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应当顺应自然,从各自的地域特色、资源祟赋等方面出发,着力向宜居、宜业、宜游目标迈进,使农村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江西永丰中村乡、君埠乡、龙冈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水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美丽乡村与徒民增收互联互动,让乡村民居成为美丽风景。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森林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美"要素的基础。由于森林景观建设投入产出差异巨大,使其建设和维护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提出了美丽乡村森林景观的生态补偿机制设想,以平衡相关方利益,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森林景观的生态补偿与其他类型的生态补偿比较,美丽乡村建设区域的村民既是受损方又是直接受益方,因此要更加注重村民参与。村民作为补偿主体中的一部分,可以以工代补。村民在补偿主体中的比重、补偿标准的确定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补偿必须在严格的森林景观建设监督和评估的基础上实施。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市富阳区美丽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存在环境生态破坏、本土文化消失、产业缺乏活力等问题,提出景观生态保护、本土文化传承、乡村产业发展等3大建设途径,以期对未来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奋斗目标,全国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201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规划自2014年起,全市每年以不低于现有村庄15%的比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到2020年将郊区农村基  相似文献   

5.
诠释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涵与特征,以及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着生态文明理念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堪忧等问题及其成因。并以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为例,分析其实现环境、产业、服务和素质的提升工程等策略与经验,阐明安吉模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提升生态意识,培养生态理念,规划本土化,产业规模化,发展乡土特色文化等。  相似文献   

6.
陆斌  卢南  徐伟 《中国林业》2014,(9):40-41
建设“森林云南”、“美丽乡村”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云南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描。作为“健康森林”守护者的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即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可依托森林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并给出了一些见解,以期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青山绿水的美丽梦。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乡村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并以山东省费县许家崖流域19个连片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了许家崖流域乡村生态文化的资源类型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生态文化结构入手研究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和建设实践,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月14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电视动员大会,全面启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在广西的具体体现,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双核驱动”的重要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造生态乡村。许兴村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地区,山青水秀,打造生态乡村条件得天独厚。文章探索生态乡村规划的编制方法体系,构建了以理念规划、发展策划"两划合一"为总体思路和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乡村绿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为建设内容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不断丰富生态乡村旅游市场和产品的多元化研究,推进生态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长沙市、郴州、湘西自治州3个地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地区的乡村特色、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生态乡村建设,要求全力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建构,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及品质居所,改变乡村生态风貌。从乡村旅游开发视角及生态乡村建设规划入手,探讨了植物要素在乡村生态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生态乡村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乡村植物景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时期,坚持以人为中心促进乡村振兴,将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作为为总体思路之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乡村生态宜居相关文献,总结出相关指标项,采用频数分析法提取14项高频指标,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指标频数所占比,将乡村生态宜居指标影响力可视化,为乡村生态宜居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忽视乡村自然环境建设保护的迫切性、植物景观乡土性和地域性缺失、乡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等问题,与外国尤其英国、德国存在明显差距。以粤东山区客家乡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以乡村山林田、公共建设区和村居房前屋后等植物景观建设为主,在保护乡村自然植物资源和生产性农田生态体系前提下,通过挖掘应用当地特色品种创新发展生产体系,依托当地植被营造乡土植物景观,优化村居植物环境特色,拓展乡村公园格局融入周围自然景观,以构建和重塑美丽乡村园林与自然植物生态体系,凸现地域性植物景观和文化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为弘扬生态文化,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和绿色城镇化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中国林学会、光明日报社、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组织开展了"2018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公益活动。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积极打造生态保护完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化浓厚的特色美丽小镇,为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正>馆陶县寿东村位于我省东南部,地处黄河故道、黑龙港流域,地少人多、资源匮乏,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寿东村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小镇"战略目标,大搞村庄绿化美化,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原农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寿东村以生态保障作为经济升级的要素集聚平台,以美丽乡村作为激活全局的重要突破口,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无山缺水少绿、自然禀赋较差  相似文献   

17.
简要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计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以民为本、尊重民意,保护民族与乡土文化,保护生态多样性,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等乡村景观规划计原则,基于乡村文化、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实现多产业交融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实现美丽乡村绘制了"施工图"和"验收表"。作为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之一,奉贤区根据当地实际,不断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奉贤区绿化委员会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景观提升、环境宜居、乡民幸福"为目标,以"尊重自然、保留原貌、生态优先、一村一品"为原则,指导区内各乡村的村容村貌改造,为乡村振兴把好关、掌好舵,切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成为美丽奉贤的底色。  相似文献   

19.
林轩 《云南林业》2013,(6):24-25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森林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云南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指示精神,不断创新举措、锐意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文献计量统计方法探索我国美丽乡村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乡村发展及美丽中国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以CNKI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美丽乡村领域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高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及演化趋势分析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美丽乡村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急速下降趋势,2018年之后相关主题被乡村振兴替代,呈政策驱使型过渡。(2)美丽乡村研究的发文团队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及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形成了郑金贵-陈锦泉团队、陶建群团队、沈费伟-刘祖云团队、于法稳团队、魏家星-姜卫兵团队等主要研究团队;然而,研究团队间的合作有待加强。(3)从演变趋势来看,美丽乡村研究经历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的探索阶段、全面发展美丽乡村的深化阶段以及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相关理论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4)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发展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