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正>如何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我们对巴中市柞蚕资源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柞林资源丰富,柞蚕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前景,是一个新型的可取代曾经一度辉煌的蚕桑产业,对我市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市柞蚕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柞蚕是人类驯养的经济类昆虫,因喜食柞树  相似文献   

2.
<正>为促进巴中市柞蚕产业发展,巴中市农业局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于2月28日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巴中市柞蚕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加强科研与生产合作。协议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立足品种选育、柞林资源管理、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推进巴中"高效省力、绿色放养"柞蚕养殖技术;推行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富硒柞蚕茧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柞蚕丝、蛹、蛾等  相似文献   

3.
刘霞 《四川蚕业》2014,(2):25-25
<正>2014年3月11-12日,巴中市蚕桑专家扶智扶技服务队成员6人与巴州区蚕业、林业部门前往巴州区寺岭乡、梓潼乡、南阳乡、柳岗乡等4个乡镇走访了12个社25户农户,对相对集中成片的上万亩柞林进行了普查。踏勘中发现,巴州区化成寺岭、梓潼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肥沃、柞林坡多在12度以下,柞林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柞林品种为麻栎、榆栎等,另有丛生蒙古栎,柞树叶富含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成份,柞蚕喜食,有利于发展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4.
一、广西柞林资源丰富,据调查有1000多万亩,发展柞蚕潜力很大,建议对现有可供养柞蚕的成片柞林进行一次普查,查清各地现有柞林面积种类,绘出柞林分布及种类分布图,供制订柞蚕发展规划参考此事建议与林业部门、辽宁省丹东蚕研所同志协作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在崇尚天然绿色的今天,蛋白纤维的丝绸产品及柞蚕昆虫食品已然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渴求,柞蚕这个古老的特色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我省川东北地区结合秦巴山区精准扶贫,开展了柞蚕特色产业的恢复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何处理柞蚕产业发展与柞林生态建设的矛盾,将天然柞林改造成生态、高效柞园是  相似文献   

6.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市柞林资源丰富,柞蚕产品是绿色有机食品。对牡丹江市柞蚕产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抢抓机遇,推进柞蚕产业精品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宜蚕柞林资源丰富,龙蚕1号品种卵粒大且品质好,十分适合繁殖赤眼蜂。本文概述了柞蚕在农田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田害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增强技术标准化与生产现代化、重视基础科研和团队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孙越赟  李五建 《中国蚕业》2007,28(3):64-65,67
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柞林资源丰富,柞蚕放养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秦巴山区就开始提倡经营柞蚕生产,指导农民放养柞蚕,乾隆九年(1744年)后,大部分宜蚕柞林山坡始得开发利用,全省产柞蚕茧1500t左右。以后数百年时盛时衰。建  相似文献   

10.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重要饲料,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柞树林型,提高柞蚕茧产量,笔者对柞林资源的林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放养柞蚕主要树种是蒙古柞,而蒙古柞林所处的立地条件及生长特点可分为3种林型,其中胡枝子-蒙古柞林、榛子-蒙古柞林是最佳的放养柞蚕林型地。1蒙古柞1.1形态特征蒙古柞幼树树皮呈暗灰褐色,成熟树树皮呈暗灰色。幼期枝条呈紫褐色,小枝呈栗褐色,枝有棱,枝表面无毛。叶子常集生于枝条顶端,叶柄略短;叶呈倒卵形和倒卵长形,叶尖呈钝形,叶幅前端较为宽大(4 ̄9cm),叶长度为5 ̄20cm;叶子侧脉7 ̄12对;叶表面呈绿色,叶背颜色…  相似文献   

11.
我区地处亚热带,位北纬23°—25°间,光照短,属天然的柞蚕一化性区域。从北方引进的柞蚕二化性品种,放养当代即变为越年,一年只能放一次。然而我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可放养两次甚至三次。加之柞林资源丰富,全区有柞林面积1000万亩左右,发展柞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柞蚕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及潜力等方面,提出通过合理利用并保护柞林资源、发挥科技推广体系的作用、拓展蚕业资源开发新领域、规范柞蚕种市场等途径,以期进一步实现中国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柞蚕业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3.
姜义仁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1):94-96
柞园又称柞蚕场或柞坡,柞园建设是发展柞蚕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柞园建设影响柞蚕营养条件及山区生态环境。柞树不仪是柞蚕的饲料树种,也是我幽重要的植被资源、绿化树种,同时还是…区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鲁山县柞坡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蚕农养蚕收入,对制约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从事柞蚕养殖的蚕农变动频繁、柞坡流转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蚕场(柞坡)缺乏规划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对此,鲁山县通过建设柞蚕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蚕场、培育高效柞坡,加大技术培训、培育养蚕专业户,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农的养蚕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柞蚕产业链条,落实双保险政策、切实保障蚕农的利益等措施,取得了公斤卵结茧保苗率、公斤卵产茧量、小蚕期成活保苗率提高和公斤卵放养面积、蚕病发病率降低的良好成效,实现了柞蚕生产的高产稳产和鲁山县柞蚕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鲁山县柞蚕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柞蚕生产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市有得天独厚的柞林资源156.6万hm2,其中可利用养蚕面积34.1万hm2.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柞蚕生产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柞蚕业产权制度不合理,林蚕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柞蚕场资源的利用水平。通过延长蚕场承包期限,适当控制春蚕放养规模,合理配置放养品种,推广放养新技术,做好病虫害防除工作,能够提高柞叶饲料收获系数。  相似文献   

17.
蒿柳用于柞蚕生产保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为充分开发利用蒿柳自然资源,并推广人工栽植蒿柳场,以解决缺乏柞林资源地区应用于柞蚕生产保苗问题,笔者对蒿柳的分布和用于柞蚕生产保苗技术作了调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巴中、达州、广元等川东北地区,利用丰富的柞林和种质资源,实施了柞蚕产业的恢复性发展,为秦巴山区农民"靠山吃山"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径。然而,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要恢复发展一个产业,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本文就四川柞蚕产业的定位及发展路径谈点建议,供同行讨论。1产业的定位柞蚕产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在上世纪我国茧丝绸出口创汇年代,柞蚕同桑蚕一样主要用于缫丝制绸、出口创汇。然而,当时桑蚕丝出  相似文献   

19.
柞场是生产柞蚕饲料和放养柞蚕的场所,它有如桑蚕的蚕室和桑园。柞场培植利用管理的好坏,对放养柞蚕有很大关系。兹就辽宁省的柞场的培植利用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一、辽宁省的柞场情况一)柞场的形成辽宁省约计原有7—8百万亩的柞林,主要  相似文献   

20.
柞树,又称橡树,学名称栎。种类繁多,习惯上包括栎、槲等。资源丰富,根据林业部门调查,我国现有柞林面积740万hm~2,主要作为经济林,用于放养柞蚕。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柞蚕丝织品逐渐被优质的化纤产品替代,柞蚕的放养量逐年下降,柞林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对柞林的保护也不予重视,面积逐渐下降。加强对柞树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不仅可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环境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