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影响春柞蚕生产的蚕病主要有脓病、软化病和微粒子病。病毒传染蚕病的途径有食下传染、创伤传染和母体传染几种,在生产实践中,下列几种情况易诱发和传染蚕病。  相似文献   

2.
柞蚕微粒子病同桑蚕微粒子病一样,都是由原虫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危害柞蚕生产,是目前柞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种级的柞蚕种茧、幼虫、收获的丝茧调查结果看:柞蚕微粒子病毒率在品种间略有差异,但不十分明显。种级间差异显著,原种级的种茧、幼虫、收获丝茧的微粒子病毒率高于双母级的种茧,杂交种高于原种级的种茧。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柞蚕微粒子病上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寄生蚕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俗称“锈病”、“渣子病”,可通过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给下一代,是影响蚕业持续发展的大敌,尤其是给蚕种繁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5年柞蚕微粒子病发病极重,据调查,柞蚕种茧的病毒率由0.2%上升为2%左右,种茧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柞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的传染规律过去研究的较少,柞蚕方面大都借助于家蚕方面的研究成果。这坐,作者从柞蚕的饲养特点出发,采用人工添食孢子,测定柞蚕微粒子孢子对柞蚕幼虫的感染力、感染量、感染时期与发病的关系及微粒子孢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对柞蚕幼虫感染力的变化;发现了秋蚕场中主要食叶昆虫栎粉舟蛾  相似文献   

5.
柞蚕微粒子虫对柞蚕幼虫组织细胞的侵染及增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虫对柞蚕幼虫组织细胞的侵染及增殖规律研究丁杰宿桂梅张禹于广安(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0)我们从1990年开始对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已经确定柞蚕微粒子虫(Nosemapernyi新种)是引起柞蚕微粒子病的病...  相似文献   

6.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该病一直沿用法国巴斯德镜检法进行防治,对控制胚种传染起到重要作用。但柞蚕放养于野外,还有食下传染这一途径无法解决。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的研究,经过近10年对80余种药剂的筛选,研制出了治疗药剂-“蚕锈康”,其使用浓度为0.10%-0.15%,吃药叶天数为12d;最佳用药时期为3龄前。“蚕锈康”对轻症胚种传染的治疗效果达77.7%,生产防治中的防效可达85%以上。该药具有对蚕安全,体色新鲜,增强蚕体抗病性,促进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蚕锈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该病一直沿用法国巴斯德镜检法进行防治,对控制胚种传染起到重要作用.但柞蚕放养于野外,还有食下传染这一途径无法解决.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的研究,经过近10年对80余种药剂的筛选,研制出了治疗药剂--"蚕锈康",其使用浓度为0.10%~0.15%,吃药叶天数为12 d;最佳用药时期为3龄前."蚕锈康"对轻症胚种传染的治疗效果达77.7%,生产防治中的防效可达85%以上.该药具有对蚕安全,体色新鲜,增强蚕体抗病性,促进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微粒子病.俗称花肠,是毁灭性的传染病.1.病因:受微粒子虫的孢子感染所致.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即由患病母蛾产下感染的卵传给后代;二是食下传染,即蚕儿吃下了微粒子虫的孢子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柞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及特点,并通过对柞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柞蚕脓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和体皮创伤感染。虽然有人提出母体传染途径,但经我们试验,尚未发现母体传染现象。这些问题过去已有结论。可是,生产中脓病到底是在什幺时候感染的?以什么方式并通过那些径路感染的,目前均无明确的结论,而切断传染的土要径路又是预防脓病的关键一环。一、柞蚕脓病毒传染源调查从养蚕发病的农户取地面土、壁上和顶棚的尘土、蚕筐洗刷液、种茧水浸液涂叶喂蚕。并从上年发病的蚕场拾回病蚕尸加水稀释添食调查发病率(表1)  相似文献   

11.
论点片质量与柞蚕种蛾微粒子病检出效果的关系1)李喜升2)刘玉君1)王广运(1)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1;2)西丰县安家沟柞蚕种场)最近几年,微粒子病的蔓延和危害已经成为辽宁乃至全国柞蚕生产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在中国柞蚕主产区的丹东市,近1...  相似文献   

12.
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微孢子原虫,它生活周期有孢子体、芽体、裂殖体、产孢体、孢子芽母细胞几个发育阶段。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它能导致柞蚕产量的大幅度减产或绝收。微粒子病目前尚未研究出理想的治疗药物,只能以预防为主。近几年微粒子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06年秋繁柞蚕蚕种在种茧验收中有的单位微粒子病占所繁种数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食下传染和蚕种带毒传染,防控环节多,防治难度大。本文总结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是由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该病的发生,而且分布范围广,全国各柞蚕产区都有发生,是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给柞蚕繁种带来很大麻烦和造成巨大损失。近年,随着气候变暖和蚕期降雨过多,柞蚕场柞蚕微粒子病源污染严重,加上防病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阐述柞蚕病虫害防治技术.柞蚕软化病发生与防治来源,柞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来源,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来源。  相似文献   

16.
用微波处理柞蚕卵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柞蚕微粒子孢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功率180W 处理10分钟效果最佳。不同卵龄的柞蚕卵对微波的耐受力不同,卵龄48小时对微波耐受力较强。不同功率微波处理柞蚕卵,卵的失水量不同。柞蚕卵经适当的微波处理后,有提高孵化率的趋势。经微波处理的柞蚕微粒子病卵,蚕期微粒子病死蚕率显著下降,证明微波对防治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柞蚕微粒子病作为一种传染性蚕病,长期困扰柞蚕放养和柞蚕制种工作。本文介绍了微粒子病的病原种类、生活史以及传播途径和侵染机制;分析了普通镜检法、免疫学检测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目前针对柞蚕微粒子病现状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樗蚕微粒子病病原的回接感染试验确定樗蚕微粒子病病原,并对樗蚕微粒子病病症、病原作了初步观察。同时,通过对柞蚕的接种试验验证了樗蚕微粒子病病原可以感染柞蚕。  相似文献   

19.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虽然在上世纪末,此病的研究与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柞蚕生产发展。但由于至今对患病柞蚕尚无法治愈,主要以防为主。由于在某个环节疏忽,目前柞蚕微粒子病又在一些地区重新蔓延。使有些国有蚕种场因无法生产出合格种茧,生产的种卵不能保证正常的丝茧生产而倒闭。笔者2005~2007年3年农村多点调查,春柞蚕微粒子病普遍在5~10%,秋柞蚕在40~80%,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柞蚕微粒子病研究中 ,发现了寄生柞蚕的一种新原虫———链孢变形孢虫 ;同时发现该原虫对棉铃虫有较强致病力。应用柞蚕蛹繁殖链孢变形孢虫 ,每粒蛹可繁 7.9× 10 9粒孢子 ,是大量繁殖链孢变形孢虫的理想寄主。用链孢变形孢虫防治棉铃虫 ,可使棉铃虫每龄的发育历期比对照相应延长 2~ 15d ,死亡率达 70 %左右 ,生存率可降低 80 %左右 ,平均产卵量可降低 70 % ,同时该孢虫可通过母体经卵传染到后代 ,造成在棉铃虫种群中的流行和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