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北林学院校园绿地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北林学院校园绿地规划布局的综合分析,确立了校园绿地规划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原则,探讨各种园林造景手法在绿地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同时,对本校校园绿地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登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0-15332
在突出生态校园建设的同时,强化区域经济、现代农业、专业教学等三大服务功能,明确了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主要规划了教学区、现代农业园、湿地景观等5块绿地,并对入口花坛、求索桥、感恩亭等主要景点进行了设计与说明,对校园绿地建设及其功能发挥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绿地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磊  孙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23-9923,9926
通过大学校区的校园绿地规划布局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校园绿地规划的一些问题,同时对高校校园绿地规划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常俊丽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94-18396,18402
以郑州华信学院新校区绿地景观设计为案例,论述了文化景观在大学校园绿地中的传承,认为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应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其所处地域的环境文化特色进行校园绿地文化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5.
校园的绿地建设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的绿化,也不同于一般的居住区绿化,高校校园的绿地规划建设是承载高校的人文历史,是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自然、朴素应该是其本质特征。该文通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西校区教学区绿化景观进行现场调查实测,重点对其教学区绿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校园的绿地规划设计系统是大学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该大学外在形象的塑造以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目前,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大多集中于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类。然而,国内针对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系统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开创性地以大学绿地规划的现状为切入点,主要探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对校园绿化规划进行评估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校园的绿地规划设计系统是大学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该大学外在形象的塑造以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目前,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大多集中于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类。然而,国内针对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系统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开创性地以大学绿地规划的现状为切入点,主要探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对校园绿化规划进行评估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高校游园式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设高校游园式绿地的必要性及景观设计要点,以紧跟校园绿地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升校园绿地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地养护相结合的意义与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以校园为主战场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又促进校园绿地更加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促进花园式校园和特色化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D和GIS的校园绿地信息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实验楼周围园林绿地系统为例,以CAD和ArvViewGIS为技术手段,探讨了CAD和GIS相结合进行校园绿地系统管理的途径,完成了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图、建立了校园绿地信息属性数据库,并实现图形与属性的联动查询、条件查询等功能,为校园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参考。第1期郝红科等基于CAD和GIS的校园绿地信息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吉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市绿地发展历程和问题进行剖析 ,指出公园绿地数量少且分布不均、防护绿地缺乏、生产绿地不足、绿地布局和网络体系不完善是吉林市绿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 ,①确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总体控制指标 ,即到 2 0 10年吉林市城市绿地率为 5 1 31% ,人均绿地 4 2 6 2m2 ,人均公共绿地 5 6 7m2 .②给出了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一般模式 ,该模式强调波状和辐射状分布态势相结合 ;环状绿地与楔型绿地相结合 ;各类分级绿地与游憩系统相结合 ,使城市形成整体的绿地网络系统 .③提出了 4条规划措施 :其一 ,增加公园绿地数量 ,促使均衡分布 ;其二 ,加强生产防护绿地建设 ;其三 ,营造楔形绿地、沿江绿地和道路绿地 ,构造水网、路网与绿网协调的绿地系统 ;其四 ,加强城市外缘大规模环状绿地建设 .最后 ,对该规划 10年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2.
根据枞阳县绿地建设现状,对枞阳县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布局结构和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绿化水平和档次有待提高、绿化用地不富余、防护绿地树种过于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枞阳县现状,提出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任务、规划原则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绿地空间布局结构及特色塑造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产城融合是世界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在产城互动过程中,园区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其绿地表现出一系列区别于传统工业绿地和城市一般地区绿地的特征,包括功能需求、分类构成和布局结构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实地调查得出,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绿地的服务对象由生产转向从业人员,功能需求由防护转为游憩;绿地构成上,防护绿地占比逐渐降低,公园绿地的比例逐步增加;布局结构方面,总体布局方式是"外防护,内游憩",附属绿地布局组团化,呈现出由专有性向公共性的转变趋势。绿地特征的研究将为园区绿地进一步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以合理控制城市形态,实现绿地系统城乡一体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热岛效应"为主导思想;以楔形绿地布局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与区域环境相协调为原则提出了7条楔形绿地的规划设想及建设途径,指出在建设中要科学设置各层次绿地宽度、合理配置各层次植被、科学调配规划区域内地表类型分布。  相似文献   

16.
陈艾洁  张浪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79-3680
通过对城市绿地避难场所的概念及其防灾、避难功能的介绍,结合合肥城市特点、灾害隐患分析以及城市防灾避难工作现状调查,提出建立合肥城市绿地避难场所必要性和规划设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应急防灾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巨大的灾害损失,促使人们深刻反思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误区,进而引发了对防灾绿地的研究热潮,在现有城市格局和绿地系统布局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绿地的应急防灾功能,构建具有合理的功能层级和布局结构的城市防灾绿地体系,切实提高整座城市的抗风险机能。  相似文献   

18.
对泗县目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公园绿地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功能品质有待完善、附属绿地发展出现失衡现象、生产绿地功能不能实现、防护绿地树种过于单一等问题。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结合泗县现状,提出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与范围、目标、绿地指标和绿地空间布局结构及特色塑造。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现状的分析和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哈尔滨市7个行政区的各类绿地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哈尔滨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其症结所在。又针对哈尔滨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哈尔滨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骆永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30-19933
以福建省东山县为例,总结了海岛城市的特点,在相关规划原则和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等相关理论,从区域、分区和微观具体设计3个尺度层面上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研究,突出了防护林体系规划的生态意义,以实现海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以后其他相关海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