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30%嘧霉胺BC、50%双福生WP、75%百菌清WP、70%正品甲津托 WP)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6231 mg/L;双福生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42 mg/L;细辛精油对黄瓜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化学药剂相比效果较差,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59.580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71.1840 mg/L,虽然其EC50偏高,但作为纯植物提取物,其抑菌中浓度低于160 mg/L.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发酵液萃取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机理。【方法】观察100 mg/LLj20萃取物对灰葡萄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测定0.02,0.2,2,20和200 mg/L Lj20萃取物对灰葡萄孢菌、拟盘多孢菌、弯孢霉和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萌发的影响,并测定200 mg/L Lj20萃取物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结果】用100 mg/L Lj20萃取物处理灰葡萄孢菌后菌丝量减少,菌丝体皱缩、断裂、原生质外渗,菌体细胞表面有许多瘤状畸形;Lj20萃取物对4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萌发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96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为8.33 mg/L,200 mg/L Lj20萃取物对其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89.4%;用200 mg/L Lj20萃取物处理后的灰葡萄孢菌培养液在260 nm处均出现1个吸收峰,而对照(10 g/L NaCl处理)无吸收峰出现。【结论】Lj20萃取物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菌丝形态和生长、孢子产生和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对细胞膜透性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番茄内生放线菌ts-6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及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时ts-6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培养7d后可形成直径30mm的抑菌圈,抑菌带宽度达12mm。显微镜下可见抑菌圈边缘菌丝体畸形膨大,分隔、分枝增多,部分菌丝顶端膨大呈泡囊状,有的泡囊破裂、原生质外泄t。s-6菌株胞外分泌物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说明,其胞外分泌的拮抗物质中既有能耐高温的抑菌物质,又有遇高温易失活的抑菌物存在。离体和温室防治试验说明,ts-6菌株培养液对灰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菌悬液和无菌滤液。挑战接种间隔期为24h时,无菌滤液的防治效果高于菌悬液;挑战接种间隔期为48h时,菌悬液的防治效果高于无菌滤液。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和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以及发酵上清液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病菌的抑制特性。结果表明,种子液培养时间为4h与发酵培养时间为84h对病菌的抑制率最高。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_(50)分别为11.10μL/mL和3.02μL/mL。葡萄白腐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较高。其中,苯醚甲环唑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0.02μg/mL。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和百菌清对病菌抑制活性较高,EC_(50)分别为2.81μg/mL和3.51μg/mL。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与苯醚甲环唑以3∶7的体积比混配毒性比最高,达1.60。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以及发酵上清液与苯醚甲环唑的混配剂对葡萄白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取人工创伤接种法处理樱桃番茄,以腐烂率为测定指标,在测定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抑制灰葡萄孢菌引起樱桃番茄腐烂的最适浓度和低浓度金属盐对灰葡萄孢菌引起樱桃番茄腐烂抑制效果的基础上,研究最适浓度糖苷生物碱与金属盐相结合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糖苷生物碱浓度达到300μmol/l时,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樱桃番茄腐烂率最低;Na Cl、KCl、Ca Cl2、Mg SO4的浓度为0.25%、0.5%、1%、2%、3%时对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樱桃番茄腐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糖苷生物碱与金属盐(0.25%Na Cl、1%KCl、3%Ca Cl2、0.25%Mg SO4)结合使用时,对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樱桃番茄腐烂抑制效果最佳,比单独使用300μmol/l糖苷生物碱时樱桃番茄腐烂率分别降低了6.67%、17.83%、11.94%、14.17%,其中1%KCl与糖苷生物碱结合使用时,番茄的腐烂率仅为6.67%。  相似文献   

6.
 用浸渍法测定灰葡萄孢菌的固体和液体发酵粗提物对烟蚜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液体和固体的发酵产物对烟蚜都有杀虫活性,且固体发酵产物的触杀活性大于液体发酵产物,30 h后的LC50分别为0.483 6 mg/mL和3.803 6 mg/mL。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固体和液体发酵粗提物对小麦、高粱、黄瓜、油菜的幼苗和幼根生长抑制活性。浓度20 mg/mL的固、液粗提物对4种供试植物的幼苗和幼根的抑制率均达到100%;对4种植物的幼苗和幼根同时具有抑制作用的最小有效浓度均为0.62 mg/mL;相同浓度的粗提物(5 mg/mL),液体发酵粗提物对小麦幼苗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固体粗提物,而对高粱幼根和黄瓜幼苗的抑制作用却显著低于固体粗提物(p<0.05),对高粱幼苗、小麦幼根、黄瓜幼根、油菜幼苗和幼根的抑制作用与固体粗提物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评价除草活性效果,灰葡萄孢菌固体和液体发酵粗提物均有很高除草活性,而固体发酵因原料廉价、操作简单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重寄生链霉菌F46与链霉菌SC1融合子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重寄生链霉菌F46与生防链霉菌SC1融合,获得40株融合子.依据形态特征、皿内拮抗试验对获得的融合子进行初筛,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2株抑制效果明显的融合子FSf-11和FSf-13.皿内拮抗试验结果表明,2个融合子对灰葡萄孢(B.cinere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比亲本SC1分别提高了27.99%和20.56%,镜检发现灰葡萄孢的基内菌丝畸形,经FSf-13处理后还出现原生质凝聚现象.融合子的发酵滤液对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抑制效果显著,抑菌圈直径超过了20 mm;融合子FSf-11的发酵滤液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大丽轮枝菌(V.dahliae)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其孢子萌发率低于10%;融合子FSf-13对2种靶标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也超过了50%.  相似文献   

9.
以灰葡萄孢培养滤液对反枝苋种子根芽生长的抑制率为活性指标,测定了培养滤液的除草活性,并探索了不同碳源和培养条件对培养滤液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质量比3∶2)是较好的碳源组成;光照条件和温度是灰葡萄孢培养滤液除草活性的主效因素,在25℃和避光条件下培养得到的培养滤液活性最高;在培养液中添加8g/L乙酸钠可使培养滤液除草活性达到91.2%。  相似文献   

10.
芽孢杆菌(Bacillus)发酵滤液对灰霉葡萄孢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对灰霉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孢子具有一定程度的杀死作用,28℃下LC50是370%。对灰霉葡萄孢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体外合成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发酵滤液浓度为20%时完全抑制了灰霉葡萄孢菌的PG酶和Cx酶的合成。浓度为40%发酵滤液对灰霉葡萄孢菌在活体外和活体上产生的PG酶和Cx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是92.7%、95.5%、854%和80.7%。  相似文献   

11.
采集番茄土壤、根、叶片和花样本共96份,经平板法和叶盘法两步分离,获得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12株。根据抑菌圈法测定,拮抗细菌对灰霉菌的拮抗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B21菌株抑菌圈直径达35mm,拮抗性最强最稳定。温室试验表明:B21悬浮液和10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叶片的防效分别为98.68%和98.03%,无显著差异,明显优于45%多菌灵(5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12.
首先探索了利用薄层色谱分离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BC4菌株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溶剂系统,在此基础上分离得到了该菌4个代谢产物组分;然后以小麦纹枯菌为生物测定对象,观察了这4个组分对小麦纹枯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同时利用显微技术进一步观察了抑菌活性组分对小麦纹枯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部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薄层色谱溶剂系统中,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分离灰葡萄孢BC4菌株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较好展开剂。对利用该溶剂系统分离得到的4个代谢产物组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2个组分具有生物活性,其中组分4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相反组分2对其生长却有促进作用,组分1和3对该病菌没有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接触组分4的小麦纹枯病菌菌丝顶端外部有深色液滴,对照则没有这种现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接触组分4的菌丝与对照明显不同,菌丝停止向前延伸生长,分支增多,菌丝体出现不规则的膨大与缢缩,有些菌丝体新生部分变薄、模糊,有熔化迹象;有些与其它菌丝体粘合或融合在一起。表明灰葡萄孢BC4菌株代谢的抑菌活性成分对小麦纹枯菌的菌丝体体壁的形成具有严重阻碍作用,与三唑酮具有相似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采集苍耳和室外种植苍耳提取物为对照,利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显微观察,研究了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27 mg/mL,在30 mg/m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菌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70%以上,其对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9.06 mg/mL和15.21 mg/mL,其抑菌活性与野外采集苍耳和室外种植苍耳抑菌提取物相当.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FR4对采后草莓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FR4对草莓病原菌灰葡萄孢霉的抑制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在抑菌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活菌液、离心上清液和过滤液对新鲜草莓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草莓置于常温下(20±1℃),每隔24 h观察草莓的腐烂情况,并对草莓品质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R4活菌液和离心上清液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效果较好,过滤液次之,但均显著好于对照;不同处理可明显减少草莓腐烂率,降低失重率,减少还原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损失,但对V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且活菌液和离心上清液处理优于过滤液。  相似文献   

16.
芽孢杆菌B21菌株及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菌C31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组织透明法、叶盘法、平皿法和对峙生长法,观察了芽孢杆菌菌株B21及其发酵液对灰霉菌C31生长的影响。结果,灰霉菌菌株C31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芽孢杆菌B21及其发酵液可导致灰霉菌C31菌丝变形,细胞壁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  相似文献   

17.
安瑞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39-40,7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瓜各器官(根、茎、叶)中得到内生细菌173株,其中根中分离得到的最多,占分离总数的42.8%;其次为叶,占32.4%;茎最少,占24.8%。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8株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再对这8株茵发酵滤液的抑茵活性进行测定,选出抑茵效果最好的2个菌株B12和B13,抑制率分别为84.0%和81.8%。  相似文献   

18.
黄瓜叶围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对灰霉菌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叶片冲洗液培养法和消毒叶片研磨液培养法,从郑州郊区温室及露地黄瓜叶片上分离得到45株放线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各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初筛出抑菌效果明显的S32,S10等6株放线菌,并测定了其发酵滤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S32,S10和S23的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S23稀释10倍的发酵滤液抑菌效果优于50%速克灵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材料,对苍耳提取物的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30 mg/mL时,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78.1%,对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5.1%和77.4%.苍耳提取物能引起番茄灰霉菌菌丝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造成菌丝体内含物的渗漏,从而导致液体培养基电导率增加.用苍耳提取物处理番茄灰霉病菌后,可使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两种海洋寡糖(壳寡糖Ⅰ、卡拉胶寡糖)对水稻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棉花黄萎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聚合度为2~20的壳寡糖Ⅰ对供试的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壳寡糖Ⅰ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壳寡糖Ⅰ可明显抑制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EC50=680 mg/L)和孢子的萌发(EC50=162 mg/L);而聚合度低的壳寡糖Ⅱ(聚合度为2~10)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低;卡拉胶寡糖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对水稻稻瘟菌和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