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组合湿地系统对湖区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组合湿地系统由3个莲藕净化塘、1个生态沟渠和1个人工湿地组成,面积分别为2.1 hm2、1.47 hm2和0.52 hm2,其中净化塘莲藕的覆盖度分别为0%、30%、60%。沿程采样测定水化学指标。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TN、TP由初始值1.3 mg/L、0.76 mg/L降到0.4 mg/L、0.09 mg/L,去除率分别为41.5%、77.5%;NH4+-N、COD由初始值0.27 mg/L、42 mg/L降到0.06 mg/L、27 mg/L,去除率分别为77.7%、35%。研究表明,该组合湿地系统能有效净化养殖尾水,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可有效缓解南四湖的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2.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及净化湿地面积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在池塘养殖中具有较好净化效果的净化湿地和养殖池的面积配比公式,构建了一种具有较高生产推广价值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净化系统,系统由生态养殖区、湿地净化区、生态沟渠、尾水汇集区、净水汇集区、动力设备、潜流坝等组成,养殖尾水经过系统净化处理后可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在河蟹循环水养殖模式中,进行4种不同净化工艺对池塘养殖尾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工艺1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进行净化;工艺2以水生动、植物进行多极净化;工艺3以浮萍和金鱼藻等进行净化;工艺4以微生态制剂和金鱼藻等进行净化.分别计算各净化区的污染物净化总量和单位净化面积的净化强度.结果表明,4种不同净化工艺对排入的池塘养殖尾水营养盐均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不同的净化工艺对NH3-N、TN、TP和CODMn的去除能力表现出一定差异.工艺3对池塘养殖尾水中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的净化效率相对优于其他3种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针对宁夏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特点,构建完成由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和养殖池塘组成的内陆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过水设施串联沟通,末级池塘排放水通过水位控制管溢流到生态沟渠,各池塘也可独自通过排水口直接溢流到生态沟渠。在生态沟渠初步净化处理后,经过水通道控制自流进入生态塘,在生态塘内进一步沉淀与净化后,通过水泵提升到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出水自流至进水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冬季净化减排水产养殖废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特点,研究了冬季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0.22 m/d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0%,38.2%,34.7%,91.6%;水力负荷上升至0.36 m/d后,人工湿地对TN和COD的去除率显著下降为20.0%和27.9%(P<0.05),TP和TSS去除率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35.7%和和93.2%。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TP浓度低于0.2 mg/L,COD浓度低于8 mg/L,TSS浓度低于5 mg/L,均满足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表明应用人工湿地技术能有效实现池塘养殖废水的减排。另外,冬季低温使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夏季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通过对人工湿地进行曝氧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N和COD的去除率(P<0.05)。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研究生态基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氮,磷累积的影响,对大口黑鲈进行了6个月的室外池塘养殖试验。养殖期间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对养殖水体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磷酸盐(PO_4~(3-)-P)、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含量以及养殖池塘底泥的TN、 TP、TO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水体氮相关指标中,生态基处理组TN、NO~-_3-N、NH~+_4-N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N累积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态基处理组TP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P累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池塘底泥中碳、氮、磷相关指标中,生态基处理组池塘底泥TOC、TN、TP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挂设生态基对降低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体氮、磷含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沟域水产养殖水体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怀柔渤海镇沟域水产养殖中饵料利用率低、氮磷流失严重造成的水体中氮磷含量高、流域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并建立一套集"源头净化—过程消减—尾水深度处理"的养殖水体综合养护示范工程。该工程通过生物絮凝沉淀池+纳米功能陶粒生物菌种处理池以及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分别对养殖用水和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养殖用水除总氮(TN)以外均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养殖废水则除TN外可稳定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通过种植植物等使水体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处理后TN不达标可能是由于有机物浓度低和DO浓度较高等限制了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多种生物修复技术结合池塘工程改造手段,构建封闭型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监测结果表明,该循环系统对TN、TP、NH4+-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2.89%、60.24%、56.52%、47.81%,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能够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该循环水养殖模式符合当前太湖保护的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循环水净化效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构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其净化效果和养殖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体TN、TP、NH4+-N和CODMn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27.33%、56.14%、43.91%和39.59%。经湿地净化后的水质能够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Ⅲ类排放标准,平均纯收益达53769元/hm2。  相似文献   

11.
柳磊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李谷 《淡水渔业》2023,(1):92-101
为探索适用于高密度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组合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考察组合湿地对池塘尾水中氮、磷等物质去除效果和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5.54 m3/(m2·d)高水力负荷下,组合湿地对氨氮(TAN)、硝态氮(NO-3-N)、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8.94%、-25.38%、60.86%、43.56%、16.67%和27.98%,湿地出水水质满足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养殖过程中,循环塘TAN、NO-2-N浓度较低,均值分别为0.72 mg/L、0.10 mg/L,显著低于对照塘,DO均值为4.85 mg/L,显著高于对照塘且较为稳定;主养品种黄颡鱼产量达到391.38 kg,较对照塘提高9.11%;氮、磷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0.68%和11.20%,绝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1.06%和11.49%,环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潜流湿地+生物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以纯生物净化系统作为对照区,研究其对池塘高密度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悬浮物总颗粒(SS)指标的去除效果,并对试验区与对照区内的产量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后,区域内养殖面积有所减少,但产量与效益却有所提高。试验区的净化面积占整个养殖系统的7.9%,远远小于对照区的净化面积占比18.8%。对TN、TP、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80.8%~90.9%、78.95%~88.18%和23.20%~27.24%,对照区对相应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70.8%~88.7%、76.09%~87.14%和15.38%~25.08%,试验区的去除效率略高于对照区。至2011年,试验区与对照区的池塘生产各类水产品产量分别比2009年增长24.8%与19.2%、销售收入分别增长了26.4%与14.8%、利润分别增加了35.2%与18.64%。试验区产量与效益明显好于对照区。因此,潜流湿地方式净化水质节省了土地资源,提高了鱼池利用率及养殖效益,与纯生物净化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正本项目采用"三池两坝"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养殖面积8%~10%的占比建造尾水处理净化设施,合理安排尾水处理容量,通过滞留、沉淀、过滤、曝气、生物吸收等方法,有效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养殖池塘相比较,生态池pH值更稳定,生态池的总磷、总氮平均值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56.6%、39.8%,悬浮物平均值降低15.2%,主要水质指标符合SC/T9101尾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调控高密度海水养殖池塘的水环境状况,构建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鱼-虾-贝-草"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比较人工湿地连续流与间歇流,以及种植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时的净化效率,研究适用于海水池塘养殖系统的人工湿地运行方式及植物种类。通过比较不同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及养殖对象生长情况,分析人工湿地对养殖池塘水体的调控效果,探讨循环养殖模式对池塘产量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人工湿地间歇运行时(水力负荷为300 mm/d),其净化效率相比于连续运行有显著提升;盐角草湿地出水中的氮、磷质量浓度显著低于互花米草湿地;虽然排、换水频率有较大差异,循环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水体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基于湿地循环水处理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分池组合混养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脊尾白虾的单位面积产量,并有效控制养殖废水排放。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湿地的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效益,可为江苏地区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南通市通州区军威特种水产养殖场实施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结合2019年度通州区池塘生态化改造奖补政策,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因地制宜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进行多品种分级生态健康养殖试点。对于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设施的升级改造,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郊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2、3月对广州市郊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的氮磷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的TN和TP、含水率、TOM(总有机质)均明显高于珠江参照点,TN、TP、含水率和TOM分别为2.358 mg/g、1.643 mg/g、62%和9.9%;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磷形态主要是以HCl-P为主,占TP的45.8%,而珠江参照点则主要是以NaOH-P为主,占TP的66.1%.池塘表层沉积物中TN/TP与水体中TN/TP有近一个数量级之差,前者为6.27~16.37,而后者则仅为0.82~1.97,这可能与表层沉积物氮磷的循环特点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在池塘循环水养殖净化区和湖泊网围养殖区域中,种植水生植物是处理养殖尾水、保障水源安全、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探索水生植物对水产养殖水源的实际处理效果,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技术路径。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本市各辖区10个池塘循环水养殖单位,主养面积5874亩,净化区面积540亩,主养品种分别为河蟹、青虾、翘嘴鲌、银鲫、青鱼、草鱼等。净化区分为池塘、沟渠两种类型,分别种植浮萍、水花生、空心菜、菖蒲、  相似文献   

19.
王珍 《科学养鱼》2022,(3):14-15
东台市梁垛镇为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及尾水综合治理,选择该镇兴鹤村连片216亩养殖池塘作为试点,2021年通过"三坝两池"尾水设施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净化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该镇依照实际水体水系,敢于创新,勤于探索,利用钢结构做过滤坝,为本地区推广池塘生态化改造提供了高标准、低成本、易操作、可复制的样板范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混养模式净化养殖尾水水体的效果,本实验共设计4个处理组,藻蚌组、蚌组、藻组、空白对照,每组处理重复三次,取鱼类养殖尾水净化。结果显示:藻蚌组、蚌组和藻组对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0.03%、91.96%和89.58%;对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50.89%、26.36%和45.79%,对氨氮(NH+4-N)去除率分别为53.77%、34.96%和42.64%;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74.84%、57.75%和80.56%。实验结果表明,单用小球藻和单用蚌对尾水处理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都有局限性。单用小球藻前期对TN、TP和NH+4-N去除效果较好,但是随着天数增加,TN、TP和NH+4-N浓度也随之增加,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去除效果变差。单用蚌不论是TN、TP还是NH+4-N和COD,都比藻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