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4年,在滨海盐碱稻田进行了基施生化有机肥示范试验,水稻基施生化有机肥50-60kg/667m^2,土壤肥力持久,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处理区水稻增产7.6%-11.9%。水稻施用生化有机肥后,可少施化肥30kg/667m^2。  相似文献   

2.
‘伽马2号’是云南省种植面积较大、鲜食品质较好的马铃薯地方品种,本研究对该品种的肥料需求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3414"设计方法探索该品种的最佳施肥量,以达到节本高效生产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施农家肥的情况下,不施化学钾肥导致产量偏低,每667m2产量仅为1 000 kg左右;合理施肥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产量,在不防治晚疫病的条件下,较低的施肥量,即每667m2施农家肥1 000 kg,纯N 6 kg,P2O5 4 kg,K2O 5 kg,可以保证每667m2收获2 t的产量;进一步加大施肥量只有在配合晚疫病防治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优化施肥量控制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早疫病是一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采用农艺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本试验通过施肥处理控制早疫病危害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发生早晚与施肥多少直接相关,施用60 kg/667m2和40 kg/667m2马铃薯复合肥,对早疫病防治效果为93.39%和88.56%,增产26.61%和22.18%,纯增效益405元/667m2和365元/667m2。因此,施40~60 kg/667m2马铃薯复合肥可以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发生的一项农业措施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2022,(1):45-54
为探明除草剂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选用甘肃省目前主要种植的13个马铃薯品种,系统研究3种茎叶喷雾除草剂砜嘧磺隆、嗪草酮和灭草松以及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甲戊灵、利谷隆和精异丙甲草胺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砜嘧磺隆WG 2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13个品种均很安全(0级药害)。研究结果对指导马铃薯田除草剂科学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红美’品质优良,市场潜力巨大,为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利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密度和氮磷钾肥料对于彩色马铃薯品种‘红美’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佳高产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的密度和氮磷钾肥对‘红美’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的影响极显著,对单株块茎数的影响不显著。密度、磷钾肥均以中间水平时单株块茎重最高,单株块茎重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商品薯率随着磷肥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处于中间水平时商品薯率最高。‘红美’最佳高产组合为T9组合,即密度5 000株/667m~2,施氮量15 kg/667m~2,施钾量10 kg/667m~2,施磷量5 kg/667m~2时,‘红美’鲜薯产量可达2 149 kg/667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各类型马铃薯氮素养分吸收特点,给予生产施肥环节中一定的理论支持,选择了5个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1号’、‘陇薯3号’和‘夏坡蒂’),在武川县大豆铺村进行大田试验,对马铃薯各生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氮素吸收量、积累速率以及转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个品种马铃薯的氮素阶段积累量的峰值出现于出苗后的60~75 d。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氮积累总量最小,为610.85 kg/hm^2;而中晚熟品种‘大西洋’的氮积累总量相对较大,达到847.56 kg/hm^2。全生育期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呈现递减趋势,在茎秆中的分配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块茎中的分配呈现递增趋势。叶、茎秆、块茎中氮素分配率在全生育期中的变化区间分别为(29.9%,93.0%)、(6.6%,36.7%)和(0,59.9%)。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氮素吸收方式差异较大,大田施肥管理需做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密度和氮磷钾肥料因素对‘渝马铃薯3号’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高产栽培最佳模型,为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渝马铃薯3号’正交试验各处理在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商品薯数比和商品薯重比4个性状间无明显差异,在株高和单株块茎重间差异明显;密度间、施氮量间株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磷量和施钾量间株高无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株高越低,氮肥用量越高,株高越高。单株块茎重除密度间差异显著外,氮磷钾因素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密度4 000株/667m~2和氮肥用量10 kg/667m~2时的单株块茎重最高;单株块茎重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钾肥用量11 kg/667m~2时单株块茎重最高。‘渝马铃薯3号’高产栽培最佳组合为T5处理,即密度4 000株/667m~2、施氮量10 kg/667m~2、施磷量6 kg/667m~2、施钾量为11 kg/667m~2时,‘渝马铃薯3号’鲜薯产量可达2 508 kg/667m~2。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和无机肥是2种不同的肥料,都可以提高植物和土壤的质量,但是效果不同。为探讨有机、无机肥对土壤、马铃薯养分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内薯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即:T1:不施肥(对照),T2:无机肥一次性施入(50 kg/667m~2),T3:无机肥(40 kg/667m~2)+追肥(10 kg/667m~2),T4:有机肥一次性施入(1 500 kg/667m~2),T5:有机肥(1 200 kg/667m~2)+追肥(300 kg/667m~2)。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均提高了土壤和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含量,并极显著增加了块茎的产量。且无机肥和有机肥总量不变以基肥和追肥的形式施入要比一次性基肥施入效果更佳。整体表现为无机肥对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而有机肥则对植株中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为16.25%。该品种在河南省经过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l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1,密度以1.25~1.5万株/667m^2为宜。667m^2施有机肥2~3t,配合施碳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0kg。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7,(6):341-345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改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增幅在7.88%~14.92%,其中处理4(施用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的产量最高,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产428 kg/667m~2,达到3 297 kg/667m~2,增产14.92%;马铃薯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在1.73%~13.81%,其中处理4(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05元/667m~2;使用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使用缓控释肥和常规肥料;建议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起到减肥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两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6个处理:对照(未施化肥和生物黑炭)、F(单施常规肥,尿素10 kg/667m2、二铵20 kg/667m2、硫酸钾10 kg/667m2)、B1(2 t/hm2生物黑炭)、B1F(2 t/hm2生物黑炭+常规肥)、B2(4 t/hm2生物黑炭)及B2F(4 t/hm2生物黑炭+常规肥),研究生物黑炭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物理性状及速效养分的影响,为马铃薯的栽培管理和生物黑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量生物黑炭处理(2 t/hm2)对土壤pH、容重和总孔隙度无显著性影响;高量生物黑炭处理(4 t/hm2)显著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的来说,生物黑炭改善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物理性状,影响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4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明确了大麦品种蒙啤麦1号在兴安盟井灌区的肥料配比与播期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在密度35万株/667 m2条件下,施纯氮9.0 kg/667 m2,纯磷9.0 kg/667 m2,纯钾5.0 kg/667 m2,播期4月21日时,将获得最高理论产量478.4 kg/667 m2,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1.6%。  相似文献   

13.
‘宕薯6号’新品种是以‘陇薯3号’为母本、‘94-3-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利用杂种实生苗,经过系统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0年在甘肃省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388 kg/667 m^2,比对照‘陇薯6号’增产52.5%。鲜薯维生素C含量14.88 mg/100 g,干物质含量23.90%,淀粉含量17.45%,粗蛋白含量2.48%,还原糖含量4.07%;中抗马铃薯晚疫病,对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有较强抗性。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二季作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同时进行大葱育苗,马铃薯收获后定植一茬大葱,每667 m2纯效益可达5 500~8 600元。其中6月中旬马铃薯产量2 500~4 000 kg,纯效益2 500~4 600元,大葱每667 m2一般产5 000 kg左右,每667 m2纯收入3 000~4 000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在淡季供应上市,大葱可以补充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河北二季作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同时进行大葱育苗,马铃著收获后定植一茬大葱,每667m2纯效益可达5500~8600元。其中6月中旬马铃著产量2500--4000kg,纯效益2500--.4600元,大葱每667m2一般产5000kg左右,每667m2纯收入3000--4000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在淡季供应上市,大葱可以补充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冷冻是南方马铃薯生产常遇的灾害。该试验研究不同品种、肥料配方和栽培方式对南方马铃薯的抗冻效果。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南方马铃薯的抗冻效果差异显著。最高产小区达到1 872.5 kg/667 m2,最低产小区的产量只有17.7 kg/667 m2。其中品种是抗冻的最佳因子,以荷兰7号抗冻能力较强,经过两次冻死后仍能恢复生长,平均产量达1349.3 kg/667 m2;其次是栽培方式,大垄双行比小垄单行平均增产440.5 kg/667 m2;再次就是肥料配方,应用"两微一免"集成技术配方比薯类专用肥平均增产227.1 kg/667 m2。本研究对江西的马铃薯防冻避冻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陇川县1997年引种种植白魔芋33.3hm^2,病害严重发生,收获量622.56t/hm^2。1999年进行了白魔芋种植的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以足量腐熟农家肥为底肥的施肥措施能显著降低田间发病率和提高球茎产量,其中施腐熟农家肥1000kg、普钙33.4kg、尿素5kg、磷酸二氢钾0.5kg/667m^2作底肥的H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可降低发病率50%以上,提高产量420%以上,推算产量可达12t/hm^2。  相似文献   

18.
高洪儒 《北方水稻》2014,44(5):28-29
对6个香型水稻品种进行4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得出在种植香型水稻品种时,施氮量超过12 kg/667 m2导致倒伏严重、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米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综合评价值降低;施氮量在8 kg/667 m2时,倒伏较轻,稻米品质较好;施氮量在10 kg/667 m2时,部分品种倒伏严重、稻米品质开始下降。因此,在种植香型水稻品种时,氮肥施用量最好不超过10 kg/667 m2,要想达到较好的品质,氮肥施用量最好在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菌渣有机肥在花生生产上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单施菌渣有机肥和菌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处理,对新研制的菌渣有机肥在花生作物上进行肥效试验,研究该肥料对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菌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较好,在当地花生生产上以每667m2施用500kg菌渣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效果最佳,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6.2%。施用适宜用量的菌渣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花生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