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哈尔滨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背景下,对当前哈尔滨市沿江湿地旅游开发现状及沿江湿地旅游景区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水系营造、驳岸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植物规划、动物规划、建筑小品规划、冰雪景观规划7方面探索了哈尔滨市沿江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乡村旅游、乡村景观的关系出发,阐述了胶东渔村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了胶东渔村旅游发展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和人文景观优势,进一步剖析了胶东渔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胶东渔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景观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越北部湾划界后,以北部湾渔业为生的雷州半岛地区63万渔业人口面临着转产转业问题,发展渔村旅游是解决这一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渔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雷州半岛渔村旅游优势明显,但目前发展滞后。通过实地调查,对渔村旅游产品优化的必要性和优化目标作全面分析,提出一系列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有其独特性、深度性、体验性和持续性,以乡村旅游中的节事活动发展为研究对象,选择乡村中较有民俗特点的上海金山嘴渔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渔村目前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当地文化民俗的深度挖掘,深入了解渔村文化内涵,并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出发,提出一些以渔村文化为主线的节事活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日本渔村为例,介绍了渔村在发展观光体验事业时中间支援组织的主要机能、独特的组织构成特点和运营形式的要点,并总结其在中间作用的发挥和人才育成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渔村开发和管理中的机能作用,指出金山嘴渔村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渔村公司在投入和开发时尚存资源开发内容单一、人才缺乏、资金缺乏的问题,结合日本渔村成功模式总结了其在组织网建立、项目设定、居民参与、人才建设和发展教育旅游等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俊巴渔村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该村的资源现状与特点,总结该村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场域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探寻西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旅游含义进行概述,探讨了农村旅游对发展新农村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国内新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农村旅游两者的关系,指出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旅游发展都是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论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的相互整合与彼此促进,以此对农村旅游进行合理、科学开发与规划,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加速平台,本文简述了河北省抚宁县英武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构想,对英武山村旅游发展形势作了SWOT分析,并对开发原则、主题定位及产品策划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及附属产品的发展,旅游开发不仅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环境,发展新农村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分析旅游型新农村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红沙满旅游村进行规划建设为例,并提出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及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古村落旅游过度开发有可能给古村落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合理地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市场供需角度,一方面对哈尔滨湿地旅游的游客需要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对哈尔滨湿地的现状及开发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哈尔滨湿地旅游做出战略规划,分别在产品开发、旅游宣传、配套设施几个方面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哈尔滨市湿地旅游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作为5A级景区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是新农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景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振兴中的村落化景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宁波滕头村为例,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6软件,使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游客旅游体验,并提出旅游体验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游客对设施服务与旅游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差,其次村落风貌方面体验性较差,游客在景区环境方面体验性最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即今后滕头村要在凝练特色与发展优势、改善管理与设施服务、创新体验活动项目与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赤峰市雷营子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探究雷营子村乡村旅游扶贫的行动者网络构成和转译过程,剖析乡村游扶贫的模式和机制。结果表明,雷营子村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由政府、村委会、合作社、旅游公司、游客、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异质性行动者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其中村委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发挥了关键行动者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的框架下,雷营子构建了"村委会主导、合作经营、集体收益、贫困户增收"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形成了产业带贫、公司带贫、大户带贫和就业减贫、服务减贫"三带两减"的旅游扶贫机制,使贫困村民通过资产流转、创业、就业和分红等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在雷营子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村民话语权较弱、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对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监督不足以及贫困村民参与度不高等诸多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入新的行动者完善行动者网络,加强社区增权,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了解了永安市八一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当代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总体思路与布局;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策略;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辟专题主题旅游;区域旅游线路整合策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多样化的旅游营销方式;建立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东云  郭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92-5293
农业观光游是在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中融入生态旅游功能的一种旅游模式。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2006~2008,农业观光游在邯郸市发展已取得初步收益,并日益成为邯郸市旅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邯郸市发展农业观光游,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化,利于农业由从传统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的综合功能发展,利于推进旅游开发深度,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实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笔者将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划分为西部生态型农业观光旅游区、中部都市型农业观光旅游区、东部经济型农业观光旅游区,对区域范围、典型功能定位、主要发展模式及开展项目都作了明确分析,希望可确定邯郸市农业观光游的合理发展模式,明晰其发展脉络,为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为例,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对地方环保型乡村旅游商品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贵州要开发好绿色手工皂的措施,即采用“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旅游商品模式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建立乡村绿色手工皂旅游商品专业合作社;加强手工皂液的加工技术培训;建立乡村旅游商品公平贸易组织;创建乡村绿色手工皂DIY体验平台.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的兴起,虽然推动了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的挑战。基于此认识,以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渡河村为例,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和访谈,对其旅游发展 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其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渡河村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湘潭市梅林桥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推拉理论,研究其发展现状,对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人才缺失,乡村旅游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可通过加强科学规划编制、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突出"乡村性"、塑造特色品牌、注重利益协调和转变人才结构等措施寻求乡村旅游的科学开发,以期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射功能,推动村落变化。而其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不同区位条件的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不均且居民的部分旅游收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乡村环境及景观的破碎化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