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小麦异代换系是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重视开发利用小麦异代换系种质资源,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及我所初步研究工作,对小麦异代换系在小麦育种中有利用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黄承彦黄承彦,男,1958年12月生,山东郓城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山东省遗传学会理事。黄先生长期从事农作...  相似文献   

5.
小麦异代换系是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重视开发利用小麦异代换系种质资源,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及我所初步研究工作,对小麦异代换系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杨武云杨武云,男,生于1965年,四川省南充市人。1986年毕业于四月1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同年考取该校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1989年获农学硕士学位,分配到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事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研究工作。现任四...  相似文献   

7.
SDS—PAGE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小麦育种工作中主要被用来确定小麦品种的烘烤品质,此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用途,目前在小麦育种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我们长期的工作经验。本文系统地介绍了SDS-PAGE在小麦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及一些新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育种专家王岩王岩,男,1959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198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校,分配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事小黑麦育种、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麦开发研究L作15年,现任黑龙江省农科...  相似文献   

9.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在小麦育种工作中主要被用来确定小麦品种的烘烤品质,此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用途,目前在小麦育种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我们长期的工作经验,本文系统地介绍了SDS-PAGE在小麦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及一些新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小麦具有Ta(即MS2)显性核不育基因与Rht1。显性矮秆基因紧密连锁遗传的特点,与高秆亲本杂交,后代高秆株可育,矮秆株不育,故可用植株高度作为育性的标记性状鉴别不育株和可育株,在轮回选择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1989年秋引入矮败小麦,采取边研究这育种的策略,经8年9代的选育,获得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及具特殊优点的料科,积累了轮回选择育种的经验,为改进小麦育种提出了新方法和新经验。现将轮回选择育种的几个问题初步总结分析如下。一、轮选亲本的选配效果引进矮败小麦的第一年用本省代表性品种晋麦2148控制授粉…  相似文献   

11.
小麦激光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小麦激光育种的成就,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物学效应用及激光育种的特点;阐述了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理生化特点和遗传机制;阐述了激光诱变在转移外源基因及远缘杂交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从多方面说明小麦激光育种是一种快速,并具有广阔前景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麦激光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小麦激光育种的成就,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及激光育种的特点;阐述了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理生化特点和遗传机制;阐述了激光诱变在转移外源基因及远缘杂交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从多方面说明小麦激光育种是一种快速、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赤霉病大轮回选择育种研究进展简报方毅敏,朱涵,张姚旺,何美娟(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阳354200)小麦赤霉病是发展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八五"期间,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赤霉病病区建阳市,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轮回选择育种研究,取得明...  相似文献   

14.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育种与栽培专家梁增基梁增基.1933年12月生,广东高州市N。1957年考入原西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在陕西省长武县农技站至今.一直从事渭北旱源西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现为研究员,兼长武县农业技术顾问。县政府巡视、省第七和...  相似文献   

15.
商品性杂交高粱种子生产中细胞质雄不育的成功应用,刺激了杂交小麦的发展.参与高粱育种和发展杂交种子生产的那些人,在杂交小麦育种的开始阶段是最积极的.在美国几家私立种子公司与几个国立小麦育种机构最先考虑到杂交小麦的可能性.虽然早在1975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在含有山羊草属(Aegilops)细胞质置换物的小麦回交衍生株中发现了细胞质雄不育,但还是美国人首先在1957年做了杂交小麦的育种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小麦SDS-PAGE电泳谱带生化标记性状及选择性回交法原理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生化标记与选择性回交法相结合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育种方法,并提出了方案图解。该方法在改造高产劣质小麦品种(系)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优质小麦育种方法,对于其它作物的育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任明全任明全,男,193O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回953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先后在河南省农业试验场、河南省农科院从事小麦研究工作,历任小麦组副组长,育种室副主任、主任;小麦研究会理事,第一届省标准化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成就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近40年来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起始于60年代初期,1976年育成第一个品种,之后的20年进展较快,迄人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8个,空一间接利用育成小麦新品种10个,无论是诱变育种的手段还是方法都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本文还从育种的进一步积累、诱变手段的进一步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献林 《麦类作物》1999,19(4):27-30
本文简述了匈牙利的小麦生产及育种情况,重点介绍了匈牙利农业研究所的小麦育种体制,小麦育种方法以及在小麦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我国的小麦育种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