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调查昭平县养蜂生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特点与规律,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控制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促进养蜂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常造成大量蜜蜂幼虫发病死亡,严重的威胁着中蜂的发展,给养蜂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中蜂囊状幼虫病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大面积暴发以来,迄今仍有本病发生。据我们对饲养蜂群的多年观察,在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中以本病危害最大。为养好中蜂,对本病必须认真防治,我们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只要方法得当,措施正确有力,是可以控制和扑灭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兹将我们采取用中医结合的方法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为害我国中蜂生产的主要疾病。中蜂对该病毒抵御力弱,感染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严重时会导致全场蜂群死亡,或数十公里区域内中蜂灭绝。1中蜂囊状幼虫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带病毒的成蜂是病害的传播者,被污染的饲料是病害的传播来源。传播可由工蜂抚育幼虫、外勤盗蜂、工蜂迷巢等情况导致。其典型症状为死亡幼虫白色,无臭味、无黏性;  相似文献   

4.
中蜂养殖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养殖业,被誉为"空中农业"既不占耕地,又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利用蜜源植物便可获得丰富的蜂产品。更重要的是蜜蜂授粉已成为农业增产必不可少的生物措施,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得到普遍认可。饲养中蜂是宝鸡市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养蜂生产中是常发病之一,如何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做好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工作,本文阐述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危害中华蜜蜂养殖最为严重的病毒病,中蜂一旦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很难治愈。为研究营养饲喂对中囊病的防治效果,在春繁期定期对已检测患中囊病的蜂群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利用RT PCR技术检测饲喂后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感染CSBV情况。结果显示,补饲花粉和橡胶蜂蜜后,感染CSBV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均携带CSBV,染病率分别为917%、500%和1000%,但蜂群“烂子”明显减轻,患病蜂群由显性感染转为隐性感染。表明春繁期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对中囊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能提高蜂群的抗病力,但不能根除CSBV。  相似文献   

6.
中蜂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它的特点是善于采集零星分散蜜粉源,适宜定地饲养;嗅觉灵敏,飞翔速度快,容易躲过胡蜂的追捕;耐寒性较强,外界气温7℃仍能进行采集,出工早收工晚,每日外出采集时间比意蜂多1~3小时;抗螨能力也比意蜂强,能振翅抖掉大小蜂螨;适应能力强,中蜂经活框蜂箱长期驯养,性情比较温驯,外地引入能很快适应当地环境。但它分蜂性强;抗巢虫能力弱;一旦失王极易产生工蜂产卵;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亦差。过去,本地区中蜂由于囊状幼虫病的几次侵袭,蜂群损失惨重。宜  相似文献   

7.
中蜂常见的疾病有欧洲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其防治方法如下:1、欧洲幼虫病该病又称“黑幼虫病“、“纽约蜜蜂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细菌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浙江省淳安县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 CSBV)和蜂房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全年流行情况,于2019年1月—12月采集淳安县5个饲养点的中蜂工蜂,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监测这2种病原在蜂群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SBV蜂群感染率在春季3月最高,为84%,到夏季7月降到最低,又从秋季开始升高,一直延续到冬季;蜂房球菌感染率从春季开始升高,到夏季开始下降,又从秋季开始升高,在10月和11月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为72%,冬季略有下降;在一年当中,蜂群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具有共同存在的现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发现,秋季蜂房球菌存在的蜂群内CSBV载量显著高于单一检出CSBV的蜂群(P0.05)。总之,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淳安县中蜂2种主要病原在蜂群中的全年流行动态情况,可为该地区中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陈贵善 《农家顾问》2006,(11):48-49
蜜蜂常见的疾病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孢子虫病等,若防治不及时,会使蜂群造成死亡。1.蜜蜂囊状幼虫病本病在春秋气候多变季节和蜜蜂繁殖期容易发生,以6日龄幼虫易发病死亡,死后挑尸成“囊状”,人们称它为“尖头虫”。防治囊状幼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  相似文献   

10.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制约中国中蜂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在建立中蜂囊状幼虫病RT-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淳安县的中蜂进行中囊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中囊病病毒特异性和重复性好,且灵敏度高,检测限为37 fg·mL-1。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检测淳安县17个乡镇共34个中蜂饲养点的307群工蜂样品,有13个乡镇中囊病病毒呈阳性,其中有6个乡镇阳性检出率超过50%。在中蜂饲养密集和有意蜂混养的地方,中囊病病毒阳性率较高。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淳安县中囊病的流行情况,为该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Worker bee larvae of Apis mellifera L. were fed artificially in an incubator under controlled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35.5±0.1)°C with a relative humidity of (85±5)% was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worker bee larvae. A gradually increasing content of pollen and honey, accompanied by decreasing the content of royal jelly in diet, met their fundamental needs. With environmental and nutritional needs basically met, larvae got a similar growth rate to that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Four kinds of human hormones, i.e., estradiol, testosterone, 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were added into the daily diets of worker bee larva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heir growth curves were perfectly fitted by binomial fitting complex models. Effects of a single hormone and the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hormones with a 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er bee larvae were evaluated.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worker bee larvae at early stage was affected greatly by exogenous hormones. Larvae of 65–89 h old we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f sexual and gonadotropic hormon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hormones were detected.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具有有三千多年的养蜂历史。十四世纪就已经出现饲养中蜂的专业户。解放后,我国养蜂生产蓬勃发展。现蜂群数量达到600万群,其中意蜂约占2/3,中蜂约占1/3,此外尚有少量卡尼鄂拉蜜蜂和高加索蜜蜂。现年产蜂蜜10万吨;王浆300余吨。就我们这样一个有10亿人口的国家,以年产蜜10万吨行,全国每人平均只有100克,这远不能满足医药、食品、轻工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国虽是养蜂古国,但今天在养蜂科学技术某些领域还是落后的,迫切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3.
陈志松 《福建农业科技》2011,(4):93+67-93,67
中华蜜蜂对南方环境条件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南方各丘陵及山区分布广泛,但易产生自然分峰。该文介绍了中华蜜峰养殖过程中的人工分蜂技术及人工分蜂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土坑,土洞活底简易中蜂箱活框饲养中蜂,可明显改善箱内生态环境,延迟分蜂热的发生,维持较大的群势,坑内饲养表明可提高产蜜量和蜂群造脾数,并且能有效地抑制巢虫等虫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农兽药管理、重金属和微生物标准以及等级规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是造成国际贸易中蜂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原因。从发达国家的WTO/TBT SPS通报情况和扣留我国蜂产品的原因分析,以抗生素控制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标准是蜂产品出口的关注重点。应从生产过程入手,合理选择蜂药,确保质量安全,促进蜂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八叶五加流蜜期和外界缺蜜期,观察中蜂工蜂对不同距离设置的人工饲喂点的采集反应.结果表明,50只标记蜂对不同距离给饲点的信息传递的有效率和准确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外界有蜜源会降低标记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另一观察表明,中蜂工蜂的信息传递能在一定范围表达食物源的相对高度.  相似文献   

17.
王凤鹤  李建国  徐希莲  陈强  杨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8-16811
[目的]筛选野生传粉熊蜂,经过人工繁育,应用作物传粉。[方法]采用室内饲养驯化与人工饲喂,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由独居受精蜂王经65 d的精心管理发育商品蜂群,为多种作物传粉。[结果]取代人工激素蘸花,提升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是一种专门危害板栗的害虫,对板栗的生长影响较大,甚至造成部分地区出现绝收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栗瘿蜂对板栗的芽危害较大,通常在芽内取食,限制芽的生长,同时在初期阶段不容易被发现。近年来栗瘿蜂灾害呈现出严重的趋势,不仅影响板栗的产量,还造成其品质降低,因此应加强重视力度,针对栗瘿蜂发生规律进行针对性防治,以促使我国板栗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内的蜂王浆中,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处理组中华蜜蜂蜂王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91.3、193.2.197.7mg,分别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179.9mg)提高11.4、13.3、11.8mg.差异极显著(P<0.01);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47.8、240.1、236.7mg,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209.1mg)分别提高38.7、31.0、27.6mg,差异均极显著(P<0.01).ZR512处理后,中华蜜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10mg,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74mg.ZR512处理蜂王幼虫,对蜜蜂蜂王初生重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为在养蜂生产上培育优质蜂王提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