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山东省清市城东郊临东镇的陈坟村有一棵高16米、胸围达1.91米的百年老松树。这棵松树树冠如巨伞,甚为壮观。而最有情趣的还是它那树“叶”,除有针、刺状外,还有独特的米粒、竹蔑、喇叭形状。当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柳的故乡,不仅广植柳树,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柳有关,在这春天赏柳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柳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柳的情趣。  相似文献   

3.
祖母柳     
祖母柳刘玉东家乡村头有一棵大柳树,我称之为祖母柳。那年开春,奶奶16岁。吹吹打打,一抬花轿把她老人家从几十里外的李家洼子抬进了我们家。这棵柳树就是爷爷和奶奶在蜜月里种下的。秋天,爷爷被汉奸出卖,喂了日本人的狼狗。第二年的开春,爸爸出世了。奶奶没有再嫁...  相似文献   

4.
家乡老柳树     
家乡村口有四棵老柳树。爷爷说这四棵老柳树是“村标”,是家乡的风水。每当我外出归家时,走到离村还有五里路的山弯处,就能感受到老柳树的亲切“问候”。老柳树像“四大天王”一样,两两并列于村南入口。靠路边两棵干高丈余,胸围6人连手才能抱拢,如两把巨伞给路口搭了个绿色的拱门;另两棵主干苍劲,分枝丛束,丝条飘逸,微风里、阳光下像两条巨龙昂首腾空,其势威严、大气、磅礴。柳下有泉眼,涓涓汇入路西洼地,造就一泓池水,其中芦苇丛生,百鸟争鸣。平常日子,老柳树下是孩子和老人们放飞欢笑的乐园。每逢村中大事,老柳树上吊着的那口铁钟就会响起…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昆明地区的柳树普遍遭受柳枯叶蛾的危害,虫口密度由数十条至数百条,严重地影响柳树的生长。柳枯叶蛾是鳞翅目枯叶蛾科的害虫。在云南每年发生一代,7月间老熟幼虫群居树干、枝椏背阴处结薄茧化蛹,成虫7-8月出现,以幼虫越冬。我们在室内饲养及野外观察时,均发现有罹多角体病毒病而死亡的幼虫。为寻找柳枯叶  相似文献   

6.
庭院植树应讲究一、林果庭院。庭院植树,林果搭配。既植用材树,又植果树,林果双受益。一般面积3-5分左右的庭院,房屋西北方以种植数排梧桐、榆树、柳树、刺槐为宜,可起到挡风防护的作用,房屋东南方种植葡萄、石榴、桃、李、梨、柑桔,也可间种几棵香椿、国槐、柳...  相似文献   

7.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最高处靖林山主峰风泽岭1876.3米,而北部河谷仅380米,气候差异很大,为各种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仅查明的野生植物就达500多种,其中有不少珍稀古树.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极具观赏价值的奇异树木.龙松任平顺县城20公里的北甘泉村西北,有一座圣母庙,庙院内北边的献庭前,有一棵松树.长势十分奇特。它出土就以45度角向.西北方向倾斜,直到正对献庭中央,距地面高约3米,急转向上,弯成一个之字形,长出一米有余,形如龙首.稍高于献庭前檐,枝干平展伸向四方,形成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大松棚。现在这棵松树的主干直径约50厘米,弯弯曲曲犹如一条巨龙,人们都叫它“龙松”.松球石城镇的枣林村南有一座卧虎山.卧虎山头东尾西,虎头下方有一个深4米、高8米、宽12米的大石岩,形似虎口。虎头上正中有一棵白皮松,树围3.6米,高10米多,树冠直径8米多.在树干5米高处;全树分成7股支干,最东南的一股支干下都有0.3米粗,上方又分成6个支叉,松叶十分青翠茂密,墨绿浓郁。它的  相似文献   

8.
春风绿杨柳     
杨枊春紫霞喷光的早晨,我漫步密林深处,突然发现一棵一棵杨柳开始由黄变绿了。姿态优美的枝条上,晶莹的朝露放射出紫色的迷人色彩,启迪着人们为振兴林业的春天奔驰……我听说的“杨柳”,其实指的是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为什么把柳树称作杨柳呢?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杨广登舟下扬州,游观自然之美,叫老百姓在河的两岸栽花种柳,以供遮荫乘凉。杨广亲自栽了一棵柳树,因为隋炀帝姓杨,故御笔赐之为杨柳。在我国南方,流传在民间的谚语中有“五九、六九抬头看柳”的句子。当冬天的寒风还呼啸的时候,忽然一株柳树由淡黄变成了嫩绿。春天来了,总是杨  相似文献   

9.
城东那棵柳     
我是在一个早晨偶然发现这棵柳树的。借着早秋斑驳的朝晖,在一条林荫小道上走着,我眼前突然涌进了一团绿,一团浓密的一眼穿不透的绿。这团绿,就在一座院子里鲜活着,灵动着,因而它使整  相似文献   

10.
故乡情     
富饶美丽的大兴安岭如同屹立在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横亘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地上。我的故乡阿尔山就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境内的大兴安岭支脉上。这座山城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是一个拥有七万人口的疆城,因有一处闻名遐迩的阿尔山矿泉而得名。据考证,这个矿泉是距今200万年前第  相似文献   

11.
城贤街孔庙舌柏厅奇崔宗汉北京成贤街孔庙内有古树126株,其中著名者十余株,而最著名的有4棵,那就是大成殿前边的“触奸柏”,左侧的“大将军柏”,右侧的“罗汉柏”,和另一处的“柏上桑”。一、“触奸柏”。通高18~19米,腰围51米,树冠最大直径15米。...  相似文献   

12.
墨客爱植树     
正春暖风至,暖意姗姗而来,新芽吐绿,嫩蕊萌发,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现代人有植树节,而古代没有,但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在古代虽然没有植树专门的节日,也抵挡不了人们植树的热情,文人墨客,才子诗人,更是植树急先锋,成为一段佳话。唐代柳宗元不仅诗文脍炙人口,植树也堪称能手。他被唐宪宗贬为柳州刺史时,十分注重市容美化,城郭道巷,处处种树栽草,并以诗文记咏:"手持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还带领百姓,在柳江边及城周围广植柳树,并在诗中不无幽默地写道:"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相似文献   

13.
千年柳树     
<正>我姓柳,对于柳树情有独钟,源于始祖柳下惠,食邑柳下,子孙因以柳为姓。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游览京西龙泉寺,人困马乏之际,意外发现路边的两棵千年老柳树,让我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仿佛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感到格外亲切。合抱的老柳树,满目疮痍,其中一棵从主干上,曾被活生生地劈了下来,幸亏还有一点点"骨肉相连",生出来的新枝,如今郁郁葱葱,估计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大队座落在鲁北马颊河边。1969年,在本县河管段和大队党支部领导下,由我们10个老贫下中农组成了一个造林护堤专业队。开始我们用柳椽子(1米多长的柳栽子) 造林,后来发现用这种方法栽的柳树,头几年树冠长的象扫帚,树长大了,干形也多弯而矮,但苗圃用插条培育的柳树苗,则树干通直,生长健壮。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于是大胆地将柳椽子截成3-4节,每节长33厘米,细头茬平,粗头斜茬,砸入地下与地面平。为了预防晚霜和保持水分,上面再封土堆约一铣高,发芽后及时将土堆平掉。待抽枝长到5厘米左右时,选留2-3个壮条,长到40厘米时,条的下部已木质化,这时再选留一个壮条,其余去掉。经过几年的观察,用这种方法造的林,尽管沿  相似文献   

15.
妫河的柳     
三面环山半城柳.柳丝牵我堤岸走。夏都延庆对柳树情有独钟。人们赏柳、抚柳、写柳、咏柳、柳丝、柳情、柳荫、柳絮,给延庆人以文化与启迪.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清新的柳韵。  相似文献   

16.
古槐情趣     
<正>山东省栖霞市桃村镇迎旭埠村中有一棵老槐树,树高11米,胸围260厘米,胸径82厘米,冠幅约11.7米。老槐树的树干已经中空,向北伸出的横枝内膛也已腐朽,仅凭一副皮囊存活至今。树干上半部有一树瘤,约有脸盆那么大,凸起而赫然,令人称奇,为古槐平添了一番情趣。据村中老人讲,清·雍正年间,一支林姓族人迁到大沽夹河西侧之高坡上时,这棵古槐就已经很粗壮了。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树木灵犀相通血脉相连,或择树而居,或依林安村。鉴于这个缘故,这支林姓族人便在古槐旁落脚谋生。  相似文献   

17.
盛夏的京都,仍凉爽宜人。因为是雨季,不时有细雨祛热。因为北面临海,有阵阵清风送爽。还因为三面青山环抱,满城绿荫,满眼是绿,给人爽意,给人沁凉的感觉。这个最初模仿隋唐时代长安、洛阳兴建的古都,到今仍是棋盘式的格局。纵横交织、整齐划一的街道栽满梧桐、杨柳,横看是绿,竖看是绿。这座千年古城,古迹、名胜、寺庙、神社、公园,比比皆是;数目在3500以上。那里更有杉、松、桧、楠、柏、樱、柳、槐,树木蓊郁,成片的绿,满眼的绿。我们去了中京区的二条城。这座古老的城堡,是公元1603年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营…  相似文献   

18.
柳瘿蚊(Rhabdophaga sp.)是柳树主要蛀干害虫,受害柳树在树干和枝条上形成瘿瘤,一般瘿瘤要比正常枝干粗1—5倍,最大的瘿瘤长度可达1米。瘿瘤积聚和消耗大量养分,使树势衰弱,影响生长,造成枯枝、枯梢。瘿瘤木材扭曲,降低了木材工艺价值。柳瘿蚊在我省苏北平原地区和长江沿岸普遍发生,为害严重。铜山县、邳县和江宁县的长江、花园公社等地,被害率在50一80%以上。铜山县耿集公社17万多株柳树严重受害,被害率达98—100%,6年生柳树平均每株有瘿瘤2.9个,最多的有10个,12年生柳树平均每株有瘿瘤9.9个,最多的有20个。1977年我们在铜山县耿集公社,对此虫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漫话杨柳     
“桃红如锦,柳绿如丝”。这是古人赞美春天胜景的佳句。春天有了绿柳才倍加美丽。杨柳,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记述。古人与亲友分别,便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传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时,就“折柳赠别”,藏王松赞干布视为珍物,把柳枝插在拉萨大昭寺内,随着岁月转移,杨柳成荫,至今仍有柳树生长在大昭寺内。早在隋炀帝杨广时,滥用民力,掘运河,开驰道,并发动民众在运河两岸栽植杨柳。至唐朝栽柳蔚然成风。在京城长安街两旁,栽植许多杨柳,形成“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情景。古代诗人陶渊明,便喜欢植柳。他4…  相似文献   

20.
<正>总想走近你, 揭开你绿色的面纱。 2003年10月,我们从福州出发乘车前往厦门。车过一座宏伟的大桥(厦门大桥)厦门岛到了。展现眼前是这样一幅奇景:岛内有山,山中有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岛。可谓山湖海园拥湖而眠,山海相依,山城相间,城景交融,构成一个多景观天地合一的花园式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