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视细节、精于色彩描摹是张爱玲小说的一贯特色,对色彩意象敏锐的捕捉、细腻的呈现赋予其小说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意象是张爱玲小说意象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贯穿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风格。《小团圆》是张爱玲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是作家一生情感经历的总结,也是其创作艺术的精彩呈现。在小说文本中,对色彩意象的重视一如既往。拟从色彩意象着手,通过文本细读,抽取出《小团圆》中关于色彩意象的描写,并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张爱玲在色彩使用上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以及色彩意象所体现出的小说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中所书写的市民,具有丰富的人物性格和复杂的人性特征,张爱玲在注重反映他们的人生意义的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受租界文化影响下的上海所呈现出的不同于香港殖民地的居住环境,从而展现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景。租界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租界文化体制下市民化的过程中,而笔者侧重从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来考察她在租界文化影响下如何发现普通市民的生活。她借对市民空间的书写为自己的写作找寻到了自由的空间,为市民书写填充了空白。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在女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下,在当时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下,这些家庭女性在家庭身份、家庭关系、个体选择上都呈现出畸形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琼瑶对是一个对80后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住女作家,她的言情小说可以说是在八十年代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形成了强烈的琼瑶风情.而她小说中所描写的爱情更是影响着很多的少男少女.但是在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中却出现了"反琼瑶"的热潮,并很受人们的追捧.在这些作品中无一例外的批判着当时大受欢迎的小说主角,对琼瑶小说中主角的爱情加以分析,提出了质疑,否认那种虚幻的理想主义爱情,提出在爱情中责任感的重要性.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这主要是人们爱情观的转变产物.  相似文献   

5.
安妮宝贝是最近通过网络走红的作家。笔者通过阐释其小说中虚无主义与家庭观念的矛盾对立,力图揭示现代性历程中个体存在状态的独立与虚无并存的两难境地。同时,从理想之于个体独立所必需的生命主题出发,论述家庭观念在当代中国特殊的语境中作为一种理想资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郝晨阳 《草原》2007,(4):95-96
鲁迅与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坛两位举足轻重的文学大家,为现代文坛塑造了众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群像。家庭寡妇形象群,是鲁迅与张爱玲共同涉及的一个形象群,两位作家都是从封建宗法大家庭走出来,在成长的环境中,在与周围形形色色具有悲惨命运的寡妇接触中,寡妇的凄苦无奈的生活境遇,对他们后来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鲁迅写于1920年6月的《明天》,是他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说过:"女人的思维很有跳跃性,从仰慕到爱慕,从爱慕到结婚都是一眨眼的事。"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对配偶的选择,简·奥斯汀的小说在婚恋这一主题上一直被视为经典,甚至被单身女性视为解读婚姻的必修手册。其小说的主题基本都是与乡绅家庭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有关,作为一位有着特别的生活经历的中产阶级上层社会的女子,简·奥斯汀以敏锐的洞察力仔细的观察着她身边的青年女子在恋爱、和婚姻中的精神成长,并以小说的形式把这些现象真实的展现给读者。其作品以幽默的风格、优雅的结构以及精湛的讽刺艺术而闻名。笔者通过对简·奥斯汀所在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她个人生平经历等方面的考察,透视其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并分析了她对于中产阶级女子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以及她这种婚姻观对于当代和后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不仅是一部描写特定历史时期的史诗之作,更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主要体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美国梦、独立平等的家庭价值观以及信奉上帝且注重社会实用功能的宗教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钟形罩》是美国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唯一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作者青春期精神失常和尝试自杀的经历所改编。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埃斯特在面临事业和家庭的选择时的困境,并保持贞洁的矛盾心态,阐明她的身份困惑。  相似文献   

10.
"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是郁达夫早期作品的主题,自1923年创作《茑萝行》以来,郁达夫小说开始涉及"生的苦闷"的描写,在其小说中出现了"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的哀叹,于是"哭穷"成为他笔下另一类主题。而郁达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个性因素则是造成他"哭穷"之根源。  相似文献   

11.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颇负盛名的家庭小说,小说中的本德伦-家严重缺乏温情和交流,本德伦家的次子达尔是故事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文中就母爱、家庭温暖和认同感的缺失来对达尔的悲剧命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服饰描写艺术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两种服饰描写艺术:简笔和工笔对比描写个体服饰;轻外在衣饰而重在精神的略貌取神描写.并透过这个物质层面的表象,在更深意义上揭示了湘西原生本土文化和健康自然人性被外埠经济毁灭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13.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情感纠葛反映出张爱玲对于爱情的矛盾和其内心的分裂,一方面她嘲笑和否定爱情,对人生抱一种虚无、怀疑的看法;另一方面她又渴望爱情的出现,希望获得男女之爱。《倾城之恋》中范柳原的失败,也就代表着张爱玲理想的爱情与人间有爱的看法的破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相关心理学家也对导致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56名来自于同一所大学的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情况来研究他们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高校教师的多重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分别与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相关,同时有导师、授课、学生这些工作角色的教师更容易报告高水平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然而有着照顾子女的家庭角色的教师更容易经历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另外,根据这个研究,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大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15.
铁凝的两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和《大浴女》的成长主题引发人们关注,虽然这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相差10年,但成长主题是相似的。西方成长小说主要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反映主人公虽然遇到一系列的挫折和成长的烦恼,但自我精神却不断得到提升。然而在铁凝的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是通过自我审视使自我精神逐渐与庸俗相融合的过程。与西方的成长小说相比,铁凝在《玫瑰门》《大浴女》中表现的成长主题更显示了成长过程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6.
原生广告近几年在国内外的飞速发展和强势扩张,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超乎寻常的营销价值,其发展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存在于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发酵的必然结果,另一发面也是广告主、媒体和消费者三方走向结盟的产物,同时也是科技进步的题中之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原生广告也面临着广告伦理、消费者隐私保护和规模化发展等问题和困惑,直面这些问题并有效进行规避才能使原生广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7.
《白马酒店》是阿加莎非常特别的一本小说,它虽不是阿加莎的代表作,但这部小说对于人物关系的澄清,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语言的描写却有其独到之处。而这些恰巧是阿加莎独有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的体现。《白马酒店》中人物的出现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登场的,由人及事,在一个又一个人物登场之后,谜雾也逐渐被揭开,真相也慢慢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1943年4月,23岁的张爱玲在老牌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月刊上连载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在文坛异军突起,立即成为沦陷时期读者与媒体青睐的对象。《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可是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的作品中却显示出了一种与她年龄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9.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小说家,他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形象地刻画了叛逆的反英雄少年霍尔顿。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霍尔顿这一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二战后美国青少年在丰富的物质世界和贫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在霍尔顿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本文从其背景、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等方面对霍尔顿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工程技术角度,深入分析了家庭基站的网络架构,并比较了不同接入核心网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分析部署家庭基站所带来的技术和设计方面需要涉及的问题,明确了这些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后继的研究和工程部署都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