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引进和选用抗氟性强的蚕品种,对氟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来说,是稳定蚕茧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杭嘉湖蚕区氟污染严重,成为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轻氟化物的危害,我们选用了抗氟性较强的品种,于1996年春期,选择了氟污染较严重的桐乡市羔羊乡和氟污染较轻的嘉兴郊区蚂桥乡分别设点作蚕品种抗氟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构报告如下:1 供试蚕品种抗氟蚕品种繁花×春梅,以菁松×皓月作对照。2 试验方法在蚂桥和羔羊乡各选一农户,设立试验区和对照区,两者的饲养条件及技术处理相同,都采用普通育。无论氟污染严重还是较轻,试验区和对…  相似文献   

2.
2000年晚秋蚕饲养期 ,海宁市有不少蚕农发生极为少见、数量不等的五眠蚕 ,其中以丁桥镇勤力村十一组陈张茂户最为严重。该户饲养的1盒晚秋蚕全部为五眠蚕 ,引起了当地蚕农的好奇和怀疑。为此 ,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1饲养观察和调查1.1饲育情况1~2龄期无异常。3龄虽然饲养温、湿度低于其他蚕室 ,但就眠时间比正常提前5小时。为便于观察和调查 ,我们随机抽200条蚕分别饲养 ,并加强整批蚕的饲养管理。4龄食桑期只有2天12小时 ,比正常蚕缩短1天12小时 ,且眠蚕类似“出火”眠头 ,明显偏小。5龄饷食时蚕体细…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小蚕饲育方式对蚕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浅塑料筐养蚕比较试验。将塑料筐养蚕分设成有饲养台区和无饲养台区,有饲养台区细分为石灰区、置换区和高架区,无饲养台区细分为覆膜区和空白区。结果表明:5种饲育方式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无显著差异;2龄眠蚕体重石灰区、置换区与覆膜区,以及与高架区、空白区有显著差异;石灰区、置换区对BmNPV的抗性优于空白区。  相似文献   

4.
探讨换气孔数量及饲养台姿态对家蚕生长和茧质性状的影响。饲养蚕筐设置40个和80个孔径为10 mm的换气孔区,再将换气孔区分为饲养台水平区和倾斜区,倾斜区两长边高度分别为4 cm、6 cm。结果显示,4个试验区2龄眠蚕体重处于同一统计水平,均大于对照区,且与对照区有显著差异;茧质调查结果表明,40孔水平区的全茧量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其他试验区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春、秋蚕期分别对现行蚕品种4龄眠蚕不同体重与蚕茧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试验表明:在环境气候、饲育管理均较为一致的情况下,4龄眠蚕体重重,可增加蚕茧产量10%以上。强化4龄蚕的综合管理,是提高张种产茧量和蚕农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 1998年春季,我省部份蚕种场饲育的781原种在稚蚕期发生小蚕,引起我们的注意。从本场吉安乡五村原蚕区收集了一户蚕农饲育781选出的小蚕,小蚕的体色正常无病态,经过单独饲养观察,结果小蚕全部是眠性变化了的五眠蚕。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户饲  相似文献   

7.
家蚕强显性三眠蚕基因(M^3)对四眠蚕基因(M^4)在遗传学上是一种显性遗传关系,即基因型为M^3/M^4的个体表现为三眠蚕。相关研究表明,催青温度、饲育温度和桑叶叶质都会影响三眠蚕的眠性,通过对三眠蚕同质基因型和异质基因型用老嫩桑叶进行分别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3龄饲喂偏老桑叶,对强显性三眠蚕基因同质型(M^3/M^3)的眠性无显著影响,对强显性三眠蚕基因异质型(M^3/M^4)的眠性有显著影响,容易诱发四眠蚕;三眠蚕与四眠蚕杂交,在叶质偏老的情况下,以三眠蚕为母本比三眠蚕为父本的杂交方式更容易发生四眠蚕。  相似文献   

8.
夏华×平8稚蚕期用高温、雄蚕饲育标准和常规二回育饲育标准饲养,4龄起蚕开始同时进行32℃、90%高温多湿冲击至5龄第4天,调查其发育情况、眠蚕体重、产茧量、结茧率和死笼率等,结果稚蚕高温适叶和雄蚕标准的适叶区表现最好,为雄蚕饲育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简化眠起处理加网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养蚕生产中,按照传统的用网方法,蚕儿将眠时,要加眠网进行眠除。2、3龄蚕儿起身时加起除网开叶再起除。这一眠起处理工作技术性强,要求饲养人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网要加得不早不迟,恰到好处,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起除操作,如果过早过迟均会增加操作难度,使减蚕率增加。目前农村中的饲养员很难把此项技术掌握得比较准确,对于部分饲养蚕种较多的农户眠除和起除费工费时,甚至剥 增加蚕座污染。所以传统的眠起处理方法对农村养蚕很不适应。目前农村都是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小蚕一日一回育或两回育。在此基础上我们对…  相似文献   

10.
超细纤度茧丝可用于生产高档丝绸产品和特殊用途丝制品。将三眠蚕品种按常规的饲养方法饲养至2龄起蚕或3龄起蚕后添食不同浓度的抗保幼激素SM-Ⅰ,结果将三眠蚕品种的2龄起蚕或3龄起蚕全部诱导成为二眠蚕。二眠蚕的蚕茧可以缫制出平均纤度为0.7~0.9 dtex的极细蚕丝,最细纤度可达到0.4 dtex,蚕丝的横截面直径小于10μm。初步试验表明,用800 mg/L SM-Ⅰ的给药浓度连续添食2 d为最佳诱导二眠蚕的方法,其诱导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防止五眠蚕发生的技术措施龙游蚕种场刘乌南,姜以信,丰华丽,顾亚明,杨清源一、五眼蚕的发生现状龙游蚕种场在中秋养蚕制种中,常有五眠蚕发生。80年代前期,本场在中秋期生产中,饲养浙农1号、苏12两个原种,其中,以日系品种的苏12,五眠蚕最容易发生,苏12...  相似文献   

12.
杨胜特  胡仕叶  覃金鼓  刘平 《北方蚕业》2010,31(1):19-21,62
为探讨贵州省重点蚕区春蚕生产品种布局,根据各蚕区地理和气候条件,在每个蚕区针对性地发放本省现行3个蚕品种进行试验调查。初步认为,贵蚕一号适合在息烽县、毕节市、黄平县春季饲养,春蕾×镇珠适合凤岗县春季饲养,两广二号适合在荔波县春季饲养。  相似文献   

13.
对夏华×平8用雄蚕饲育技术标准和常规品种二回育饲育技术标准做了对比饲养试验 ,调查其发育情况、龄期经过、稚蚕绝食生命时数和饥饿就眠率、眠蚕体重、蚕茧产质量等 ,结果雄蚕二回育技术标准能较好地控制日眠 ,从稚蚕绝食生命时数、饥饿就眠率及蚕茧产质量等综合分析看 ,雄蚕饲养标准更适合雄蚕的生理特点 ,更能发挥雄蚕品种的优良性状 ,可作为专养雄蚕的配套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986~1987年,我们在沿口乡居子忠等12户开展了大蚕期蚕台无覆盖二回育的试验,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在全乡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全乡饲养小蚕除使用蚕匾、蚕菲外,90%的蚕户大蚕期均使用蚕台饲养,4龄蚕上蚕台,只覆盖蚕用薄膜3天左右,5龄起蚕上蚕台均不覆盖,不仅提高了养蚕工效,节省了蚕具投资,而且蚕作安全,蚕茧稳产。1988~1991年,全乡共养蚕27416张,平均张产茧37.8公斤,比全县同期平均张产茧30.4公斤,提高7.4公斤,比该乡推广此项技术前三年平均张产茧35.1公斤,提高2.7公斤。经多点调查,蚕  相似文献   

15.
杨开治  程飞能 《蚕桑通报》1991,22(4):26-27,29
原蚕饲养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蚕卵,蚕卵的多少取决于幼虫期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转换为卵的效率。产出卵的多少则有赖于品种的产卵性能和人们对制种交配、产卵环境的控制技术。为此,我们对浙江现行原蚕品种产卵性能作了初步调查剖析,供生产参考。一、现行原蛋品种的产卵性能调查1988年春蚕期,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浙江省现行原蚕品种进行饲养比较,调查各品种的产卵性能。试验调查的主要方法是: 1.供试蚕品种杭7、杭8、菩松、皓月、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条件下,饲养框内的O_2含量随家蚕的生长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2龄眠蚕体重与O_2含量有强相关性,全茧量、茧层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添食1.0×10~5 PIB·mL-1、1.0×10~6 PIB·mL-1、1.0×10~7 PIB·mL-1的BmCPV,随着O_2含量的降低,家蚕对BmCPV的抵抗力也随之降低,说明保持饲养环境的O_2含量对增强家蚕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寺堡新蚕区种桑养蚕推行小蚕共育、大蚕户育的模式已有4年时间,不少农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还有部分农户的饲养技术存在问题,收入不如种植玉米,个别农户甚至亏本经营,造成生活困难.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和调查,发现亏损农户均没有按操作规程养蚕,不重视环境卫生条件、饲养方式及硬件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明确航天三眠蚕在农村饲养的实际表现,于2007年春在江苏省金坛市农村进行了试养,并就其饲养成绩与实验室成绩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航天三眠蚕在农村饲养眠性稳定(95%以上);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为1.113g、0.210g和18.87%;茧丝长824m,解舒率72.02%,茧丝纤度1.837dtex,净度和洁净优;为进一步实用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春季,山东蚕区试验点对来自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4家育种单位的5对桑蚕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试验.以现行生产用种菁松×皓月为对照种,结合试验室蚕期饲养、茧期调查、缫丝检验,总结分析各试验蚕品种在山东蚕区试验点的性状表现、蚕期饲育特点及茧丝质综合成绩,并进行简要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了多功能蚕具与普通蚕具在收蚁给桑、加网除沙、上蔟采茧等各个饲养环节的使用情况,调查了其使用效率与茧丝质成绩,分析多功能蚕具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办法。试验表明,该多功能蚕具立体化程度较高,能较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节省蚕室基建投资;饲育过程中,蚕匾、蚕蔟可以套用,减少了蚕具开支。该蚕具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饲养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