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各枝龄柞树生长调查,揭示出蚕场柞树暴发生长规律和相关生长规律。暴发生长规律:在一年中,柞叶生长速率呈“S”型曲线,柞叶生长量呈间歇式暴发生长,相关生长规律:在轮伐更新周期内,1~3枝龄柞树枝与叶生长呈正相关,4~5枝龄柞树枝与叶生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区柞树早烘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西丰县、沈阳市及凤城市的几个发病较重柞蚕场的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柞树早烘病开始发生于8月下旬,大面积的早烘病开始于9月上旬,此病首先发生在柞树下部枝条的基部叶片上,再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柞叶边缘处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分布不均匀,以后斑点继续扩大,由叶缘部位不均匀地向中部扩展,最终叶片全部变成褐色,但叶片并不脱落。一般柞墩密度大、根刈树形、北向坡(阴坡)、坡度大的蚕场早烘病发病重;从树种看辽东栎、蒙古栎发病较重,槲和麻栎较轻;从树的枝龄来看,3~5年生或者更老枝龄的柞树发病严重,1~2年生的枝龄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年生东北天南星、齿叶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作为试验材料,进行3种天南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天南星与齿叶东北天南星只进行营养生长,而异叶天南星可以开花结实;东北天南星与齿叶东北天南星的生长可分为“快一慢”2个阶段;异叶天南星的生长可分为“慢一快一慢”3个生长阶段;异叶天南星的根重与株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根重与花莛长度之间在7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夏焱  张继悦 《吉林农业》2013,(3):177-177
本文根据历年经验,雨量与柞树生长有密切关系,因而研究了雨量与柞树枝条的相关性,以期望对今后蚕业水利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柞叶着生在枝条上,柞叶产量高低决定于枝条长度及单位条长产叶量。前者受单位面积株数及每株校条长度的影响,后者受品种性能的影响。对于每个蚕场而言,柞树的品种比较单一而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枝条的长度和叶片的产量呈现正相关,因而研究枝条长度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柞树的冬季剪枝要在柞树树液停止流动的休眠期进行。剪枝后重新萌发生长的枝条叶质鲜嫩,符合小蚕的营养需求。同时,剪掉无用枝,保留有用枝,养分和水分集中,能提高柞叶质量和产量。剪枝在柞树枯黄、树液停止流动后,到翌年春树液开始流动前都可进行,但最佳时期是在早春树液流动之  相似文献   

6.
台湾桂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台湾桂竹竹鞭垂直分布绝大部分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段数、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并有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鞭龄加大而增多,之后又逐渐减少.冬笋多发生在2~6龄竹鞭上,鞭梢在冬季呈休眠状态,到第二年笋长竹后继续生长.如果鞭梢死亡,其附近1~2个壮芽萌发形成新岔鞭.  相似文献   

7.
海门山羊生长规律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12头海门山羊公羊 418个后代在1996-1998年共4095个生长记录,发现海门山羊生长符合Gompertz模型,生长的最大体重,拐点体重和拐点月龄分别为50.0kg,18.4kg和5.2月,其遗传力分别为0.196,0.196和0.445,初生至断奶日增重平均为108.6g.d^-1,其遗传力为0.415,断奶至8月龄平均日增重为118.0g.d^-1,遗传力为0.338,1-8月龄体重对生长模型参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旱地番石榴树体、正造果、番花果生长规律及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平均地温、最高地温、最低地温、日照时数、蒸发量等气象因子对月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茎粗、枝展、果实纵径、横径累积生长量均呈曲线型;株高与最高地温和日照时数、枝展与相对湿度负相关,茎粗与相对湿度、降雨量正相关,其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相反.株高与茎粗、枝展正相关.茎粗与枝展互为负相关;各因子对纵横径的影响一致,正造果与最高气温及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番花果与相对湿度正相关.均与谢花后天数负相关,其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相反,纵横径互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油松树冠枝生长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生长比的概念探讨了油松枝的延长生长量随着枝龄和着枝深度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枝解析方法研究了枝的材积生长与枝龄、着枝深度和树木所处的竞争状态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出各样木总枝材积的生长及枝、干材积生长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树冠内枝的年延长生长在树冠顶端第二轮或第三轮枝处达到最大值;而枝材积生长的最大值则在较下部的轮枝上出现,具体位置与树冠的大小和所承受的竞争压力有关;不同样木的枝、干材积生长比例相差很大,孤立木可达1:1,而被压木却只有1:10左右,从中说明树木间的竞争对枝材积生长的影响比对干材积生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进行了全生长季各种生长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赤松全年出现1次生长高峰,树高生长呈近S型曲线,生长停止后,胸径生长出现2次生长峰,呈双峰型,叶生长率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侧枝生长与树高生长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樟子松苗木提供依据和参考,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对樟子松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规律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圃中1-5 a生樟子松苗木高度、生物量、地径和主根长度生长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苗木高度、地径随苗龄呈Logistic增长,苗木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主根长度与苗龄呈指数函数关系;苗木地上部与地下部相比,在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第1年的50.0%逐渐上升到第5年的80.0%。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12.
以罗田垂枝杉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和生物量测定等方法,在构建胸径、树高、材积、侧枝生长量、着枝角度生长模型及材积和生物量预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罗田垂枝杉的生长过程和生物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罗田垂枝杉胸径和树高生长曲线呈“S”型,速生期分别为8~11 a和3~6 a,最大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75 cm和0.75 m;材积生长曲线呈“J”型,12 a后进入速生期,25年生罗田垂枝杉材积生长量为0.1310 m 3,但并未达到最大值;侧枝基径和枝长分别在1年生和3年生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分别为0.95 cm和55.80 cm,随后逐年减缓,生长6 a后趋于停滞;在1年生侧枝着枝角度为65.9°,2~4 a逐年增加20°左右,5~6 a时基本保持不变,着枝角度最大值为130.9°;罗田垂枝杉的树干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预估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枝、叶和树冠生物量的拟合优度较低,反映出罗田垂枝杉侧枝和叶生物量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河北毛白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毛白杨不同部位插穗在太谷地区的物候差异、日生长规律和年生长规律,其结果是基、中、梢部插穗先芽后根分别相差10、17、40天;19至1时的生长量占全天生长量的51.1%,且21和1时为两个生长高峰,9时生长量最小;一年生扦插苗在速生期(6.15~8.14)有一个生长暂缓期(7.24~31),故出现一个生长小高峰(7.24)和一个生长大高峰(8.14),且速生期地径生长与苗高生长交错进行;一年生平茬苗速生期高,住生长趋势与扦插苗相似,但两个生长高峰分别提前12和34天。  相似文献   

14.
水曲柳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这一资源已近枯竭。为了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在长白山地区通过实验,对水曲柳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曲柳的高生长期与径生长期不同步,表现出先高生长,后径生长的现象。林隙自由生长木的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都远远大于林内丛生木的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林隙木在后期的生长策略上表现为径生长占主导;相反,林内丛生木在后期的生长策略上表现为高生长占主导。对林分进行人工抚育,改善树木的生长条件,水曲柳的平均胸径达到24cm和32cm时的培育期可以分别比自然条件下(未抚育)的林分缩短15a和20a。  相似文献   

15.
宽叶雀稗群落生物量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禾本科多年生牧草宽叶雀稗适宜在福建南亚热带丘陵酸性赤红壤上生长,人工种植的宽叶雀稗群落鲜草产量峰值在8月份,为4050g.m^-2,生物量峰值(干重)则出现在9月份,其中地上部1398.8g.m^-2,地下部770.8g.m^-2,群落全年生长呈周期性变化,生物量波动符合Logistic曲线:y=1634.46/(1 ^2.67976-1.30369^10s^-2t)。根据9月份最高现存量估计,其年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169.6g.m^-2.a^-1。群落生长分4个阶段:缓慢增长(2-4月)、加速增长(5-6月),减速增长(7-9月),生长停滞和下降(10-11月),降雨量是影响生物量的重要因素,二者呈著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3,回归方程为y=-74.3779 0.9480x。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切花月季花枝的周年生长发育规律,建立生长发育模型,为切花月季优质高效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周年生产花枝的切花月季为材料,在观测其物候期和发育过程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方程对花枝高度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构建其生长发育模型,并对花枝生育期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切花月季花枝在冬春季(1—4月和11月—翌年2月)生育期平均为88~104 d,在夏秋季(4—6月、6—8月和8—10月)生育期平均为54~71 d.切花月季花枝的生长发育符合Logistic曲线规律,与花枝实测数据的吻合度较高,生长曲线呈S形.根据Logistic模型结合实际观察情况,可将切花月季花枝生长划分为渐长期、快长期和缓长期,现蕾期处于花枝生长快长期的后期,其中在冬春季的渐长期35~45 d、快长期21~37 d、缓长期19~32 d,在夏秋季的渐长期15~25 d、快长期16~20 d、缓长期12~26 d.[结论]运用Logistic方程可构建切花月季花枝生长发育模型,并将花枝生长划分为渐长期、快长期和缓长期.切花月季花枝在冬春季的生育期明显长于夏秋季,因此生产中对不同生长季节花枝的管理应根据其生长发育天数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杉木、马尾松林分平均解析木资料,拟合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的速生阶段、生长峰值年龄、数量成熟龄与立地质量相关密切。根据林分生长规律,将林分生长过程划分4个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8.
野生欧李枝,叶,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李基生枝生长势显著强于一级枝,45cm以下株高有利于保持植株的旺盛生长,枝位低新梢生长量较大,枝位高枝条密度较大,枝条具有较高的萌芽率和成枝力。新梢生长呈连续状态,8月上、中旬基本停止生长。单叶面积增长呈一次高峰,并持续15d左右。总叶面积增长呈现“单S型”曲线。果实生长呈“双S”曲线,果实生育期一般在80 ̄100d左右。欧李枝条在冬春有抽条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市梁平县刺楸进行树木解析,分析刺楸的生长规律.刺楸的胸径年生长量约为1cm;刺楸的高生长呈现出慢、快、慢的规律性,且生长迅速;刺楸的材积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递增趋势;刺楸的生长规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 cm、20.4m、0.3261 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3年时仍没有相交,说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材积生长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大叶栎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方程分别为D=1.7133T-0.0506T2+0.0007T3-1.9422、H=1.9257 T-0.0398T-2.4890、V=-0.0104T-0.0024T2-4.0848e-0.005T3+0.0127.通过拟合方程推算,大叶栎材积将于第24年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