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瑞志 《种子》2012,31(12):103+108
F优993系用四川省江油市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江育F 32 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成恢993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育系江育F 32 A为早籼不育系,是用优1 B/菲改B与L301 B杂交,再以优1 A作母本转育而成。恢复系成恢9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成恢  相似文献   

2.
酒精型高粱杂交种吉杂1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杂118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选不育系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8036为父本,于2003年组配而成。其中不育系2055A是1992年以314B×871300B,人工有性杂交选择后,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恢复系R8036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1996年以R137×忻粱52的后代稳定系6022为母本.以7331为父本,经8个世代选拔出的长穗、矮秆、株型好,配合力高的恢复系.以其区号定名为R8036。  相似文献   

3.
宜香2308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自育优质恢复系宜恢230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不育系宜香1A是用D44A作母本,宜香1B作父本,经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其保持系宜香1B由长江流域的优质保持系D44B与云南地方浓香型粳糯稻材料经辐射育成的浓香型粳糯稻N542杂交育成.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是一个具有浓郁爆米花香、品质优、产量较高、适应性广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难的问题,根据该不育系的遗传特性,设计了不育系的转育方案。采用常规的有性杂交、回交和自交方法,将青帮核不育系3A的不育基因转入白帮自交系C34中,育成了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A4。植物学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新育成的核不育系A4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球高、叶球粗、叶球毛重和叶球净重等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接近于C34。  相似文献   

5.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利生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5,21(4):391-395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的选育除采用WA型恢复与广亲和粳稻杂交选育和不同广亲和恢复系间杂交选育外,本研究提出以粳稻为父本杂交选育的4种办法:1、以型杂交稻F1为母本转育同质广亲和恢复系;2、以WA型下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3、以WA型广亲和不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4、以同质广亲和恢复系为母本转育新的恢复系。用上述方法已育成02428等广亲和恢复系,并可同时恢复WA型和BT型胞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8A和9个不同基因型的辣(甜)椒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匈804、LS7、湘紫、洛紫、SI201、转育R甜和转育R辣均能完全恢复21A和8A的不育性,具有1对显性恢复基因,湘紫、洛紫和转育R辣的恢复基因为等位基因,与SI201恢复基因不等位。南昌92-1和洛甜2号对21A和8A的不育性只能部分恢复且恢复率存在差异。利用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延A、8A与138个辣(甜)椒自交系测配414个杂交组合,其中有102个组合育性完全恢复,占24.6%;有146个组合育性分离,占35.3%;有166个组合育性完全不恢复,占40.1%。在恢复的组合中,辣椒恢复系占82.4%,甜椒恢复系仅占17.6%,表明恢复基因的分布主要存在于辣椒材料中,甜椒材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陈斌 《种子科技》2009,27(8):35-36
D奇宝A系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育成的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的三系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是利用复交改良龙特甫B、珍汕97B、红突31B、D297B保持系聚合杂交形成育种用的基础群体,然后用来源于西非栽培稻Dis-siD52/37可恢性好的D汕A作母本进行转育而成的新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用两系不育系SE21S作母本与龙恢158、新恢2号等恢复系测交,进行两系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调查SE21S的特征特性可知,SE21S属光被型核不育系,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是较为理想的两系优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宁杂19号油菜示范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景斌 《种子科技》2010,28(12):28-29
<正>宁杂1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MICMS双低不育系宁A7为母本,双低恢复系05N370为父本,于2005年测交配组育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9年秋播引进高淳进  相似文献   

10.
刘应胜 《中国种业》2020,(11):96-98
2009年利用从东南亚引进的优质品种CRCB作母本,与自选中间保持系材料293B作父本,F2代在群体中选择株型理想、长粒型单株与五丰A测配12对,经过多代回交育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稻瘟病抗性较好、理想株型等特点,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田间育性鉴定,2019年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190067)。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配组要点及繁殖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1.
<正>赣优673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三系不育系赣香A为母本、恢复系福恢6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3-2015年在福建沙县连作晚稻种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叶姿挺直、熟期转色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宜机插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张瑞茂  陈大伦  李敏  汤晓华 《种子》2004,23(10):71-74
以RM 5637B作母本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5824AB中的可育株作父本杂交,采用自交、回交和测交等方法经过4年8代的选育育成了RRGCMS保持系ZCL 801B,又以RM 5637 A作母本与ZCL 801B选育过程中的BC3代开始及以后世代中核不育与可育为1:1育性分离比的株系中的可育株为父本杂交并逐代回交,经过4年6代的回交转育育成了RRGCMS不育系ZCL 801A.其不育系ZCL 801A群体中质不育与核不育呈1:1分离,群体不育株率100%,不育度达97.8%~98.3%,比原质不育系RM 5637 A提高了1.5%~1.6%,无粉花朵增加了4.6%~5.5%,预计在贵州生态条件下制种更有希望达到规定的杂种纯度指标,其质量风险也将更小.  相似文献   

13.
<正>1选育过程69优02是用自选三系不育系69A与自选恢复系R0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籼型三系不育系69A(曾用名绣丰A)是用优1B与博B杂交,经系统选育,在F5代挑选优良的早熟株与珍籼97A进行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父本R02是2003年早季利用R402为母本,R6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晚稻翻秋种植F1并混收。2004年经过一年两代在南昌种植,选择熟期早、农艺性状优良,外观品质好的早熟  相似文献   

14.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籼型材料(普通籼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籼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籼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籼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籼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5.
王黎明 《作物杂志》2002,18(3):30-30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991年以V4A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116为父本进行杂交种配制,199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龙杂6号。1 特征特性龙杂6号的母本V4A是以A2 细胞质回交转育的不育系。其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粉色,株高130cm左右,穗长25cm,筒形穗,一级枝梗适中,二、三级枝梗多,是理想的穗型结构。生育期120d左右,子粒白色,角质率高,品质好。后期灌浆速度快,抗早衰,有较强的抗逆性。对高粱丝黑穗病表现免疫,对高粱蚜虫中抗,高抗茎腐病和叶斑病,抗倒伏且抗旱能力强。父本116苗期耐……  相似文献   

16.
桔黄大牛角椒的果皮色遗传及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黄果皮牛角新品种,利用本课题组转育成的牛角椒红果皮雄性不育系、红果皮保持系、美国大牛角高代自交系探讨生理成熟时牛角椒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牛角椒的果皮颜色的遗传,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对黄色为显性遗传;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属独立遗传。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黄果皮保持系材料为轮回亲本,转育黄果皮牛角椒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为转育黄果皮牛角椒新品种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杂交种转育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交种绿星58的不育株作不育源,以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为依据,转育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以解决有些育种单位获得不育源难及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大白菜核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难的问题。采用常规有性杂交、回交和自交方法,育成了含有待转育亲本C1-4遗传基因的雄性不育系A2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AB2和临时保持系B2,并对它们及亲本C1-4和绿星58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新育成的核不育系、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球高和叶球粗等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以及病情指数均接近于C1-4,而叶球毛重和叶球净重等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接近于绿星58。  相似文献   

18.
29A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珍汕97B与V20B杂交再与珍汕97A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是江苏省育成的第一个籼型三系不育系.用29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新组合29优559综合性状突出,亦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213-5220
为了挖掘和利用K型、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采用I_2-KI染色法观察花粉败育类型,并以不育系为母本与583个优良小麦品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调查F_1自交结实率,筛选其强恢复系和保持系,以期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K型、F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率达96.97%、97.73%,花粉败育类型以染败、典败为主。K型和F型不育系的自交结实率(国内法)分别为4.61%、1.98%。F_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在100%以上共有34个,20%以下共有11个。‘良星805’、AQ001、‘临7287’、‘济麦22’是K型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宝8696’、‘农大3291’、‘科1201’、‘冀8906069’可用于转育新型K型不育系;‘宝8696’、‘15展24’、‘洛麦23’、‘临远801’是F型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15展11’、‘汶航6号’、‘林育5号’、‘丰优8号’可用于转育新型F型不育系。以上结果说明,K型和F型不育系花粉均败育彻底、稳定,易找到优良恢复系,且后者更易恢复。  相似文献   

20.
沈圣泉  夏英武 《种子》2000,(5):44-46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灿型材料(普通灿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灿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灿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灿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灿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