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寄生天敌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5年,对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卵、幼虫和蛹期的天敌进行调查,经鉴定寄生性天敌36种。卵期以松毛虫卵跳小蜂寄生率最高,平均为1.54%;幼虫期以松毛虫狭颊寄蝇寄生率最高,1984年平均为4.36%,1985年为1.2%;蛹期寄蝇类寄生率平均为9.1%,以松毛虫狭颊寄蝇为主;寄生蜂寄生率平均为0.68%,以喜玛拉雅聚瘤姬蜂为主。  相似文献   

2.
福建柳杉毛虫的七种寄生蝇形态记述和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杉毛虫是一种严重为害柳杉的食叶害虫,探明柳杉毛虫的寄生蝇种类,将为该虫优势天敌的筛选提供更多的选择。本研究从野外采集柳杉毛虫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出蛆化蛹,羽化获得不同种类的寄生蝇。对获得的寄生蝇进行分类、鉴定,并描述其系统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寄主。调查发现,柳杉毛虫的寄生蝇由多到少依次为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Walker),瘦钩鬃麻蝇Sarcophaga(Sarcorohdendorfia)gracilior(Chen),黑角狭颊寄蝇Carcelia(s.str.)nigrantennata Chao et Liang,松毛虫狭颊寄蝇C.(s.str.)matsukarehae(Shima),星毛虫狭颊寄蝇C.(s.str.)illiberisi Chao et Liang,拟庸赘寄蝇Drino(Palexorista)inconspicuoides(Baranov),羚足鬃麻蝇S.(Sarcorohdendorfia)antilope B#x00F6;ttcher,共7种,其中蚕饰腹寄蝇、瘦钩鬃麻蝇、黑角狭颊寄蝇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分别为7.44%、7.37%、5.48%,被认为是优势种;且拟庸赘寄蝇为福建新分布记录;柳杉毛虫是黑角狭颊寄蝇、星毛虫狭颊寄蝇、拟庸赘寄蝇的新寄主;还发现2种重寄生蜂寄生于寄生蝇。记述柳杉毛虫的7种寄生蝇形态特征,有助于今后识别其天敌昆虫,研究害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评价寄生蝇种群对维护柳杉林分生态系统稳定和防控柳杉毛虫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尾追寄蝇是马尾松毛虫幼虫期的重要寄生天敌,主要寄生5~6龄松毛虫,第1、2、3代松毛虫寄生率分别为21.37. 44.95和0.71%。该蝇在湖南年发生5~6代,以蛹在土内越冬。95%以上的卵产于寄主胸足上,每寄主体上的着卵量为1~33粒,最多出蝇11头。当着卵量在7.5~20粒时,寄主陆续在幼虫和蛹期全部死亡;2.5粒时有3%的寄主仍能存活。寄蝇种群数量变动与当年5月气温成正相关,与7年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Lajonquiere)是严重为害我国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Hooibrenk)的最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调查柳杉毛虫的寄生性天敌资源并开展寄生效能初步评价,对于进一步筛选获得优势天敌种类并开展林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采集并鉴定了柳杉毛虫的10种寄生性天敌:分别为松毛虫凸腿小蜂Kriechbaumerella dendrolimi(Sheng et Zhong)、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云南黑青金小蜂Dibrachys yunnanensis(Yang)、平背囊爪姬蜂Theronia depressa(Gupta)、短柄短角平腹小蜂Mesocomys breviscapis(Yao et Yang)、枯叶蛾短角平腹小蜂Mesocomys trabalae(Yao et Yang)、黑角狭颊寄蝇Carcelia nigrantennata(Chao et Liang)、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Walker)、星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illiberisi(Chao et Liang)、瘦钩鬃麻蝇Sarcorohdendorfia gracilior(Chen);其中,云南黑青金小蜂、短柄短角平腹小蜂、枯叶蛾短角平腹小蜂、平背囊爪姬蜂、星毛虫狭颊寄蝇、黑角狭颊寄蝇6种为福建省新纪录种;同时柳杉毛虫也是首次报道为它们的自然寄主。同时松毛虫凸腿小蜂与短柄短角平腹小蜂具有较高的自然平均寄生率(7.24%和10.67%)和平均子代数量(33头/蛹与20头/雌),平背囊爪姬蜂平均子代蜂数较多(4头/寄主),且能与多种寄生性天敌联合控害,是其优势天敌种类。最后,简述其识别特征,以利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了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Townsend)的生物学特性。日本追寄蝇主要产卵于家蚕Bombyx mori L.幼虫的胸部,其次为头部,最后是腹部,三者间产卵量差异显著。在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家蚕和人纹污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幼虫同时存在时,日本追寄蝇优先选择寄生家蚕幼虫,寄生比率为62.79%;其次选择人纹污灯蛾幼虫,寄生比率为25.16%;选择美国白蛾最少,寄生比率为12.33%。在家蚕、人纹污灯蛾和美国白蛾幼虫体上的着卵量分别为5.63、4.05和1.85粒。该寄蝇对5、4、3龄家蚕幼虫的寄生比率分别为44.38%、34.67%和21.05%,着卵量分别为9.58、7.95和4.45粒;对7、6、5龄美国白蛾幼虫的寄生比率分别为53.33%、27.02%和19.67%,着卵量分别为7.27、3.17和1.33粒。随寄主体表寄蝇卵量的增加,寄主死亡率增加;卵量为1粒时,寄蝇化蛹率为52%,寄主死亡率为58.33%;卵量为2粒时,化蛹率为69.16%,寄主死亡率为71.67%;卵量为4粒时,化蛹率为76.83%,寄主死亡率达到100%;卵量大于4粒时,寄蝇化蛹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天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岩  张旭东 《昆虫天敌》1993,15(2):88-90
1990~1991年,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西伯利亚亚种〔Dendrolimus superanssibiricus〕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经鉴定落叶松毛虫天敌24种,其中:寄生性昆虫8种,捕食性昆虫5种,食虫蜘蛛1种,食虫鸟6种,病原微生物4种。主要天敌种类有:松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rasella〕,幼虫—蛹期寄生(幼虫期寄生,蛹期表现出来),1990年平均寄生率65%,1991年平均寄生率32.5%;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tetratomus〕,卵寄生,1990—1991年平均寄生率25%;松毛虫绒茧蜂〔Apanteles ordina-rius〕,幼虫寄生,1990—1991年平均寄生率为4.35%。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小盾寄蝇发生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小盾寄蝇 Nemosturmia amoena 是草地螟的主要寄生天敌。寄生率可达8.4%(室内饲养记载)是一个主要天敌种群。松毛虫小盾寄蝇在雁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围蛹在草地螟幼虫体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羽化成蝇,刚羽化有寻找阴暗处避光的习性,随即取食(作物上的分泌物和露水),成虫飞翔力强。大量取食后交尾,交尾时间1~3分钟,卵犬部产在作物上部嫩叶上,卵期8~10天。6月18~20日孵化为幼虫,幼虫附着力强。当第一代草地螟发生为害时,松毛虫小盾寄蝇的幼虫附着在害虫体壁上并侵入体腔进行寄生,(在寄主体内1~3龄)幼虫期长达60天。8月底至9月初寄蝇幼虫在草地螟寄主体内化蛹,围蛹期达10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寄生性天敌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三年来,在广州菜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的防治研究中,作者对其天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共发现寄生性天敌15种,现报道如下。1 双翅目Diptera1.1 寄蝇科Tachinidae 包括双斑膝芒寄蝇 Gonia bimaculata Wiedemann,埃及等鬃寄蝇 Peribaea orbata Wiede-mann和温寄蝇 Winghemia sp。这些寄蝇主要寄生于甜菜夜蛾3-5龄幼虫。2 膜翅目Hymenoptera2.1 姬蜂科Ichneumonidae包括…  相似文献   

9.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是草地螟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本文研究了寄主密度和数量对寄蝇寄生草地螟高龄幼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斑截尾寄蝇与草地螟幼虫在1:5~1:25五种不同的益害比时,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幼虫的寄生数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其中l:15时达到最高值(9.8±0.6头),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而寄生率随寄主密度继续增大而减小,当两者的比例增加到1:25时,草地螟幼虫的被寄生率仅为25.3%,显著低于1:5处理的84.0%。双斑截尾寄蝇与草地螟幼虫益害比相同时(1:10),寄蝇寄生率随草地螟和寄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空间下达到5:50时,寄蝇的寄生率为最高,达66.4%。  相似文献   

10.
室内条件下,观察了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替代寄主和自然寄主的寄生选择性,比较了不同寄主繁殖的蒲螨发育情况,蒲螨后代的生物学差异.结果表明,中华甲虫蒲螨最喜好的是替代寄主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和自然寄主台湾狭天牛Stenhomalus taiwanus,选择系数分别为0.6743和0.6493,差异不显著;其次为多毛小蠹虫Scolytus seulensis和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选择系数分别为0.5006和0.4619,差异不显著,但前一组的选择系数显著高于后一组.通过对单头蒲螨发育和生物学特性观察,替代寄主麦蛾、玉米象与自然寄主台湾狭天牛、多毛小蠹虫繁殖蒲螨从接螨至开始产后代历期分别为6.8、7.9、7.4、7.8d;最大膨腹体直径分别为0.9871、0.9243、0.9662、0.9423mm;每雌产后代雌螨数分别为109.6、105.5、130.3、115.9头,雌雄性比分别为24.6:1、22.7:1、27.4:l、22.8:1;后代雌螨爬行速度分别为5.51、5.20、5.89、5.34cm·min-1;单头蒲螨杀死供试寄主多毛小蠹虫幼虫数量分别为9.3、9.3、9.2、9.6头.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除寄主麦蛾繁殖蒲螨完成1代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其它寄主外,用替代寄主与自然寄主多毛小蠹虫繁殖的蒲螨在其他方面差异均不显著.因此麦蛾幼虫和玉米象幼虫作为中华甲虫蒲螨替代寄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功能反应曲线在15~35℃内为HollingⅡ型,随着寄主黏虫数量的增加,伞裙追寄蝇寄生量呈上升趋势,当寄主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其寄生量趋于稳定。23℃时拟合方程为Na=0.803 3 N/(1+0.803 3×0.015 4 N),1头伞裙追寄蝇雌蝇寄生1头黏虫幼虫所需时间为0.803 3h。伞裙追寄蝇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干扰作用,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E=0.553 3 P-1.565 5表示,由此公式可以得出,伞裙追寄蝇的发现域与其自身密度成反比增加,寄生蝇相互之间的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12.
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黏虫等重大农业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对害虫种群数量的调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龄期草地螟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果的影响,为伞裙追寄蝇的室内扩繁和田间应用提供依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4L:10D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伞裙追寄蝇对草地螟2、3、4、5龄幼虫及5龄期不同日龄幼虫的寄生效果,5龄期不同日龄幼虫对寄蝇的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对2~5龄草地螟幼虫都有寄生行为,但对5龄草地螟幼虫的寄生率(68.89%)显著高于其他龄期;且寄生5龄幼虫的羽化率最高(73.88%)。伞裙追寄蝇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趋势,其中5龄后2~3日龄寄生率(74.44%)、羽化率(78.76%)均最高,子代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最高,为最适寄生阶段,说明室内扩繁伞裙追寄蝇寄主选择以5龄期2~3日龄草地螟幼虫为宜。  相似文献   

13.
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寄生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不同;在不同寄主上,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发育和繁殖特性不同。该蜂除偏爱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外,对黄粉虫幼虫和蛹的寄生产卵率也较高,分别为80%、50%,可作为寄主繁蜂;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均达65%以上,作为繁蜂替代寄主具有一定的潜力。用氯仿:酒精为1 :10混合液处理桑虎天牛幼虫2h对肿腿蜂寄生率、单雌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寄主体重增加,可延长肿腿蜂雌蜂的产卵前期,增加单雌产卵量,提高子代蜂性比,但对各虫态发育历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性及寄生对寄主发育和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菜蛾绒茧寄生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对寄主生长发育、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0.24。该蜂对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40%时间以上的幼虫不能寄生。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小菜蛾幼虫被寄主后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了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寄生行为及发育特征和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将卵产在5龄草地螟幼虫的胸部,蝇蛆孵化后直接钻入寄主体腔内发育,幼虫发育成熟后便会钻出寄主体外化蛹。完成卵到幼虫期的发育需约12 d。蛹经11 d左右即可以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约25 d。雌雄之间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但雌蛹的发育比雄蛹慢。雌蝇羽化后可以立即交配,而雄蝇羽化后约2 d后才能交配。补充营养的雌蝇平均产卵量约为130粒/头。还初步研究了影响双斑截尾寄蝇寄生能力的因素。简单介绍了其室内饲养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茶褐蓑蛾(Mahasena colona)在山东为点发性、偶发性害虫。在幼虫后期常被茶褐蓑蛾追寄蝇(Exorista sp.)寄生。现将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1.越冬:茶褐蓑蛾追寄蝇在山东主要以各龄幼虫及蛹越冬。以幼虫为主,幼虫越冬在茶褐蓑蛾幼虫体内,蛹则在茶褐蓑蛾幼虫体外护囊内越冬。 2.寄生习性和寄生率:茶褐蓑蛾追寄蝇产卵于茶褐蓑蛾幼虫的头、胸部。卵孵化后,幼虫从寄主体壁侵入,以其身体末端固着在“侵入孔”上,老熟后,钻出寄主体外在护囊内化蛹。蛹期9~12天,平均11天,成虫寿命在饲以10%蔗糖液时,最长达22天;以蔗糖;蜂蜜  相似文献   

17.
美丽青背姬小蜂寄生和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寄生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青背姬小蜂主要将卵产于寄主幼虫的腹部,1头寄主幼虫体内可产1-5粒卵,但只有1粒卵能完成发育成为成蜂;不同温度下,雌蜂的繁殖能力不同,其中雌蜂在23℃时有最大的产卵量和最高的致死寄主个体数;提供10%的蜂蜜水可以显著提高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产卵量、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美丽青背姬小蜂也能进行产雄孤雌生殖;营孤雌生殖的雌蜂与有性生殖的雌蜂在寿命、寄生寄主数、产卵数、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三角斑鼻寄蝇(Billaea friangujfera Zettrstedt)1844(中国新记录),属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长足寄蝇亚科Dexiinao。同物异名:B.ruficornis Zett.,B.tsherepanovi Kolomiets,B.trigonota Kolm.。笔者于1988年5月28日首次在大兴安岭火烧迹地的过火木上发现寄生于云杉小黑天牛(Monoehamus sutor L.)幼虫体内,采得刚从寄主体内钻出来的老熟幼虫,经室内培养后,化蛹并羽化为成虫。1989.5.2~6.10在大兴  相似文献   

19.
刘德钧  龚德英 《植物保护学报》1989,16(2):124-124,144
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Nees))是玉米螟幼虫主要的寄生性天敌,繁殖能力较强,每头雌蜂的有效繁殖力平均约达60头幼虫(RH80%),寄生率达20—30%,最高可达50%以上。此蜂繁殖数量受虫口基数、农药使用水平、寄主卵块密度、寄主幼虫龄期、温度和雨量等因子影响。作者于1980—1984年进行了螟虫长距茧蜂发生  相似文献   

20.
瓢虫柄腹姬小蜂在南昌室内,5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可繁殖11代,每代需12~46天。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28℃。有效积温296.85日度。在28℃下,饲以10%蜂蜜,成蜂平均寿命为5.52天,不喂蜂蜜平均约缩短3天。该蜂能寄生28星瓢虫幼虫的各个龄期,但更喜寄生高龄幼虫,以4龄幼虫作寄主,每雌一生能寄生幼虫6.21头,子蜂数平均为74.57头。可行孤雌生殖产雄。在马铃薯上的自然寄生率以6月份最高,平均为28.47%。在龙葵上以7月份最高平均达64.5%。7月中旬由于高温的影响,寄主和寄生蜂的发育受到抑制,寄生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