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优势,广泛应用到了集约化养猪生产之中。与此同时,伴随着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技术的完整措施,即:精液冷冻保存技术,XY精子分离技术,腹腔镜人工授精技术,子宫颈部和子宫深部授精等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生猪规模化生产中的优势凸现。本篇文章陈述了猪子宫内人工授精和猪冷冻精液,以及性控精液技术在当今的发展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优势,广泛应用到了集约化养猪生产之中。与此同时,伴随着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技术的完整措施,即:精液冷冻保存技术,XY精子分离技术,腹腔镜人工授精技术,子宫颈部和子宫深部授精等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生猪规模化生产中的优势凸现。本篇文章陈述了猪子宫内人工授精和猪冷冻精液,以及性控精液技术在当今的发展与使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详细阐述了猪的人工授精技术,通过猪人工授精所需设备和物品、采精前准备、种公猪的采精、猪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方法、精液分装与保存、母猪适时输精7个方面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此项技术,以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4.
人工授精有许多优越性以及方便之处,在近年来的畜牧业之中被广泛应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精液的冷冻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利用科技进行子宫颈后、子宫深部、腹腔镜等人工授精的方法在畜牧业上也越来越普遍。本文简单分析了猪人工授精的技术应用以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5.
猪人工授精技术在我省农村的普及推广,对发展养猪及其品种改良工作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猪精液常温保存技术没有完全过关,表现在不少基层配种站采用的稀释液配方陈旧单一,以致精液有效保存时间短,造成精液大量浪费和部分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下降,致使部分乡村个体户的未经严格鉴定的杂种劣种公猪自然交配的母猪比例重新扩大,这不仅影响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的巩固和发展,而且干扰了猪的品种改良工作特别是瘦肉型猪培育工作顺利进行。为此,1984年至1986年,我院和平江县及长沙市畜牧水产局协作,开展了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及其受胎效果观测试验。根据室内保存试验和平江、宁乡、望城三  相似文献   

6.
猪精液包括原精液和常温精液。我们通常所说的猪精液是指常温精液,即经稀释处理后在16℃~18℃环境中保存仍具有受精能力的种猪精液。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应用,猪精液已成为广大养猪户熟悉的常用产品。了解并掌握好猪精液的特点是做好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前提与基础。一怕温度骤变精子对温度相当敏感。温度升高,精子运动速度加快,耗能增多易致死;  相似文献   

7.
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元山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53-353,359
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受环境、饲养管理、猪精液品质、母猪发情鉴定、疾病和人工授精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介绍了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人工授精有利于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及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提高猪群质量,加快猪的改良速度。同时。实行猪的人工授精技术还有利于控制疫病,减少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生。 1.输精管的选择输精管分为多次性和一次性输精管两种,各有优缺点。多次性输精管不易清洗、消毒,易变形。易引起疾病的交叉感染,输精管顶端无螺旋状和膨大部,输精时子宫不易锁定,易出现精液倒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畜繁殖和人工授精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即在马、牛、羊、猪中已开始研究和立用,近年来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加速了家畜改良及育种工作的进展。牛冷冻精液已应用于生产,绵羊、猪及马的精液冷冻保存,牛、羊及猪的同期发情及牛、羊胚胎移植均  相似文献   

10.
李福林 《农业与技术》2010,30(4):122-124
猪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利用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再利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的精液输送到母畜的生殖道的适当部位,使之妊娠,以此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的一种科学配种方法。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养猪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如何在养猪生产中降低成本,加快猪遗传改良进展,成为当今养猪生产的前沿课题。人工授精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和广泛采用,是因为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在现代养猪生产和育种工作中,人工授精正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本文对人工授精技术在精液的采集、精液的品质检查、精液的稀释、输精方式及时间等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养猪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