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过食症"、"类快疫"、"血肠子病",是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病菌经消化道感染,在胃肠内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病,病羊死后肾组织多半软化,故称"软肾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羊肠毒血症(enterotoxemia)是由D型产气英膜梭菌感染并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病羊死后的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本病在临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该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尤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流行。因该病发病急,死亡突然,且死亡率高,不易治疗,常常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羊肠毒血症(enterotoxemia)是由D型产气英膜梭菌感染并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病羊死后的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本病在临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该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尤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流行。因该病发病急,死亡突然,且死亡率高,不易治疗,常常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羊肠毒血症常称“软肾病”、“类快疫”,由产气荚膜杆菌D型引起的绵羊和山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程短、突然搐搦死亡。一侧或两侧肾常软化,有的软化如泥。羊肠毒血症多呈散发、零星发生或地方流行性。雨量多,牧草生长旺盛,与发病有关,发病羊绝大多数是膘肥体壮的一岁绵羊羔,也有少数山羊发病。  相似文献   

5.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软化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但此次发病以山羊为主,这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毒血症,在临床症状上非常像羊快疫,故又叫“类快疫”。各年龄羊均有易感性,但以3~12周龄羔羊最易患此病。且膘情好的羊发病较多,2岁以上羊患此病的较少。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和秋季,多呈散发。多雨季节,气候骤变,地势低洼,羊只采食过量或偷吃过多的精料.均可诱发本病。病羊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该病又常被叫作“软肾病”。  相似文献   

7.
<正>羊肠毒血症是绵羊、山羊(主要为绵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与羊快疫相似,故又称“类快疫”。死后肾组织多半软化,故还称“软肾病”。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病菌经消化道感染,在胃肠内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病。1发病原因1.1羊只采食被病菌芽孢污染的饲料与饮水,  相似文献   

8.
羊肠毒血症又叫“软肾病”,俗称“血肠子病”,是小尾寒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农区,多发生于夏收、秋收和冬菜收获季节。呈散发性,多是膘情较好的羊先发病。日前,笔者收治了一起小尾寒羊羊肠毒血症病例,经临诊治疗,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羊肠毒血症是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产生毒素引起羊的急性非接触性毒血病。该病的特征为突然死亡、抽搐、惊厥、麻痹、腹泻、高血糖和糖尿。由于临床上类似羊快疫 ,也称“类快疫” ,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 ,故又名“软肾病”。2 0 0 2年 6月京郊某村羊场发生一起“类快疫” ,一个月的时间死亡 2 0 0多只羊 ,给羊场造成很大损失。1 发病原因该羊场原有 1 5群羊 ,总存栏 480只。 2 0 0 2年5月份 ,为便于管理 ,减少开支 ,合并为 3群。 6月初 ,又合并成 1群。在合并前已有 1群羊发病并死亡 1 7只。但他们没有及时报告当地兽医站进行诊治。合群后也没…  相似文献   

10.
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2010年9月2日,奇台县某养殖户饲养的35只羊中的几只羊突然高跳几下,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羊肠毒血症发病死亡突然,剖检肾脏松软呈软泥状,所以又叫“软肾病”。绵羊、山羊均可发病,但绵羊更为敏感,多为膘情好的2—3岁的羊,个别还有成年羊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2.
羊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软肾病”、“过食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死亡后的肾脏软如泥样,故称为“软肾病”。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该菌可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多在春秋季节发生,尤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地方性流行,对养羊业危害较大,其发病特点应引起注意,笔者将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羊肠毒血症是山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段的山羊均可被感染,以1岁左右和肥胖的羊只发病较多。由于细菌毒素中毒,可引起迅速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故又称“软肾病”,与羊快疫相似,又称类快疫。  相似文献   

14.
1羊肠毒血症 又叫“软肾病”、“过食病”,俗称“血肠子病”,是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急性的病羊突然死亡,或腾空跳跃,倒地痉挛,几分钟内死亡。死亡稍慢者,则表现腹痛、呆立、独自奔跑,或头高举、向后仰、弯向一侧或低头抵墙等系列症状。该病病程短、死亡快。其防治办法:( 1)预防。常发病地区定期接种羊快疫等三联苗或五联苗,防止过多采食青嫩、多汁饲料,对栏舍要用 20%漂白粉溶液或 5%烧碱定期消毒;( 2)治疗。可一次内服 10~ 20克磺胺咪,也可先内服硫酸镁等轻泻剂排出胃肠有毒物质,再用青霉素治疗,每只羊肌注 80万~…  相似文献   

15.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主要引起绵羊发生的一种急性毒血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故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山羊较为少见。此病发病率低而死亡率高,呈地方性流行,是危害养羊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2013年5月13日,承德市某养殖户养殖的绵羊出现急性死亡现象,经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病原分离培养、动物致病性实验、生化试验,确诊为羊肠毒血症,现将其综合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羊肠毒血症又叫软肾病、过食病、类快疫,俗称血肠子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病原与传染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是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中的D型,是粗大的厌气性大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中常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及病羊消化道和粪便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各种年龄的羊均可发生,但发病较多为两岁以下的幼龄羊,  相似文献   

17.
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应加强对该病的防范,减少因患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对一起羊肠毒血症疫情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羊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内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类快疫"或"软肾病"。发病急且快,有较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又称类快疫或软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微生物引起羊的两种急性传染病,两病均以羊只发病突然,病程短促,未见明显症状而突然急性死亡为特征,因此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对养羊场户来说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并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羊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该病又称“软肾病”.因该病发病急,死亡突然,且死亡率高,不易治疗,常常给养羊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