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九二○” 从70年代开始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上应用以来,现已成为繁殖制种技术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产措施。但“九二○”用量越来越大,一般每亩15~18克,高的达20克以上,比70年代末期用量高出几倍,在生产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探讨降低“九二○”用量的途径,减少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九二○”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上的广泛应用,对解决不育系的包颈、调节父母本的穗层。促进花期相遇、提高异交结实率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使繁殖、制种单产有新的突破。但是,目前货源紧缺,价格高昂,使用剂量逐年增高。由80年代初亩用4~6克增加到10~12克,有的高达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制种抽穗期施用九二Ο,在其所产种子中会有一定量的GA3积累,其GA3的含量与制种时抽穗期九二○施用量呈正相关。试验和检测证明,制种田抽穗期九二Ο用量在每667 m2 8~18 g范围内,其种子中的GA3含量在49.5~63.5 ng/g之间,均大大低于能引起幼苗徒长的GA3含量(946 ng/g)。可以认为,生产中杂交稻田产生的徒长苗与制种时抽穗期施用九二Ο无关。经在制种田花期喷雾接种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孢子的试验证明,杂交稻幼苗中产生的徒长苗是由恶苗病菌经花器侵染后种子带菌所引起的,杂交稻中产生徒长苗与抽穗期九二○的施用无关。  相似文献   

4.
李珊  吕艳梅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1,25(4):400-404
在杂交水稻制种及其生产过程中,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九二○"(赤霉素)、多效唑等物质对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双亲群体结构、不育系抽穗特性、异交特性等均起到调控效果;多效唑、烯效唑、旱育保姆、青鲜素、矮壮素、天丰素等物质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与成秧率偏低、秧苗徒长、僵苗、植株倒伏、结实灌浆受阻等均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化学调控技术成为传统农艺技术的发展与补充,并向综合调控剂、自然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环保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研发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优质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228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8S是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安农S为母本,与高州镇江野生稻杂交,F2代筛选不育株再与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10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28S在茂名的稳定不育期比培矮64S长5~6 d,不育期不育性稳定,株叶形态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开花习性好,对"九二○"敏感,繁殖制种产量高。所配组合茂杂29(228S/茂恢29)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系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所以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一定风险。本研究是在寒地稻区进行两系杂交粳稻的制种工作摸索,制种风险更大,大棚制种主要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的增温和保温功能调节大棚内温度,使棚内温度在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以上,不育系保持自花不育接受外来父本花粉结实,研究在寒地稻区用温室大棚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搞好水稻不育系种子尤其是收获前后遇雨有芽谷种子的处理,对保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培育壮秧,不育系播种之前,种子需进行以下处理; 1.日光晒种。不育系种子与一般常规稻种不同,因其开花时柱头外露,且受“九二○”等激素刺激,谷壳薄而闭合不严,加上冬贮期吸湿使活力减弱,进行日晒可使种皮透气性加强,胚的活力提高,酶活力增强,加速胚乳养份的转化和运输,有利于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提高,并具有杀菌作用。晒种时,将种子薄薄地摊在席子上,做到勤翻动,晒透,晒匀,晒足1~2个日照。大批量的种子在水泥场上晒…  相似文献   

8.
在杂交稻制种时,为了调节不育系的生长,促进异交结实,提高制种产量,喷施九二①是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九二①的单位面积施用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由此引发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即大剂量(明显超过每667m’8~12g的正常用量)的施用九二①会不会引起F;代幼苗产生类似恶菌病的徒长苗?因为近些年来,有些地方的杂交稻中恶苗病徒长苗明显增多,甚至造成严重损失。然而对其产生的原因看法却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这与杂交稻制种时过量使用九二0有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制种田使用九IO后,种子中有赤霉素残留,但不会引…  相似文献   

9.
盐城市是“863”生物工程专家认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区域.有着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气候条件.常年两系制种面积6700hm^2左右.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既为我国南方稻区提供了优质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推进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南方稻区的迅速推广.促进了粮食增产,又为制种农户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个别年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田块不育系出现育性转育自交结实.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使杂交水稻制种获得成功,重点围绕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播差期安排、花期预测与调控、异交群体结构的培养、异交态势的改良、父母本花时动态与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利用"叶龄差、播始历期差、有效积温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母本靠插、父本靠发"和"1期父本"定向培养父母本异交群体结构,利用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叶龄余数、对应叶龄法预测花期,"氮控钾促、旱控水促"调控花期,"九二○"解除不育系抽穗包颈,协调父母本异交态势等,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要进步。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重点研究了适宜制种的温光条件、制种区域及基地选择和"两个安全期"的协调安排。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均已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杂交水稻制种应向基地规模化、操作机械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中沿海地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容易遭遇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不育系育性转换、制种纯度大幅下降,为此,笔者对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合理安排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选择适宜光温敏核不育系,提早育秧、分期移栽”等适合当地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杂交水稻Ⅱ优838在越南母本直播制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春季在越南广义省进行了Ⅱ优838直播制种高产试验,面积3.2 hm2,经验收,产量高达4 220.6 kg/hm2;不育系Ⅱ-32A主茎叶片为14.5叶,播始天数为85 d,恢复系辐恢838主茎叶片为14.0叶,播始天数为82 d.辅助试验结果表明,GA3("九二○")用量以250 g/hm2较好;撒播制种产量随氮肥(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Ⅱ优838制种,母本采用撒播为佳,播种量以51.27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泸香91A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香型籼三系不育系,2003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其所配组合泸香615,于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为了促进泸香615的应用推广,笔者进行了"九二○"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泸香91A性状和泸香615制种产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泸香91A的组合制种中,"九二○"的施用适宜时期和用量.  相似文献   

14.
常州市种子公司“花调灵”研试组自1983年以来,研究了以多种激素及微量元素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花调灵”,以求解决不育系包颈现象的同时,促进不育系开花,协调父母本花期,增强父母本后期光合效能,提高繁殖制种产量。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 1985年,常州市种子公司邀请江苏、福建两省部分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单位及有关农业科技工作者,对“花调灵”使用效果进行了现场考察,并作出鉴评。会议一致认为,这是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一项新的技术成果,建议各地示范推广应用。 根据试验及现场考察,大家确认“花调灵…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5,(5):1-4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杂交水稻生产受到巨大冲击,种植面积减少,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分析认为,阻碍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杂交水稻原有的产量优势、种子价格优势和育秧技术优势正在消失或不复存在,杂交水稻的某些主要性状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种田大户需求变化对杂交水稻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一是通过培育超高异交结实率的不育系,筛选最佳制种基地和时段进行全程机械化制种,大幅度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和质量,把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降低50%;二是政府部门、种子企业和科技人员要各司其职,在推进作物生产方式转型的同时,着力解决杂交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后期倒伏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后期易倒伏的原因,提出了适时适量施用“九二○”;合理施肥,科学灌溉;预防为主、压前控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采用软盘育秧、手插移栽;合理密植,化学调控;对后期生长过旺禾苗实行割叶等防止倒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杂交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差导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低是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述了杂交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研究进展和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不育系育种成果。重点介绍了杂交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和早花时2个有利异交结实性状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环境条件和父本特性对提高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的重要性。为选育高柱头外露率、早花时等有利异交结实的粳稻不育系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杂交粳稻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时都希望父本比母本高,这样有利于父本的散粉传粉,提高制种产量。而事实上现有的恢复系株高大都与不育系相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种产量的提高。作者发现的隐性高秆恢复系,株高比不育系约高50cm,用野败不育系或光敏不育系作母本与之配组,得到  相似文献   

19.
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天源903S是以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华201S为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和低温筛选育成的水稻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5年8月通过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稳定,开花习性和品质性状好,繁殖和制种产量高.利用其配制的杂交晚稻组合天两优...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5,(6):18-20
为了对江苏盐城发展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利用该地区最近46 a历史气象数据,借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时段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市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象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分析表明,江苏盐城两系杂交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始期安排在7月25日为最佳,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3℃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该地区制种风险较大。提出了合理控制盐城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选用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两用核不育系制种、重视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科学安排制种时段、建立有效的种业保险模式的对策,以规避制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