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市南郊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区总土地面积1 07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总面积的48.3%。经过多年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截止2014年底,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67.59 km2,治理程度达到51.66%。介绍了南郊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展望了水土保持未来。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复州河流域纳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第一期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112.04km2,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45.31%。土壤侵蚀模数加权平均值为2 500 t/(km2.a)。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表现为面蚀、线状侵蚀和沟状侵蚀。5 a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8 km2,治理程度达98%。具体实施办法是:项目内容公示,激发出群众的能动作用;用工承诺公示,确保工程如期进行;产权管理公示,确保工程质量效益发挥。  相似文献   

3.
乡宁县国土总面积2 029 km2,煤炭赋存面积1 600 km2,占78.8%;水土流失面积1 473 km2,占72.6%。既是煤炭资源大县,又是水土保持重点县。现有"四荒"地7.5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37.8%,不仅面积大,而且水土流失严重,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为了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实施意见》,在政策引导和典型带动下,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各大企业投资治理"四荒"的热情,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尧峪小流域位于古县县城东部16.4 km处,流域总面积7.9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81 km2,占总面积85.77%。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 547 t/km2,总体上属中度侵蚀区。根据治理现状与当地实际,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了水土保持措施。据分析,全部规划措施实施后,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灵丘县总土地面积2 732 km2,水土流失面积2 402 km2,占87.9%。至2012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8.7 km2,治理度33.67%。根据水土保持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沟道水土流失防控、加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自然修复与生态植被建设、扎实开展水土保持新技术推广、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抓好水土保持法制与监督管理、强化乡镇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等水土保持思路。  相似文献   

6.
临汾市土地总面积20 275 km2,水土流失面积14 374 km2,占70.9%。截止2015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8 097 km2,治理度达到56.33%。在生态环境日渐得到全社会重视的大背景下,建议今后应在正确把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前提下,切实加强领导,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开展综合治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2 935万km2 ,虽比 1985年减少 1 0 5 3万km2 ,但各类型侵蚀程度却明显加重 ,土壤风化、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 ,水土流失发展令人担忧。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十五”期间全省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5 6 70km2 ,2 0 0 6~ 2 0 15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 134万km2 ,2 0 16~ 2 0 30年使全省 80 %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整治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实现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白银市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市总土地面积21 158.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 196.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95.5%.经过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615.3km2,治理程度为27.76%,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依法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要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9.
低山丘陵区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阳市水土流失面积 1195 1 4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 60 67% ,沟壑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2 2 40 %。利用沟壑纵剖面信息熵分析法 ,进行沟壑侵蚀地貌形态计量分析 ,按照沟壑三维特征值变化规律 ,将沟壑侵蚀概化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采取典型沟壑治理开发试验与大面积沟壑治理开发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建立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措施体系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岷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0年遥感土壤侵蚀调查(RS)资料为基础,结合2005年实地调查资料,研究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规律,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探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分区与对策。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现状表现为:侵蚀总面积19 907.7 km2,占幅员面积的43.77%;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88.24%;侵蚀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44.07%。与1995年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369.6 km2,减少比例为0.81%。计算表明岷江流域2000年土壤侵蚀量为8.94×107t,平均侵蚀模数1 966 t/(km2.a)。(2)应用Markov模型对2005-2025年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的预测结果显示: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将呈逐年减少趋势。到2025年,土壤侵蚀面积将比2000年减少1 452.87 km2;未来20年内土壤侵蚀量每5 a以3.17×107t的速度减少。(3)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在以全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选择优先治理区和重点治理区,以不同类型的治理工程为主要途径,推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泾川县多年来一直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经过近50年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从1965年的1 389.6 km2下降到2014年的296.84 km2。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创新治理模式为动力,以综合治理与开发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介绍了泾川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6 341.3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其中:水力侵蚀为40 429.1km2,风力侵蚀3 318 km2,人为侵蚀2 593.3 km2。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31亿t,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834 t/(km2.a)。地域分布主要在辽西4市及辽东32个县(市、区)。地类分布:林草地中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 551.3 km2,占全省总侵蚀面积的55%。旱作坡耕地侵蚀面积18 131.3 km2,占全省侵蚀总面积的39.1%,主要发生在3°~5°坡耕地上,占耕地侵蚀面积的71.8%。防治对策:认清形势,继续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林草地环境质量,发挥植被防御功能;加强坡耕地治理,改变小地形及退耕还林;沟壑治理必须防御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长治”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万k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060km2,开展预防保护面积11万km2;水土流失监测面积达70万km2,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86处,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8.1万起;经过17年的连续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5%,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约1亩、人均产粮增至530kg、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长治”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十一五”时期“长治”工程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人为本,政府推动,统筹协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3万km2,改建或新建20个重点监测预警站点,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执行率达到90%以上,完成监测面积160万km2,强化水土保持规划、科研、示范等基础工作。明确了近期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 0年代初以来 ,山西省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林草植被覆盖率由 1 983年的 7 2 %提高到 2 0 0 3年的 1 9 9%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 1 86万km2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保存面积达到 4 75万km2 ,治理度达 44 %。 2 0 0 3年减少土壤流失 1 1 1亿t,比 1 983年降低 2 4% ,其中减少入黄泥沙 0 9亿t。今后要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导入“以大流域为规划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新的发展轨道。介绍了 2 0年来水保生态建设经验 ,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平市位于国家太行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807 km2,其中轻度侵蚀124.63 km2,中度侵蚀643.16 km2,强烈侵蚀39.21 km2。多年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综合治理、连续治理、集中治理,先后治理小流域9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8.35 km2,治理度达到54.32%。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已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新路子。分析了传统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固原市是全国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全市水土流失面积8 00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土壤侵蚀模数多在2 000~10 000 t/(km2.a)之间,年均输入河道的泥沙达4 200万t。目前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246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5.5%,其中保存合格的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0%左右。该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任务艰巨,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领导重视不够;人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监督执法不力;水土保持科研和管理工作薄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平市位于太行山西南缘,黄土高原东部边缘,总土地面积98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54.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7.17%.截至2012年底,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27万hm2,治理度38.28%.论述了高平市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阜新县小流域沟壑侵蚀与治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县水土流失面积 365 0 16km2 ,有干沟 1631条、支沟 5 10 5条 ,平均沟壑密度为 1 19km /km2 ,沟壑面积达 333 79km2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 ,因资金投入不足 ,沟壑治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致使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县通过治理柳河已积累丰富的水土保持经验 ,已涌现出一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沟壑治理开发典型。国家若能加大资金扶持 ,积极开展沟壑治理开发 ,则该县的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永和县总土地面积1212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到88.6%。土壤侵蚀形式主要为水蚀,年土壤侵蚀量1172.27万t,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0900t/km2·a,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至2008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5.6km2,治理度为35%。文章介绍了多年积累的治理经验与做法,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搞好科学规划、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水土保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隰县地处晋西吕梁山南麓、临汾市西北部,属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 415.3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到82.9%。"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争取各级专项资金1.18亿元,重点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坝滩联合整治、坡耕地综合治理、沟坝地治理、黄土高原塬面保护、淤地坝除险加固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工程。截止2017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94 km2,治理程度达到67.8%。介绍了紧扣"玉露香梨"产业发展为中心,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创新立体治理、产业助推两大水土保持模式,构建水土保持资金筹措"三力并举"、工程建设监督"三级联动"、治理成果管护"三轮驱动"三大机制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