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郑延平 《水产养殖》2006,27(3):46-46
目前,养龟者及专业户逐渐增多,有的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有的养殖户亏了本,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幼龟(特别是稚龟)的培养技术,幼龟引进后死亡多,成活率较低。幼龟(特别是刚出壳的稚龟)其生命力非常脆弱,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死亡,造成养龟失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稚龟和幼龟个体较小,体质较弱,其安全越冬除了要有专池饲养外,还要采取自然越冬和温室越冬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郑延平 《内陆水产》1999,24(2):22-22
目前,养龟专业户逐渐增多,有不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但也有的养龟户经济效益不显著,还有的甚至亏了本,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在饲养过程中稚龟残废死亡较多,成活率很低是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稚龟死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据分析,主要...  相似文献   

4.
鳄龟原产中、北美洲,又叫小鳄鱼龟。它以体壮肉丰而闻名,故又叫肉龟。它是龟类中的珍稀品,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2002年3月济南市淡水养殖科研所引进一批幼龟,经过3~7月份的温室养殖实验,长势喜人,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龟池建造与设施1.1.1龟池结构鳄龟养殖池由原有温室养虾池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5.
目前,养龟者及养龟专业户逐渐增多,有的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走向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也有的经济效益不显著甚至亏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幼龟引进后死亡较多,成活率很低。虽然龟的生命力很强,但这是对龟种和成龟而言,幼龟(特别是刚出壳的稚龟)生命力非常脆弱,如果饲养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6.
温室养殖稚龟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塑料大棚温室中养殖稚龟的饲养管理、饵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技术措施。投放稚龟3280只,均重421g,经3个月的饲养,成活2839只,成活率8655%,均重664g,日增重达069g。  相似文献   

7.
稚龟暂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暂养是指稚龟孵出后,卵黄逐步消失,开口摄食至进入越冬期前的养殖过程。由于龟类分批产卵,分批孵化,经过暂养一段时间后,在越冬期来临前,集中移入到温室,分级放养,进入稚龟至幼龟的培育。目的是通过强化培育,使稚龟体质健壮,为温室养殖打好基础。暂养池l~Zm宽,长度不限,以操作方便为度。~般建成水泥地,便于控制水位和清除污物,也可用土池培育。池中要留有1/2左右的陆地,或用石棉瓦垒成斜坡,具有食台、休息台完D坡三项功能。如设陆地,可用沙子堆成。也可采用无沙养龟方法,在池中吊上若干串龟巢,这种龟巢一般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龟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现在龟类的野生资源正急剧减少,发展人工养殖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龟类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养龟的方式从温度的角度可以分为温室控温养殖和自然温度养殖两大类,其中自然温度养殖又以池塘养殖为主。池塘养龟拥有模仿自然环境并可进行大规模养殖的优势,具有龟类生长速度快、疾病较少、养殖管理方便等特点,池塘养成的龟类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龟类原有的优良肉质,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9.
刘伟光 《内陆水产》2001,26(4):29-30
4巴西彩龟的饲养管理 4.1稚龟的培育 4.1.1稚龟池条件 稚龟池建于室内外均可,以内壁光滑的水泥池较好,面积 50~ 60米 2,池深 100厘米,水深 30~ 60厘米。规模生产,最好将池建成长条双排式,共用注、排水沟,整个龟池四周应砌 50厘米高的矮墙。池中用水泥瓦搭设食台,兼作休息陆地,其面积为水面积的 1/6左右。每个池应有注、排水口,并设有防逃拦栅。 4.1.2稚龟的收集与暂养 初出壳的稚龟娇嫩,易受伤而感染疾病,生产中宜采取自然出壳法,让其自然爬出孵化基质 (沙层 )后再行收集。收集到的稚龟用 30克 /升的食盐水或 30毫克 /升的呋…  相似文献   

10.
<正>一、稚龟管理培育稚龟,宜用小容器(如塑料盆、不锈钢箱等),养在室内为主,室内环境变化小,有利于管理。当气温过低时可人工加温维持稚龟的生长。稚龟池面积不宜过大,以每个1~2m2为好,容器深30cm,可蓄水15cm深左右。稚龟生长期间,其生长迅速、增重快。如在稚龟生长最适温度26~28℃时,8g重的稚龟经一月时间的养殖增重率达到35%,平均日增重接近0.1g。稚龟摄食量大,排泻物增多,水质容易恶化,这将影响龟的生长。而个体长大后龟相互争食的情况出现,也会造成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