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兴安盟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以24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兰105和东富105产量较为突出,达673.45kg/667m2和670.63 kg/667m2,较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显著,生育期分别为136d、140d,适宜在兴安盟活动积温较高地区进行生产推广;高世代稳定品系795-1和兴粳5号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12.43%和9.27%,生育期均为133d,适宜在兴安盟地区大面积生产推广;建航1715在所有参试品种当中产量最低,但由于其生育期较短,籽粒商品价格较高,在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适合在兴安盟无霜期较短的地区进行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石秀 《耕作与栽培》2023,(6):100-101+105
通过对比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钵盘式育苗)与传统人工种植水稻对水稻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得出,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单产508.5 kg/667 m2,农户传统种植单产638 kg/667 m2。全程机械化种植(钵盘式育苗)单产502.5 kg/667 m2,农户传统种植单产595.6 kg/667 m2。不同品种农户传统种植单产均高于全程机械化种植。农户传统种植比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收入多388.5元/667 m2,但纯收入少6.5元/667 m2;农户传统种植比全程机械化种植(钵盘式育苗)收入多279.3元/667 m2,纯收入多59.3元/667 m2。  相似文献   

3.
通过滴灌冬小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了解塔额垦区新冬51号小麦在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的生物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新冬51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kg/667 m2(45.01万粒/667 m2),该种植密度产量最高,为594.47 kg/667 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茶园中使用三种有机肥料及5个梯度施肥用量对比试验,测定茶叶春梢内含物质变化。结果表明,EM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油枯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当施肥量为150 kg/667 m2、200 kg/667 m2、25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均为EM生物有机肥;当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为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在所有处理下,除油枯肥150 kg/667 m2处理,酚氨比略高于8,其余处理酚氨比都低于8,适宜加工绿茶。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前期试验筛选出的9个田间种植小麦品种(系)在开花期之后的光合特性,SPAD值和产量。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品种鲁研1403、济麦44产量最高,分别达591 kg/667 m2和582 kg/667 m2;富含叶黄素小麦品系44641和44642,产量在540 kg/667 m2以上;济糯116在收获期仍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产量达526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松辽7号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以优质稻品种吉农大3号为母本,以日本高产优质品种藤74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培育法育成。在北方稻区属于中早粳早熟品种,通过2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20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3.1%,增产点次比例73.7%,品质符合部颁优质三级米标准。适于北方稻区吉林、辽宁、宁夏、河北承德、内蒙古等省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以红珍珠为材料,运用漂浮育苗技术,全程施用茅台酒糟发酵有机肥,探讨不同留苗配置数在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红珍珠在遵义市播州区这一生态条件下的适宜酒用有机高粱栽培技术。结果表明,B处理产量最高,试验产量为506.91 kg/667 m2,较各处理增产2.54~159.33 kg/667 m2。其次是F处理,产量为504.37 kg/667 m2,较除B处理外的各处理增产6.86~156.79 kg/667 m2。在生产上净作酒用高粱,种植密度为8 000株/667 m2,采用等行距栽培或宽窄行栽培均可,产量均达到该模式栽培的最高值。因此,B处理为等行距栽培的首选模式,F处理作为宽窄行栽培的最优模式,这两种栽培密度和种植模式均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农科糯336的特性及增产潜力,2019—2021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开展了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引进试验示范和产业培育。结果表明,在贵州500~1 200 m寡日照海拔地区鲜食玉米农科糯336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5日—4月13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 200~3 400株/667 m2;最佳施肥模式为基肥施用农家肥1 50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 kg/667 m2,一次性施用发酵有机肥400 kg/667 m2;最佳播种方式为漂浮育苗,其次为托盘育苗、营养球育苗和直播;最佳复合种植模式为鲜食玉米+水稻/籽粒玉米+蔬菜;在1 000 m海拔以下地区能稳定实现一年两季连作,并于2021年在750 m海拔地区贵州余庆成功实现了一年三季连作;在产业发展方面在全省3个地区兴义、播州和福泉已具雏形,2021年在福泉连片种植,平均产量达1 302 kg/667 m2,平均产值达3 124.8元/667 m2,比种植籽粒玉米产值高1 60...  相似文献   

9.
收集适合湄潭县种植的24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通过同田大区试验,24个品种在湄潭县均表现不错,但表现最好的为荃优569、J香优168,产量分别为695.68 kg/667 m2、676.69 kg/667 m2,这2个品种产量高、抗性好,综合评价优,可作湄潭县主要推广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0.
旨在筛选出适宜水条播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南粳5718’和‘淮稻5号’为材料,采用机械水条播的方式,在麦秸秆还田条件下,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品种为裂区,设置3个施氮量处理,分别为240 kg/hm2(N1),270 kg/hm2(N2)和300 kg/hm2(N3),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械水条播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南粳5718’在施氮量270 kg/hm2时,产量构成因素最为协调,产量达到最高;而‘淮稻5号’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粘度均呈下降的趋势,消减值逐渐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降低。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南粳5718’的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延边地区种植和满足特色农业观赏需求的彩色水稻品种,于2021年在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延边大学试验田种植了14份彩色水稻种质资源,以常规水稻品种吉粳81为对照,于水稻抽穗期测定剑叶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从生育期、株高、穗长、叶片颜色、千粒重、结实率以及理论产量等方面,采用标准化权重分析方法对14份彩色水稻种质资源和对照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建紫、建黄及建绿生育期过长,在霜冻前无法安全成熟;稼禾株高较高,出现明显倒伏现象;20-2的千粒重最大,为27.35g,其次是通红和通黑,分别为26.13和25.39g;通红的结实率最高,为86.86%,其次是双红,为85.54%;建黄的净光合速率(Pn)及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最低,分别仅为4.18μmol/(m2·s)和15.30,显著低于对照,双红的Pn及SPAD值最高,分别为21.92μmol/(m2·s)和54.93;20-1的理论产量最高,为8402.34kg/hm2。综上,双红、双黑、20-1、20-2、通...  相似文献   

12.
辣椒产业是汇川区发展较为成熟的特色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遵义朝天椒6号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表现良好,折合产量473.2 kg/667 m2。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因素,建议遵义朝天椒6号在汇川区海拔900 m左右地区667 m2栽培密度3 000~3 500株。  相似文献   

13.
楚恢7号是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以楚粳16号与滇榆1号进行第1次杂交(品种间杂交),杂种F1代又与高粱稻进行复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粳型水稻新品种。在两年的云南省中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中,2005年5点平均产量为10993.5kg/hm2,2006年平均产量为10527.0kg/hm2,两年的平均产量达到10761.0kg/hm2,比对照品种合系41号增产1.54%,居参试品种首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属国家优质米二级米范畴,较抗稻瘟病,农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云南省中海拔(1500~1850m)稻区种植,西南相似生态环境类型粳稻区亦可种植。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宁大豆主产区的中低产田,以铁丰3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专用复合肥、缓释尿素、重钙和硫酸钾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豆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作物反应的施肥量OPT(缓释尿素7.56kg/667m2、重钙7.78kg/667m2、硫酸钾7.56kg/667m2)产量和经济效益都高,比只施用大豆专用复合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桂豇18-1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以中豇1号为母本、豇豆50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直立型豇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豇豆新品系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15.71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67%。北方春播区平均产量108.74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6.61%;北方夏播区平均产量116.39kg/667m2,较对照中豇1号增产9.65%。2021年参加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豇豆新品种联合鉴定生产试验,各试点平均产量138.37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1.90%,比相应地方品种增产11.40%。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豇豆2022004)。  相似文献   

16.
优质粳稻新品种兴粳 8 号是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与扎赉特旗佰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龙洋 16 为母本、07-93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兴安盟本土水稻新品种,2022 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稻 2022009 号。对兴粳 8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米质分析、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为兴粳8 号在兴安盟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适宜的密肥措施,是青贮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之一。通过研究不同的密肥组合,探讨了青贮玉米庆红509适宜的种植密度及一次性施肥量,以寻找最佳的密肥组合模式。结果表明:密度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在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在减小;玉米生物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开始下降;在所有密度和施肥量的组合中,以密度67500株/hm2,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60kg/667m2得到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最高,但从产投比看,产投比最高的是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40kg/667m2,结合密度因素,产生最佳经济效益的组合是密度为67500株/hm2,施一次性缓控释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扬辐粳8号(原名扬辐粳4901)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武育粳3号后代扬粳94-18作母本,与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1999年选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列入2006年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2005年在淮安市试种,2006年扩大应用,种植面积200hm2,结果如下。1产量表现扬辐粳8号具有高产潜力,2005年示范2hm2,平均产量9498kg/hm2,其中,高产田块产量达10538.1kg/hm2,比武育粳3号增产9.64%;2006年……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选育优质、多抗、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是经人工有性杂交,以自选系‘158’为父本、‘吉粳83’为母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400.2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0%,一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138.9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5%。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具有米质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活秆成熟等优点,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中晚熟稻区种植,如吉林省的长春、四平、松原、吉林、辽源等。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塔粳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组合为云粳优3号//云粳优3号/云粳4号。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5号。一般产量650~750kg/667m2,高产可达800kg以上。适宜云南省海拔1500~1850m的粳稻区种植。1选育经过2004年在昆明基地用云粳优3号作母本,与云粳优3号/云粳4号品系作父本杂交(F0),同年冬季在海南冬繁加代获得F1种子;2005年在红塔区黄官基地种植(F2),2006年在红塔区王大户基地种植(F3),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