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蛋鸡发生互啄癖(异食癖)主要表现为互相啄羽、啄肛,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是蛋鸡发生互啄的主要原因。饲养密度过大,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易发生啄癖。2)鸡群整齐度差。1~130日龄鸡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和骨骼快速增长,若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鸡群的体重、胫长不达标,使鸡群整齐度差,这样会造成鸡群发生啄癖。  相似文献   

2.
鸡异食癖是指鸡群中的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笼养或密集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鸡只互啄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啄羽、啄蛋、啄肛、啄尾、啄趾等。被啄部位一旦出血,则鸡群争夺啄食,轻者造成流皿伤残,重者引起死亡,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因此,搞好鸡异食癖的预防和治疗,对养鸡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肉鸡异食癖是指鸡群中的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都有发生,特别是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肉鸡异食癖常见形式有啄羽、啄肛和啄尾等。被啄部位一旦出血,则鸡群争夺啄食,轻者造成流血伤残,重者引起死亡,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出栏品相。因此搞好肉鸡异食癖的预防和治疗,对肉鸡养殖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啄癖也称异食癖,广义上恶癖也包括在其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综合征.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多发,密集饲养或笼养更易发生.鸡群发生啄癖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这种恶癖也可能持续而致鸡伤、残、死,从而给养鸡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结合资料和临床经验对鸡啄癖产生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啄癖是也是集约化养鸡中常见的病症,根据啄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啄羽、啄翅、啄尾、啄肛、啄蛋、啄趾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雏鸡和成年鸡一般多有啄肛和啄羽,而产蛋鸡多有啄蛋’癖。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  相似文献   

6.
<正>鸡啄癖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日龄、任何品种鸡群都能发生,特别是高密度饲养鸡、高产蛋鸡、雏鸡、大群养鸡多发,常出现啄羽癖、啄肛癖、啄趾癖、啄蛋癖、啄肉癖、异食癖等恶癖。在鸡群中一旦有一只鸡被啄伤后,很快波及全群鸡追逐啄食,而且鸡啄癖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它是一种不是传染病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肉鸡生长发育,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谈谈鸡啄癖的种类、发生原因及防治,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鸡啄癖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啄癖是鸡群中的一种异常行为,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食羽癖、食蛋癖和异食癖等,高密度大群饲养的鸡最易发生,危害很大。因此,必须针对鸡啄癖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蛋鸡的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紊乱所造成鸡群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一般表现为啄羽、啄肛、啄趾、食卵、啄肉、异食癖等。在养鸡生产中,啄癖的诱因是时时存在的,危害很大,尤以啄肛的发生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鸡啄癖,是指啄肛、啄尾、啄冠髯、啄趾、啄羽、啄翅、啄蛋及异食的统称。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啄癖可发生于鸡的任何年龄段和任何饲养方式。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轻者啄伤翅膀、尾基,造成流血伤残,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养鸡业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可引起鸡群中出现各种异食癖,近年来,我区农村养鸡户频频出现鸡异食癖的现象,特别是幼雏和初产的小母鸡极易发生食羽、食血、啄肛、啄趾和吃蛋等恶癖,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很快蔓延,  相似文献   

11.
啄癖称异食癖、恶食癖,是鸡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19寸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症,不同H龄的鸡群均可发生,但以雏鸡时期为最多,鸡群中一旦发生,很快会蔓延至全群,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会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义就鸡啄癖产生的原因做简单的介绍。(一)病因啄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饲养管理、H粮和生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啄癖是鸡正常啄斗行为的变异,对养鸡生产危害很大。鸡群中常见的啄癖现象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蛋以及异食癖等。鸡啄癖的发生是多方面的,主要与饲养环境、营养代谢、管理和饲养方式以及鸡的生理习性有关,也与疾病感染有关。1发生原因1.1饲养环境鸡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且通风不良,常造成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上升,  相似文献   

13.
啄癖是家禽之间相互啄食的一种疾病,也称异食癖.是由于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引起的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证.任何日龄的鸡群中均可发生.鸡群一旦发生互啄以后,轻则影响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下降,重则造成严重创伤乃至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啄癖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又叫异食癖。其临床特征为鸡相互啄食,造成伤亡或死亡。啄癖在雏鸡群、中雏群和成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雏鸡群和中雏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一旦发生,很快蔓延全群,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幼鸡生长发育,成鸡产蛋量下降,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管理是预防鸡群啄癖的关键。1鸡啄癖的原因1.1管理不善鸡只不经过断喙;鸡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浑浊;温度较高或鸡舍内  相似文献   

15.
汤菊英 《中国家禽》2002,24(3):32-32
1啄癖产生的原因 啄癖在各年龄鸡群中都有发生,但雏鸡和青年鸡群发生率较高.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中、鸡群活动受阻、鸡对所求欲望不能满足而造成生理不适、心理焦急和恐惧均能引起啄癖.据观察分析,引起啄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鸡群饲养管理中,啄癖是最为常见而严重的问题。此病害易发雏鸡群和青年鸡群,而尤为常见蛋鸡和种鸡群。饲养管理不善、日粮配比不当、饲养环境不适宜、其他疾病感染等因素,均可诱发鸡啄癖病例出现。鸡啄癖临床根据啄食部位不同,可细分为啄肛癖、啄羽癖、啄蛋癖、啄趾癖、啄肉癖及其他的异食癖。一旦有啄癖出现,将严重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增加鸡群病死率,带来甚为惨重的经济损失。针对此,针对性分析啄癖的诱发因,并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鸡群养殖生产是  相似文献   

17.
啄癖又称异食癖,恶食癖,是禽啄羽、啄肛和啄趾等恶癖的总称,以笼养鸡最常见,大小鸡只均可发生,尤其是啄肛危害较大。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清原因,对症处理。1原因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如饲养密度过大导致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发生啄癖;日粮中动物蛋白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啄肛癖是一种异食癖,是许多鸡场鸡的一种常见病,特别在饲养管理不当的鸡群多发。临诊上表现为鸡群互相啄肛,产蛋母鸡尤为多见,有时被啄鸡的泄殖腔被啄破,甚至肠道啄出,造成流血及死亡。造成啄肛癖的原因很多,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作简要的介绍。一、发病原因引起鸡啄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日粮营养物质缺乏与代谢紊乱:日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缺乏往往是鸡啄肛癖发生的重要原因;饲料中钠、钙、硫等矿物质不足都可能成为啄肛癖的病因,尤其是钠盐不足常导致啄肛癖的发生。2.饲养管理不当: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尤其是…  相似文献   

19.
鸡只啄癖又称异食癖,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鸡群出现各种异食癖,鸡只容易采食羽毛,血液,啄咬肛门或脚趾等。笔者诊治一例肉仔鸡啄羽癖病例,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大连市瓦房店市元台镇养殖户杨某,饲养1000只20日龄肉仔鸡。鸡群鸡只精神正常,采食量较正常,极个别鸡只排暗红色粪便,但是鸡群有鸡只喜欢啄食其它鸡只羽毛和肛门,有鸡只肛门被啄秃的现象。遂来我处就诊。  相似文献   

20.
收稿日期:2001-09-26笔者从事禽病门诊工作,经常到公司饲料销售网点巡诊,期间,发现农村养殖户饲养的鸡群发生啄癖现象较为普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鸡发生啄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以及笔者在实践中对此病的认识和理解,作一简要剖析,欲与专家、养殖户共同商讨,以便从根源上杜绝本病的发生。啄癖是鸡正常啄斗行为的变异,对养鸡生产危害很大。鸡群中常见的啄癖现象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蛋,以及异食癖等。鸡啄癖的发生与饲养环境、营养代谢、管理和饲养方式有关,与鸡自身的遗传、生理、习性有关,也与疾病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