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确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很多优势,针对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与障碍,初步探讨出三峡库区发展精确农业的基本构思,为三峡库区进行精确农业的研究及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林畜牧兽医》2014,(7):62-62
<正>重庆市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三峡库区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专项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方志远院士、许尚忠研究员等13位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农村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项目组织单位和承担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了项目验收会。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郭志伟出席验收会并讲话。"三峡库区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是科技部首批启动的"十二五"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旨在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三峡库区草食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建设,有利于提高三峡水库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自我调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预测评价,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改良梯田,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园区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生态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4.
五结合五综合持续发展见成效—重庆市奉节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探索重庆骆春敏袁天泽位于重庆直辖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县,从1990年开始,锲而不舍地对贫困山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8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成效:资源和环境得到...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科学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因地制宜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对全面推进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三峡库区地形地貌、经济社会指标、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对三峡水库泥沙与水质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划分为3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并对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防治目标、水土保持模式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侯晓慧 《中国饲料》2023,(24):209-212
“双创”背景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与饲料企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为培养适合饲料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有利环境,为高校人才走上创新创业道路指明了方向。通过分析“双创教育”的意义,提高“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在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为饲料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为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双创”背景下,对高校与饲料企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在开设专业课程、建立合作机制、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校企合作等板块,致力于人才与企业对口发展,践行“双创”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农用化使得其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选择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开展消落带植被恢复,是从根本上解决消落带环境问题的理想方案。通过对三峡库区170~175 m高程区消落带种植桑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在库区消落带土地种植桑树,可以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增加库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最终实现库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区消落带土地生态友好型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也随之而来,环境哲学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它的本质思想与环境哲学是一致的。因此,深入研究环境哲学思想,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把握以及促进其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三峡库区山大人稀、耕地少、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特点,分析了发展库区草地畜牧业的巨大潜力和意义,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三峡库区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创建文明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载体;提高民工素质,改善民工环境、保护民工权益和三峡移民精神是库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是我国柑橘种植优势区域。近年来因品种更新带来的柑橘生产成本增加成为三峡库区柑橘发展的突出问题。容器快速育苗成型带果定植技术通过集约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缩短童期加快新品种更新并迅速投产,实现定植当年即可结果,第二年逐步丰产,为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实用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巴州区作为三峡库区上游县,被列为全省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项目区。自2015年9月下旬开始实施以来,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旨在梳理、总结巴州区成功实施133.33公顷退耕还草工程项目采取的新措施、新办法,以供后续的工程建设借鉴,同时,对项目工程的后续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利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桑树在三峡库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芸 《蚕业科学》2011,37(1):93-97
面对生态恢复日趋紧迫的三峡库区,目前最为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实施植被重建工程。桑树以其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突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受到关注。在阐述桑树的生态适应性以及生态作用与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为三峡库区环境治理和缓解人地矛盾服务,同时对桑树在库区植被重建中尚需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注重库区桑树产业化开发的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养猪业既是三峡库区农村的传统产业,又是三峡库区迁居移民后期扶持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峡库区(重庆)年出栏生猪1200万头,约占重庆市生猪出栏量的61%,在增加移民收入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们的肉食品消费中占有重要比重。但三峡库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湿度过大容易滋生许多病原微生物,使哺乳母猪和仔猪都易感染疾病。库区生猪养殖中还存在仔猪饲养管理不当、弱胎、母乳不足、营养缺乏、疾病原因造成腹泻甚至死亡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仔猪成活率,成为当前制约三峡库区养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到养殖户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重庆市种畜场接受三峡办重庆移民局的任务,在三峡库区实施“三峡库区提高洋三元仔猪成活率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库区养猪场(户)调查分析、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采取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提高仔猪存活率,推进库区的养猪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百万大移民是一道世界级难道。移民问题,核心是移民经济发展问题,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这几年国家投入大量的移民资金,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但是随着大规模移民迁建的逐渐结束,移民资金投入将大幅度减少,投资拉动效应必将减弱,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拟就三峡库区如何应对挑战,乘势前进,加速移民经济发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施科教兴渝战略,推进重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革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积极探索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原西南农业大学与石柱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10月签订了"三峡库区石柱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合作协议.以一院一镇一部门"产学研"为载体,本着"全面推进、以点突破、长期坚持、做大做强"的原则,力争在山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健全县镇村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科技综合应用与示范,把石柱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我们遵照县校合作精神,在2003年11月底与石柱县农办、农业局、蚕丝公司的领导、科技人员前往临溪、马武、南宾、大穴等镇乡村社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就石柱蚕业发展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8.
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为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火电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节能减排方案(减少电力拖动中的消耗量、不断降低铁磁和输电线路的损耗量以及适当调节变压器和减少照明消耗量等),从而才能为自身生产经营带来优质的经济效益,并同时为我国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巩固良好的环境基础和能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加强环境监管、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保证我国农业、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手段,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目的。目前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特别是突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探讨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终身学习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