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木虱和天敌草蛉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防治梨园害虫梨木虱和保护利用天敌草蛉类群,对二者在梨树上和梨园中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比较了梨木虱、草蛉在梨树上的分布特点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另通过6种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研究了梨园中梨木虱和草蛉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综合防控梨木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梨木虱主要集中在梨树树冠的下部位置,在梨树的4个方位上,其发生数量无明显差异;梨木虱的发生数量与叶片数量呈明显正相关;梨木虱在梨园中呈聚集分布模式,由自身聚集习性引起。天敌草蛉主要集中在梨树下部位置,以梨树东南方向分布较多,但只在梨树的上部位置,草蛉和梨木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草蛉在梨园中呈多种分布模式,主要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采用梨树枝干缠绕瓦楞纸法、透明胶带法、涂抹粘虫胶环法、振落法、黄板诱捕法、目测法调查研究山西省梨木虱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梨木虱为成虫态,称为冬型梨木虱,在树干翘皮或枯叶下越冬,发生于10月至翌年4月的梨树休眠期、萌芽期,温度高时,有出离越冬场所活动现象,其基数决定梨木虱的年发生量。梨树生长季发生的梨木虱称为夏型梨木虱,有成虫、若虫、卵3个虫态,发生于3~10月,年发生4~5代,8月为发生高峰期;冬型梨木虱成虫体型较大,体色灰暗,夏型梨木虱成虫个体较小,体色多为黄色和绿色。  相似文献   

3.
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木虱(中国梨木虱)是梨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不但通过食芽、叶及嫩梢汁液进行危害,而且若虫分泌粘液滋生黑霉,污染果实、枝条、叶片。使叶片形成穿透性病斑,引起早期落叶,使受污染果实降低其商品价值。由于梨木虱若虫隐蔽为害或分泌粘液覆盖,使喷洒的药液不能接触虫体,给防治造成困难,为此我们于1997~2000年对梨木虱在砀山地区砀山酥梨上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梨木虱是北方梨树的大害虫之一,近两年在河北大面积发生并严重为害。据1988—1989年调查,梨木虱在晋县、赵县等鸭梨和雪花梨集中产区,叶片被害95%以上,造成落叶的梨树高达30%以上;昌黎县两山乡梨叶被害100%,造成落叶的树达50%以上,严重地块叶片落去50%,果实停止发育造成减产,降低品质。而且由于梨木虱的分泌物诱发黑霉,污染果面高达50—70%。  相似文献   

5.
梨木虱又名梨虱子,近几年来,因气候干燥,气温偏高,梨木虱发生猖獗,危害严重。2000年以来,我们加强了观察,基本掌握了梨木虱在我地的发生规律,并通过多年的防治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危害情况梨木虱主要危害梨树,以鸭梨、蜜梨、慈梨受害最重,而叶片蜡较厚的京白梨、雪花梨、八里香等品种受害很轻。  相似文献   

6.
金溪梨树发展较快 ,2 0 0 2年全县梨树面积2 1 3 3hm2 ,占果树面积的 71 .1 9%。梨已成为金溪果业的大宗水果 ,果农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 ,由于梨木虱的危害 ,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影响经济效益。据调查 ,梨木虱发生面积占梨树面积的 6 0 %~ 6 5 % ,每年损失产量 1 5 %~ 2 0 %。因此 ,在发展梨树生产过程中 ,不可忽视梨木虱的防治。现将梨木虱在我县发生规律及防治叙述如下 ,仅供参考。1 发生规律1 .1 发生与危害期 梨木虱属同翅目 ,木虱科 ,主要寄主为梨树 ,在我县一年发生 4~ 5代 ,世代重叠。每年的 4月上旬为第 1代若虫发生…  相似文献   

7.
双甲脒加生石灰防治梨木虱效果好梨木虱是为害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区1年发生4~6代,以若虫为害叶片为主,同时为害果实和枝芽。近几年梨木虱在我区梨园普遍发生。为此,1995年在肃宁县的几个梨园,进行了防治梨木虱几种药剂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用双甲脒加生...  相似文献   

8.
济宁地区梨木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梨木虱在济宁地区的为害特点、周年发生规律及严重发生的原因,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虫菌兼治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梨木虱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便指导当地梨树生产,提高梨树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梨木虱研究现状及防治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梨木虱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果实和枝条的幼嫩部分 ,使树势衰弱 ,严重者造成大面积梨树早期落叶 ,直接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产量、质量。中国梨木虱 (PsyllaChinesisYangetLi)是中国梨产区的主要优势种群。在 2 0世纪 5 0~ 70年代 ,中国梨木虱仅是一种次要害虫 ,只在个别年份 ,某些梨园点片发生 ,偶有年份 (如 1 95 6~ 1 95 7年 )发生严重 ,很快就被控制 ,未造成大面积危害。在 1 986年以后 ,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及气候等因素 ,促使中国梨木虱逐年发生严重 ,造成大面积早期落叶 ,果实被污染 ,直接影响梨的产量和质…  相似文献   

10.
<正>1主要虫害1.1梨木虱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分布广泛,食性专一,主要危害梨树。春季多集中于新梢、叶柄上危害;夏季和秋季多集中于叶背危害,有时还在套袋果上危害。成虫和若虫吸食芽、叶、嫩梢的汁液。叶片受害后发生褐色枯斑,严重时全叶变为褐色,引起早期落叶。若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的黏液,可诱发煤烟病。若虫常将两枚相邻的叶片粘合在一起,栖居其间危害。蚜虫发生时,大部分梨木虱若虫钻在蚜虫危  相似文献   

11.
双甲脒加生石灰防治梨木虱效果好梨木虱是危害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沧州一年发生4-6代,以若虫危害叶片为主,同时危害果实和枝芽。近几年梨木虱在我区梨园普遍发生,部分梨园受害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果实产量和品质。为寻求防治梨木虱的理想农药和防治方法,19...  相似文献   

12.
梨木虱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从1989年以来,梨木虱在我县为害梨树渐趋严重。经过对梨木虱生活习性的观察,基本掌握了发生发展规律,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梨木虱的生活习性梨木虱在我县一年发生5代,2代以后出现世代重叠。以越冬型成虫在...  相似文献   

13.
正为提高梨果品质,实现无公害化生产要求,有效提高果品安全性,笔者对鲁西南地区的梨树害虫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对其绿色防控技术做了总结,为该地套袋梨园病虫害防控提供了依据。1害虫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1.1梨木虱梨木虱在鲁西南地区梨园普遍发生,现已成为鲁西南梨树主要害虫。该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5~7代,以成虫潜伏在翘皮、落叶和杂草中越冬。出蛰后以成虫、若虫吸食叶片、叶柄的汁液进行危害,常使叶  相似文献   

14.
梨木虱。别名中国梨木虱,属于同翅目,木虱科,寄主为梨树,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是我国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危害特点以成、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梢汁液进行直接危害,若虫分泌黏液,招致杂菌.使叶片出现褐斑而造成早期落叶。枝干诱发烟煤病,树势衰弱,同时污染果面.严重影响梨树的产量、质量,给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梨木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木虱个体小,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基本一致,不容易被发现,防治比较困难,对梨树的危害很大。文章介绍了梨木虱的危害、虫体特征、发生规律以及生活习性,并根据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1病虫害防治1.1梨木虱梨木虱是梨树的主要害虫,爆发性强,危害重,防治不及时会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分泌的黏液会污染果面,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在梨花落70%~80%时喷第1次药,套袋前喷第2次药,第3次药要在套袋后7~10 d喷。药可用亮梨克虱(阿维菌素+螺虫酰胺)2 000~3 000倍液,或5%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梨木虱成为砀山地区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防治不力造成减产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果品质量.本文通过多年生产管理经验总结了砀山地区梨木虱发生规律及分析了偏重发生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旨在更好地指导果农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梨木虱防治策略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梨木虱(PsylachinensisYangetLi)属同翅目木虱科,近年来在我省严重发生为害,成为梨树上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中国梨木虱以成虫、若虫在新梢、嫩芽及叶片上吸食汁液,造成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梨树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  相似文献   

19.
梨木虱是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一旦发生,很难除治,究其原因,首先是梨木虱成虫活跃,善于跳跃,来去不定;其次是若虫在为害期分泌粘液和蜡质絮状物,农药难以渗透触杀;其三是现代果园生长期枝叶繁茂,梨木虱个体微小,世代重叠,抗性各异等,给化学防治带来诸多不便.另外长期频繁使用广谱杀虫剂大量杀伤天敌,也是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20.
去年,陕西子长县梨园梨木虱普遍发生严重,特别是6、7、8月份危害最重。有的梨园叶片、果实、嫩茎产生严重的黑色污染物,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1 严重发生的原因有 1.1 虫口基数大。据我们调查,凡上年梨木虱严重发生的梨园,早春萌芽前又未很好喷药防治的,梨木虱均发生严重。这是因为梨木虱以冬型成虫在树皮缝、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一般在梨树花芽萌动时便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