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保持适宜温度是养好雏鸡的关键。所谓"看鸡施温",就是通过观察雏鸡动态表现,就知道雏鸡实际感受到的温度是否适宜,从而及时采取措施,经常保持温度适宜。当雏鸡表现活泼好动,羽毛光顺,食欲良好,饮水正常,休息时安静无声或者偶而发出悠闲的叫声,体态自然、分布均匀并不扎堆时、表明雏鸡所处的环境温度是适宜的,保持现状即可。如果雏鸡密集成堆地挤在热源附近或某一角落,羽毛竖立,缩头闭目,不大活动,夜间睡眠不稳,常常发出连续的  相似文献   

2.
冬春季节天气变化起伏较大,雏鸡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当应激因素存在时,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1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气管锣音,眼鼻分泌物增多。该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致使鸡只生产性能下降,甚至造成大群死亡。2防治要点2.1控制温度雏鸡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1周内的雏鸡舍内温度为  相似文献   

3.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适宜的温度 初生的雏鸡,因神经系统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温要比成鸡低3℃左右。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20℃-22℃。衡量温度是否合适,除考察温度计外,从鸡的外部表现也可以断定: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在育雏舍内分布均匀,羽毛光滑整齐,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食欲不佳,大量饮水。温度低时,雏鸡密集于热源四周打堆,夜间发出“唧唧”叫声。要按雏鸡活动状态和温度标准适时调温,严防温度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4.
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肉仔鸡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温、湿度的控制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肉仔鸡的生长发育。1温度肉仔鸡饲养前期个体小、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因而要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肉仔鸡舍内的适宜温度详见表1。各个周龄的肉仔鸡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育雏的温度适宜与否,可通过雏鸡的动态表现来判定。温度适宜时,雏鸡在室内散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顺、紧贴体表,睡眠时较为安静,吃食时争先恐后;温度太低时,雏鸡拥挤于热源附近或某个角落,羽毛…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各地养鸡数量不断增加,为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雏鸡的管理。1温度温度与雏鸡的散热、采食、消毒、饮水、活动有关,可影响雏鸡的健康与成活。温度偏高时,雏鸡散热困难,采食少,饮水多,呼吸加速,体质降低;温度偏低时,雏鸡散失热量多,采食量高,易患感冒。温度的掌握除看温度计外,还可根据雏鸡行为表现来判定。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各地养鸡数量不断增加,为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雏鸡的管理。1温度温度与雏鸡的散热、采食、消毒、饮水、活动有关,可影响雏鸡的健康与成活。温度偏高时,雏鸡散热困难,采食少,饮水多,呼吸加速,体质降低;温度偏低时,雏鸡散失热量多,采食量高,易患感冒。温度的掌握除看温度计外,还可根据雏鸡行为表现来判定。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  相似文献   

7.
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肉仔鸡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温、湿度的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肉仔鸡的生长。1鸡舍温度控制肉鸡前期个体小,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因而要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温度是育雏阶段最主要的要素,肉仔鸡舍内的适宜温度如表1。肉仔鸡在上述的适宜温度环境中,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究竟每次育雏的具体温度适宜与否,还要通过雏鸡的动态表现来判定:①温度适宜时:雏鸡在室内散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顺、紧贴体表,睡眠时较为安静,吃食时争先恐后。②温…  相似文献   

8.
1行为 正常情况下,雏鸡反应敏捷,行动活泼,叫声洪亮,分布均匀,侧卧伸腿休息.若扎堆或站立不卧,身体发抖,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拥挤在热源处,说明育雏温度过低;若雏鸡展翅伸脖,张口喘气,呼吸急促,饮水频繁,远离热源,当开门时,雏鸡把头都伸向开门处,说明育雏温度过高,舍内缺氧.当鸡只头、尾和翅膀下垂,闭目缩颈、羽毛蓬松、逆立,远离鸡群呆立,行动迟缓,叫声低沉时,为病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讲,雏鸡怕热不怕冷,热应激对雏鸡的危害极为严重。夏秋高温季节是各个种鸡场、孵化厂运输雏鸡最头疼的时候,短时的高温就容易导致雏鸡出现急剧脱水而大批死亡,现就炎热气候条件下如何确保雏鸡的运输安全简述如下。1雏鸡的装运1.1装运雏鸡的纸盒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坚固,应有良好的抗压能力,能够满足层叠10层以上的抗压能力。1.2装运时,纸盒中间应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离,具体情况视当时天气情况而定,温度越高,间距越大,反之越小,当温度低于18℃时,纸盒之间可不留任何空隙。2运输工具的选择与装雏数量当温度低于28℃时,每盒可装100只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养鸡专业户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饲养管理不善,造成雏鸡的死亡率高,使一部分农民的养鸡热情受到打击。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1.温度:育雏第一周要求在30~32℃,以后每周下降2℃,降至18~21℃为止。温度是否适宜可以根据雏鸡的动态情况来判断:当温度适宜时,雏鸡呈漫天星状均匀分布,无怪叫声,活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各地养鸡数量不断增加,为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雏鸡的管理.1温度温度的掌握除看温度计外,还可根据雏鸡行为表现来判定.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大量饮水,翅膀张开下垂;温度偏低时,雏鸡靠近热源,密集成堆,夜间不安静发出尖叫声,排稀便;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饮水适度,羽毛平整光亮,采食正常,夜间休息时均匀分布在热源附近.温度要求尽量平稳,逐渐降低,避免雏鸡因受突然的温度变化而引起应激.进雏后前3d育雏器应保持在33~35℃,4~7d保持在31~33℃,2周龄保持在27 ~ 31℃,3周龄保持在23~27℃,4周龄保持在20~23℃,5周龄后保持20℃恒温.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鹿泉市柴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养好柴鸡,育雏是关键之一,那么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养殖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饮水与开食雏鸡运回后应立即开始饮水,若经长途运输后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即可给于饮水,饮水中应加入3%~5%的葡萄糖或雏鸡开口宝,连用7天,同时配以华天肠安饮水3~5天,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2~3小时,当有1/3的雏鸡开始有啄食行为即可开食。2温度温度的高低是看雏成活率高低的关健。必须给小鸡一个温暖的空间。让鸡在休息时感到很舒适,温度低时,小鸡尖叫,挤堆,靠近热源;温度高时,小鸡喘…  相似文献   

13.
正雏鸡白痢是鸡场常见病之一。雏鸡当5~6日龄时开始发病,第2~3周龄是雏鸡白痢的发病高峰,可造成雏鸡20%~30%的死亡,甚至更高。1病例2018年9月12日上午,泾川县汭丰镇某鸡场购进雏鸡苗5000只,运输途中死亡114只,到场后,雏鸡精神、食欲均正常。第3日上午喂料时发现个别雏鸡精神较差,拉白稀痢。下午发现雏鸡发病增多,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灰白下  相似文献   

14.
<正>1温度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温度与幼雏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均有密切关系。要求温度恒定,分布均匀,尽量不要使热源集中而导致雏鸡围绕一个中心点来取暖。温度是否合适,不但要看温度计,还要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规律。温度正常时,雏鸡非常灵活,食欲旺盛,雏鸡均匀分布在育雏温源周围,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亮。温度低时,雏鸡行动缓慢,雏鸡聚集在温源或墙角附近,食欲差,羽毛蓬乱。雏鸡过于寒冷时紧密堆  相似文献   

15.
根据几年来饲养蛋用种鸡的经验,认为要养好蛋鸡必须注意如下的问题。 一、育雏期饲养 在此期间必须注意:1.保温伞内的温度必须达到雏鸡的生理要求,但室温应低于保温伞内的温度,这样可提高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些单位在关闭门窗后对整个鸡舍进行加温处理,几乎没有温差,这不利于培养雏鸡对不同气温的调节能力;以致当保温结束时,雏鸡的抵抗力比较差。另外,关闭门窗后室内氧气供应不足,此亦不利于雏鸡的健  相似文献   

16.
育推期间饲养管理不当,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育雏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适宜温度刚出壳的雏鸡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0—32℃,以后每4天降低1℃,直至20℃。当外界温度稳定在20℃、小鸡达一月龄时,可停止供温。当小鸡不断尖叫、羽毛松乱、靠近热源相互挤压.表明温度过低,应立即升温,并驱做挤在一起的雏鸡,若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争着喝水,表明温度过高,应逐渐降温。2适宜湿度育雏室相对湿度以60%为宜,饮水器应不断水,除供雏鸡饮用外,水分蒸发可调节湿度。3.通风良好雏鸡密度大,呼吸快,排出的H氧化碳气体多,加之粪便分解放出…  相似文献   

17.
正养鸡生产中,雏鸡成活率是关键,只有提高雏鸡成活率,才能保证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切实的生产措施。1雏鸡成活率低的原因1.1雏鸡养殖环境差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由于雏鸡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如果养殖场对温度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对雏鸡的生长产生影响。温度过低时雏鸡为了取暖而采取扎堆的方式,很容易发生挤压造成雏鸡死亡,温度过高时  相似文献   

18.
正技术关键(一)温湿度控制温度湿度控制范围温度控制要点1.夜间温度应该比白天高1~2℃。2.天气骤变时,尤其秋冬季节寒流袭来时,应提高育雏舍温度。3.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舍温度。4.温度稳定管理方法育雏期间尽可能保持育雏舍温度变化在3℃以内,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对雏鸡造成应激。湿度控制要点当相对湿度低于40%时,在温度和通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对雏鸡造成较大的危害。特别是:14~60日龄是球虫病易发期,所以注意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9.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病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首位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当鸡的体温降至某一温度时,鸡群中有50%的鸡发生死亡,这时的体温称为低限致死体温。据资料介绍,1日龄幼龄的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4日龄16.2~16.6℃,8…  相似文献   

20.
正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鸡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患病雏鸡排白色糊状稀便。1)流行特点。雏鸡的易感性明显高于成年鸡,急性白痢主要发生于雏鸡3周龄以前,可造成大批死亡,病程有时可延续到3周龄以后。当饲养管理条件差,雏鸡拥挤,温度过低,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以及有其他疫病感染时,都可成为促进鸡白痢或增加死亡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