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新城疫曾是导致养鸡业全军覆没危害性最大的疫病之一。多年来经科研部门和广大养鸡技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该病的大面积暴发和危害得到控制。但近年来 ,鸡新城疫的流行出现新特点 ,经养鸡业造成的损失令人担忧。目前 ,鸡新城疫流行的新特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在已经免疫的鸡群中仍有新城疫的发生 ,称之为非典型性新城疫 ;二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疫苗紧急接种无效的新城疫 ,称之为高致病性新城疫。1 非典型性新城疫1 .1 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非典型性新城疫在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中都不表现出典型的新城疫特征。其病程缓慢 ,群体死亡率不高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鸡新城疫的流行出现新特点,一是在已经免疫的鸡群中仍有新城疫发生,称之为非典型性新城疫;二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疫苗紧急接种无效的新城疫,称之为高致病性新城疫。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鸡新城疫的流行出现新的特点:一是在已经免疫的鸡群中仍有新城疫发生,称之为非典型性新城疫;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疫苗紧急接种无效的新城疫,称之为高致病性新城疫,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鸡新城疫的流行出现新特点,一是在已经免疫的鸡群中仍有新城疫发生,称之为非典型性新城疫;二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疫苗紧急接种无效的新城疫,称之为高致病力新城疫。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鸡新城疫的流行几乎世界各国都有记载。近年来,国内鸡群使用新城疫疫苗的覆盖率很高,该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暴发性为特征的典型新城疫较为少见。但是,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淘汰率、散发的非典型新城疫却呈上升趋势,因其在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与典型新城疫有很大的不同,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以致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非典型新城疫的特点 1.流行特点。多发生在免疫鸡群,以二免或三免之后的鸡多发,雏鸡和成年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 2.症状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城疫的流行特点有了变化,非典型性新城疫日益增多.其特点是常发生于免疫鸡群中,尤其是30~40日龄鸡群发病较多.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这就给鸡新城疫诊断、防制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根据技术服务部接待的养殖户,了解鸡病发生情况及临床遇到的病例进行剖检等情况,对非典型性鸡新城疫诊断与防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各养殖场(户)虽然广泛应用鸡新城疫疫苗接种鸡群,但仍有某些免疫水平偏低或没有免疫力的鸡,在新城疫流行时可能发生感染和死亡,而整个鸡群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千只以上的鸡群,每日死亡数只,可连续死亡数天,间隔1—2天后又继续发生死亡。这种零星死亡现象可持续较长时间,而且死亡鸡的体况都比较好。这种由于不同毒株对鸡的致病力及鸡群的免疫状况或抵抗力的不同,使其死亡率有很大差异的新城疫感染,临床上称其为非典型新城疫。非典型新城疫又称鸡慢性新城疫,其流行形式、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典型新城疫有较大不同,其主要特…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约化养鸡业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新城疫免疫的推广,在皋兰县的养鸡业中,典型新城疫很少发生,但出现在已免疫鸡群中的非典型新城疫却越来越流行。在免疫鸡群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鸡群免疫力不均衡而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于30~50日龄、60~90日龄及产蛋鸡群。发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一般为10%~20%,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但群体产蛋率下降,鸡只零星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免疫鸡群中非典型鸡新城疫的暴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免疫后的鸡群中非典型鸡新城疫的暴发屡有报道。从非典型的新城疫看,其主要特点,临床上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病理学变化不象新城疫,但实际上确是新城疫。现将某鸡场所发生的非典型的新城疫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鸡新城疫,特别是非典型新城疫,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非典型新城疫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典型新城疫差异很大,其特点是“不典型”.该病主要发生于免疫鸡群,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和常发本病的鸡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很高,病程长,常被忽视和误诊. 一、非典型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鸡新城疫仍是危害鸡的重要病毒病。但与以往相比,其流行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防控中要加以注意。一、当前鸡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当前,鸡群中流行的新城疫大多以非典型性或以综合征的形式表现,散发性死亡,鸡群出现一过性减料、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鸡新城疫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疫苗种类、免疫程序、疫病流行情况、鸡免疫应答能力等的不同,致使该病在免疫鸡群中仍有不同程度的散发和局部流行,呈现非典型新城疫,很易造成误诊。下面谈谈对非典型新城疫的体会。 一、非典型鸡新城疫的特点 1.流行特点: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于免疫鸡群,雏鸡易发,尤以30~40日龄雏鸡更易发生。无论雏鸡或成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典型新城疫。 2.临诊症状:病初,患雏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见张口伸脖,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并有“呼噜”声,口鼻炎症渗出物增多,不时甩头,企图将渗出物排出,此时会有零星死亡。随着病程的延长,大部分病鸡趋向好转,而少数鸡(3%~5%左右)出现扭颈、歪头,头向后仰呈观星状。病鸡站立不稳,平衡失调,翅膀下垂,若遇刺激或惊扰,各种异常的神经症状会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3.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一种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各毒株对鸡的致病力不同,其死亡率有很大差异。此病流行范围广,发病死亡率高,目前仍是威胁养鸡业发展的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新城疫的发病具有新的特点,以腺胃出血,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型鸡新城疫已不多见,多数是非典型性亚临床型新城疫,按经验诊断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一、非典型性新城疫的流行特点 非典型性新城疫多发生于免疫鸡群,以二免前  相似文献   

14.
鸡非典型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所致,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其抗原性也一致,但毒力差异较大,传统疫苗对流行毒株有一定保护力,但近年来免疫鸡群非典型新城疫不断发生,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大肠杆菌与非典型新城疫的混合感染,在养鸡场中广泛发生,发病鸡表现肝周炎和心包炎,易被诊断为单纯的大肠杆菌病,使用抗菌药后,用药期间临床症状虽有所减轻,但伴发零星死亡,随病程的延长死亡量增加,因此,控制和减少免疫鸡群中ND强毒感染与传播,对鸡群采取正确的免疫程序和方法成为鸡病防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笔者接诊了非典型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特点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鸡群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的非典型症状常见于注射鸡瘟疫苗的鸡群中,通常于第一次免疫后的7-20天可见雏鸡发病,有的也见于母源抗体较低的新生鸡雏。而成年鸡群一般在免疫I系疫苗后的4-5个月出现发病鸡只。产蛋鸡一般在产蛋前、后发病,产蛋高峰期表现明显。另外,有的鸡场有强毒存在,用Ⅱ系苗免疫后还是会出现非典型鸡新城疫。  相似文献   

16.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一直以来,新城疫疫苗的使用是鸡免疫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并且有效地控制了鸡新城疫的发生。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世界少数发达国家能够控制和消灭本病的发生外,多数国家和地区鸡群中有新城疫的流行。20世纪80年代末,新城疫的发生又有了新的变化,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暴发性为特征的新城疫比较少见,但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淘汰率、散发的非典型新城疫却呈上升趋势。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笔者对目前鸡新城疫即所谓非典型性新城疫的特点、病因及防…  相似文献   

17.
<正>1非典型新城疫造成的原因新城疫病毒侵入机体咽喉部位定居和繁殖。根据机体与新城疫病毒之间力量对比,可表现为免疫、隐性感染、发病和死亡,隐性感染的鸡可不表现症状但排毒。鸡新城疫的临床表现决定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当新城疫病毒强毒遭到免疫力降低的鸡群或新城疫病毒中毒遇到无免疫力的鸡群时表现非典型新城疫。  相似文献   

18.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和防制刘占军(北京市种禽公司中心兽医室主任)近年来,鸡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按规定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后,仍然暴发鸡新城疫。在这些病鸡中,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典型新城疫不同。主要表现是有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19.
新城疫(N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流行的特点是:在未免疫鸡群中,感染ND后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获得免疫弱的鸡群中,发生ND后,病鸡呈非典型经过,即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20.
非典型新城疫的特点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病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以前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死亡率高,有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鸡新城疫已越来越少,而免疫鸡群发生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消化道病变不明显,非急性,致死率不高的非典型新城疫已成为养鸡业中突出的问题。仅我室1994年确诊的3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