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但出栏量占比持续下滑,由2002年72.8%降至2009年38.7%。与此同时,其他养殖规模的生猪出栏比重大幅攀升。我们预计至2020年规模500~49999头的生猪出栏量占比将达到71.5%,其中千头猪场将成为主力。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迥异:生猪出栏量最大省份——四川,  相似文献   

2.
河北内邱县是一个传统养猪大县,去年国家及省市出台了促进生猪生产相关政策后,农民养猪积极性日益高涨,规模养殖和散户养殖存栏都明显增加。但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为建立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该县从生猪养殖规范化管理着手,创造性地实施了生猪档案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生产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畜禽散养户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规模养殖场。去年,江苏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蛋禽、肉禽和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90%、92%和93%。规模养殖的快速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2010,(16):1-1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及母猪保险,在促进规模养殖方面实行了重点倾斜。而去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一段时间内出现养殖成本与效益倒挂的现象。要实现生猪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应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及母猪保险,在促进规模养殖方面实行了重点倾斜。而去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一段时间内出现养殖成本与效益倒挂的现象。要实现生猪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应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猪肉的产量在全球占比最大,2013年,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近30多年来,生猪业经历快速发展阶段步入规模兼并调整期。未来将是"规模为王"、"资金为王"、"剩者为王"的天下;未来规模养猪企业或将邂逅生猪养殖的"黄金十年"。一、中国猪业基本状况中国生猪产业体量巨大,猪肉是第一肉类,禽肉发展速度最快;经过30年的  相似文献   

7.
推行规模化养殖是保障生猪生产供给、提升产业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HP滤波法测度生猪价格波动的基础上,运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规模化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是否存在平缓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的确能平缓生猪价格波动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规模化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抑制作用随着生猪疫病指数的增加呈现边际递减的门槛效应特征;在规模养殖细分水平下,中规模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平缓作用最强、受疫病影响最弱。本文提出引导生猪养殖企业适度规模经营、大中小各类规模养殖企业有序发展、加快生猪产业链整合以平缓生猪价格波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农发行出台《关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3年,全行计划安排500亿元信贷规模和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意见》提出,要全力支持猪肉中央及省级储备,有效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大力支持生猪养殖,支持猪饲料生产,夯实生猪养殖基础,降低企业养殖成本,大力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顺应生猪养殖发展趋势,有效解决环保、疫病防控问题,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中国生猪产业呈现以下特征:养殖量先增后降,养殖收益是养殖量变化的主要动因;规模化养殖比例快速提高,养殖方式不断创新;生猪饲养水平显著增强,产出效率持续提高;2015年以后猪肉消费出现疲弱态势,但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且淡旺季差距逐步缩小;猪肉进口成倍增长,出口基本稳定;生猪及猪肉价格整体呈上行态势。未来,随着环保门槛提高以及产业政策的引导,生猪产业规模化水平将继续提高,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强;随着饲料、人工、防疫和环保等成本增加,生猪养殖综合成本呈上升趋势;猪肉在中国居民肉类消费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长周期"市场波动特征将成为常态。最后,从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适当增加猪肉进口、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曼奎斯特指数和倍差法分析中国2001—2016年生猪补贴政策实施前后的生猪养殖效率,旨在科学地对中国生猪补贴政策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该时间段,中国大规模和中规模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率总体上略有增长,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下降明显;生猪养殖规模不同,其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也有所差异;大、中规模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波动幅度并不大,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波动幅度大,且两者都呈现出同步变化趋势;生猪补贴政策整体上降低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饲料等要素投入的多少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率影响差异显著,表现为投入越多,生猪养殖规模效率越大。地域GDP越高,大规模和中规模生猪的养殖规模效率也会越大,而且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畜牧标准化养殖补贴政策降低了大规模和中规模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率。由此可知,中国生猪养殖规模效率的提升并不能过多地依赖于生猪补贴政策,而应该更多地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前郭县前郭镇生猪养殖协会自去年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带领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业.现已逐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当代农业》2014,(20):15-15
中国猪肉的产量在全球占比最大,2013年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近30多年来,生猪业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并步入规模兼并调整期,未来养猪业将是"规模为王"、"资金为王"、"剩者为王"的天下。生猪产业失衡下供过于求中国生猪产业体量巨大,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速度逐步放缓。目前,生猪产业处于失衡状态下的供过于求: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及再布局,东北成养殖新区;经济发达及养殖密集地区向山区、边远地区转移,形成生猪养殖调整区;规模、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正>衡南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之一。近年来,衡南县围绕将"养殖大县"打造成"养殖强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培植生猪养殖小区,推进生猪养殖业快速可持续发展。1.培养养殖大户,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养殖已是衡南县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2015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冷碧滨  涂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82-9385,9471
为进一步探索生猪规模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模式,在采用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进行专家咨询建立了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有效结合起来,评价了2000~2011年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生猪规模养殖的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必须处理好生猪养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从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方法3个方面分析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非常大。这给生猪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农村生猪养殖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带来的损失不容忽视。我就我村生猪养殖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时间:2019年7月调查对象:我社25户农户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生猪养殖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生猪价格不断下降,这对  相似文献   

16.
<正>据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4月,生猪、母猪和仔猪出场价格每斤分别为6.1元、10.2元和10.1元,环比分别上涨8.21%、2.00%和7.44%;随着生猪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4月份猪后座平均价格为每斤13.20元,环比略涨1.54%。自去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生猪市场出现了回暖迹象。业内人士指出,养殖户心理预期较高,截至目前,生猪市场尚未出现集中出栏现象;且目前市场猪源偏紧是不争的事实,屠宰企业压价效果不大。预计,未来几个月,生猪价格将处于盈  相似文献   

17.
前两年生猪市场持续坚挺,价格居高不下,养猪户因此获利不少,但2005年以来,由于粮食丰收,生猪市场销售价格看好,农民将粮食及其农副产品转化的重点放到了养猪生产上,盲目扩大养猪规模,使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失衡,导致生猪的价格大幅度下跌,2006年春季,生猪价格跌到10年来的最低点。受市场规律调节,生猪价格几年之间现出大起大落。养猪户如何应对生猪市场变化?1、切忌一哄而上生猪价格上涨时,养猪户可适度扩大养殖规模,但切忌受一时的生猪价格上涨、养猪利润增加的驱使一哄而上。养猪大户无目的地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农户也蜂拥而至,其结果必…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7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的养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养殖积极性再次受到重挫。针对目前生猪市场的低迷行情,我们对山东省泰安市的生猪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散养户和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的调研,查找问题,找出症结,提出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生猪规模养殖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探究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生猪产生疫病的主要类型和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和处置措施.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提高防疫工作质量,预防生猪疫病,降低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损失,为相关养殖户及企业提高生猪规模养殖能力、疫病防治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恢复生猪生产和提高猪肉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关键取决于养殖场户的生产决策。基于山东、河北、四川、黑龙江和北京5省(市)实地调查获取的微观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影响养殖场户生产决策的因素。研究表明,养殖场户扩大养殖规模的意愿比较低,被调查养殖场户中愿意扩大养殖规模的仅占24.38%,而选择维持不变的占56.25%,决定未来缩小养殖规模或逐步退出养猪行业的占19.38%;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高、生猪价格上涨、了解当地养殖场建设补贴政策对养殖场户扩大养殖规模决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了解当地养殖场建设补贴政策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决策人年龄大、购买养殖保险以及养殖成本增加对养殖场户扩大养殖规模决策具有显著制约作用;决策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家庭借贷情况、养殖规模、参加合作组织情况以及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点的距离对养殖场户生产决策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完善生猪产业恢复生产扶持政策、加强政策支持的宣传力度、完善生猪养殖保险制度体系、创新生猪养殖保险产品、培养新型职业养殖者来尽快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