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要从事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亲本材料创制、新品种培育、分子育种技术及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现有科技人员17人。"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48"项目、水稻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等重大项目30余项。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部Dale Bumpers国家水稻研究中心、泰国国家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美国Clemson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科研成果"高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8-10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2018年度总结与工作计划会在海南三亚召开。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谢华安院士、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专员叶世英博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齐绍武主任、项目首席专家袁定阳研究员、院水稻所占志雄所长,以及来自7个课题共44家科研院所的近120名代表参加会议。9日上午,与会代表们参观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基地、国家水稻公园、院水稻所强优势杂交种展示示范现场。下午,召开项目2018年度总结与工作计划会。会上,项目组和7个课题的首席专家或责任专家分别从课题实施情况、凝练阶段性重大成果、2018年工作亮点、2019年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汇报。课题二由我院水稻所责任专家郑家团研究员进行汇报。谢华安院士对项目进行了点评,他对项目研究进展表示充分肯定,特别指出各稻区对杂交优势利用、优势类群创建和强优势组合高效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对国内杂交稻领域乃至国际上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面临着市场劳动力紧缺等问  相似文献   

3.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3):F0003-F0003
<正>2010年7月21日,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主持的福建省粮食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项目水稻优异种质交流与签约会在福州召开,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周世举、省农科院副院长张伟光出席会议。省科技厅农业处郭运孝处长、省农科院科研处翁启勇处长以及项目专项监理专家、水稻育种参加单位领导和专家等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专项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加强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1988年12月,浙江省设立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定名为"8812"计划,组织全省水稻育种研究优势单位共同攻关。经过20年的攻关,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品种大批育成,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同时,突破了连作杂交晚稻和籼粳杂交稻育种的瓶颈。目前,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年种植面积占浙江省年推广杂交稻面积的75%以上,对推进浙江省的水稻科技创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要地阐述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黄洪河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1):F0003-F0003
<正>2009年10月18—20日,由我院主持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水稻育种工作会在建阳召开。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省农科院张伟光副院长、南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杂交水稻育种科研长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参加了全国杂交水稻协作科研、全国稻瘟病协作科研,国际稻瘟病圃合作科研、四川省"六五"到"十一五"水稻育种攻关,长期是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副组长单位。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所水稻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是四川省联合育种攻关项目主持单位。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的研究任务,首批进入了"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部、省级和市级成果奖13项,育成了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多系1号及菲优、N优、内香优、内香等系列杂交水稻组合40余个,在我国南方稻区生产上发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四川省杂交水稻引进推广和之后的"三次主栽品种换代"、为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科研和种子  相似文献   

7.
<正>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牵头,涵盖整个华南稻区,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种子企业在内16支水稻育种研究团队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项目——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于2017年9月23—25日在福建沙县召开2017年度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暨学术研讨会。沙县夏茂水稻育种基地展示了各育种研究团队培育的一批正在参加区试或生产试验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  相似文献   

8.
《福建稻麦科技》2014,(2):35-35
正2014年5月6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湖南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等26家科研和教学单位共同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超级稻重点区域目标产量高效育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项目首席专家、水稻所所长程式华指出,超级稻项目自1996年设立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育种理论、技术方法都有新的突破,特别在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培育出一批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项目凝聚了全国水稻育种的科研力量,建立了  相似文献   

9.
近日,莲都区碧湖镇的田野上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声."真是一个好消息,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正式开工了!"碧湖种粮大户、水稻分子育种员厉定伟难掩心中喜悦.该项目是由莲都区人民政府、本地农企和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共建,预计2021年底全面完工.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广西近30 a水稻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了当前广西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十二五"广西水稻育种在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创新、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的创新、水稻育种技术的创新、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水稻高效可持续发展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科技厅于2008年设立了粮食重大专项,其中专题一"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其最主要研究内容是杂交水稻新品种选择育种。文章介绍了专题一的主要研发内容以及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7月23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的同行专家及财务专家,对所承担的院科技创新平台专项"水稻智能化设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进行结题验收。"水稻智能化设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配套建设一套集自动检测、自动输送功能为一体的植物高通量表型采集平台,用于获取植物三维形态学信息和部分生理学信息,通量为1 500盆,检测速度达130盆/h;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4月12-14日,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承办的国家863项目"水稻航天生物育种关键技术与新品种选育研究"水稻航天诱变新品种现场考察及学术交流会在海南三亚顺利召开。四川省农科院、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等与会代表一同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三亚藤桥南繁育种基地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背景及水稻育种发展的概况,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物质基础,解决广适性是当前超级稻育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超级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洪河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1):F0004-F0004
<正>2009年12月26日上午,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水稻优异种质交流会在福州市屏山大酒店召开,讨论水稻优异种质交流相关事宜。会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北方水稻》2015,(1):65-67,71
水稻倒伏是一个长期威胁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水稻倒伏的危害性及倒伏的类型和发生机理,并对国内水稻倒伏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详细回顾与总结,从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中国水稻倒伏育种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结合水稻倒伏育种目前存在的局限,探讨了未来发展的策略,提出了今后在水稻抗倒伏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和育种单位,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等4个系列或其中2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3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3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3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作者预测,我国水稻育种的第4次重大突破是分子育种,下一轮超大规模种植品种将是转基因抗螟虫水稻,育种中心可能在湖北。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水稻品种矮秆化和70年代籼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是现代水稻育种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从遗传学的角度说,水稻育种史上的这两个突破,可简单归结为矮秆基因和野败胞质的利用。面对当今新的形势,水稻育种第三次突破口在哪里?10月18日,我国一批年青的水稻遗传育种科技人员群英汇集中国水稻研究所,参加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水稻育种新材料”国际水稻育种峰会。在这次水稻育种高峰会上,“基因设计育种”将成为第三次水稻育种的突破口这一新的观点的提出,引起与会国内外水稻育种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育种研究的成效和经验郑九如,林文彬,叶新福(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1991~1995年。我们承担了国家水稻育种攻关和省水稻育种攻关的研究任务。同时承担了院水稻育种重点课题。通过5年的研究,成果较突出,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积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