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砷中毒区的分布内蒙古自治区砷中毒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河套平原和呼包平原。五原县位于河套平原腹部,是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92年在胜丰乡首次发现砷中毒病例。随之以病例为线索,五原县防疫站在居住地区的周围村社开展了地方性坤中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县14个乡镇,65个自然村中不同程度地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病村或高砷村。确认了砷中毒病区的存在。主要是饮用水型砷中毒,由于长期饮用含砷过量的水,而导致慢性砷中毒,并呈逐年加重趋势。截至2005年底统计病区人口约7.7万人。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之前,人们对砷、硒的研究集中在它们的毒性上,直至1957年硒、1975年砷才被正式确定为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1938年巴西Moxon等首次发现硒和砷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他们用含11mg硒/kg的小麦和砷酸盐饮水喂养动物证明,亚砷酸盐和砷酸盐能有效地抑制硒中毒。当砷浓度为2.5mg/L时,硒中毒效果明显;而砷的浓度增大到smg/L时,硒中毒效果几乎被完全抑制。这以后,砷和硒的相互作用逐步被展开了研究。1砷与硒间的持抗作用硒与砷括抗的机理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推测可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1.1砷与硒可互相促进排泄Ganther和Baumann(…  相似文献   

3.
离子强度和磷酸盐对铁铝矿物及土壤吸附As(V)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针铁矿、赤铁矿、水铁矿、水铝矿4种铁铝矿物以及性质差异较大的黑土、紫色土和红壤3种土壤,研究离子强度和磷酸盐对其吸附As(V)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0.1、1mol.L-13种离子强度下,矿物和土壤对As(V)的吸附量无明显差异或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大,其对砷的吸附以专性吸附为主。磷酸盐对矿物和土壤吸附砷的影响与其添加顺序及摩尔浓度比有关。水铝矿和水铁矿在这3种添加顺序下的砷吸附量无明显差异,仅在P/As摩尔比较大时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在针铁矿和赤铁矿两种矿物上,先添加砷时的砷吸附量高于先添加磷时或两者同时添加时,且砷吸附量随P/As摩尔比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黑土、紫色土和红壤上,先添加砷比先添加磷或两者同时添加时的砷吸附量均要高,尤其是在紫色土上。随P/As摩尔比升高,土壤对砷的吸附量表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离子强度和磷酸盐对铁铝矿物及土壤吸附As(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针铁矿、赤铁矿、水铁矿、水铝矿4种铁铝矿物以及性质差异较大的黑土、紫色土和红壤3种土壤,研究离子强度和磷酸盐对其吸附As(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0.1、1 mol·L-1 3种离子强度下,矿物和土壤对As(Ⅴ)的吸附量无明显差异或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大,其对砷的吸附以专性吸附为主.磷酸盐对矿物和土壤吸附砷的影响与其添加顺序及摩尔浓度比有关.水铝矿和水铁矿在这3种添加顺序下的砷吸附量无明显差异,仅在P/As摩尔比较大时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在针铁矿和赤铁矿两种矿物上,先添加砷时的砷吸附量高于先添加磷时或两者同时添加时,且砷吸附量随P/As摩尔比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黑土、紫色土和红壤上,先添加砷比先添加磷或两者同时添加时的砷吸附量均要高,尤其是在紫色土上.随P/As摩尔比升高,土壤对砷的吸附量表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利用水铁矿,将其作为土壤砷污染修复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钝化剂,采集湖南石门县三个不同乡镇的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采用连续提取法和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 iffusive gradient in the thin films technique,DGT),研究不同水分模式下外源添加的水铁矿在土壤中稳定性变化过程中对砷在土壤中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在三种不同水分管理模式[100%SWHC(Soilwaterholdingcapacity,SWHC)、干湿交替(D ry/wetcycle,DWC)和30%SWHC]下培养33d后均发生转化,其中在100%SWHC条件下转化速率最快,在三种土壤中的转化率达到16.50%~22.78%,在30%SWHC和DWC条件下最大转化率仅为8.77%和10.96%。添加外源水铁矿后在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两种砷污染土壤中活性态砷浓度均显著降低,并且在100%SWHC条件下降幅最大,在中高浓度的砷污染土壤中降低程度分别达到42.08%和60.75%。但随后在100%SWHC和DWC条件下培养22d后,活性态砷的浓度均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在100%SWHC和DWC两种水分条件下,两种砷污染土壤中弱结晶态铁氧化物结合态砷(F1-As)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并且随着水铁矿的转化而逐渐向更稳定的形态(F2-As)迁移,在30%SWHC条件下F2-As含量没有增加。研究表明,水铁矿在土壤高水分条件下稳定性最差,其次为土壤的干湿交替条件。在两种砷污染土壤中施加水铁矿修复过程中都具有潜在的砷释放风险,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调控土壤水分以保证水铁矿对砷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6.
对草海不同区域沉积物上覆水及孔隙水、附近河流和雨水中砷的含量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估算了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草海出口砷含量为1.59μg·L~(-1),明显高于流入草海的水体端元(平均值0.32μg·L~(-1))和雨水(0.37μg·L~(-1))中砷浓度;草海上覆水中砷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挺水植物区(2.99~3.45μg·L~(-1))沉水植物区(1.79~2.34μg·L~(-1)),垂直分布上无明显变化,挺水植物区上覆水体中的砷以As(Ⅲ)(H_3AsO_3)形态存在,沉水植物区上覆水体中的砷以As(Ⅴ)(HAsO~(2-)_4)形态存在;而沉积物和孔隙水中总砷含量垂直方向上波动较大,规律与上覆水相似,均表现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其中挺水植物区沉积物砷含量为19.86~36.45 mg·kg~(-1),平均值27.84 mg·kg~(-1),沉水植物区沉积物砷含量为13.05~32.32 mg·kg~(-1),平均值19.79 mg·kg~(-1);草海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三处取样点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分别为73.84μg·m~(-2)·d~(-1)和18.99、11.45μg·m~(-2)·d~(-1),均表现为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砷向上覆水释放,揭示沉积物可能是草海水体中砷重要的输入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探讨了绍兴银山贩水稻田砷污染防治的一些措施。结果表明:(1)施用铁、锰和石灰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土壤中水溶性砷含量;铁、锰的加入在土壤淹水的情况下,使产量增加不显著,在搁田的情况下,使产量低于对照:石灰的加入引起土壤pH过高,导致减产68%。(2)搁田能显著提高土壤Eh,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砷和其中的As(Ⅰ)%以及糙米含砷量,并增产22Ⅱ;施用紫云英能显著降低土壤Eh,可增加土壤中水溶性砷和其中的As(Ⅲ)%,使水稻前期生长较差。(3)在砷污染地区。宜种植552、沪红早一号等水稻品种,而不宜种植浙辐802、85—149等品种。(4)在绍兴银山畈,在土壤含全砷70mg/kg和100mg/kg以上时,浙辐802和二九丰的糙米含砷置分别超过了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8.
水铁矿结构稳定性及对砷固定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铁矿是砷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中最常用、最有效的钝化剂。水铁矿等铁氧化物对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并对环境中的砷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但水铁矿在环境中容易转化,极大地影响了其对砷固定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水铁矿的结构及影响其稳定性因素的分析入手,综述了水铁矿与砷的交互作用,探讨其在修复砷污染土壤方面的可行性,旨在为利用水铁矿修复砷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降低农田中砷有效性等角度,对砷污染农田修复和安全利用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应用HPLC-ICP-MS联用技术对饲料中四种形态砷:亚砷酸(AsⅢ)、砷酸(AsⅤ)、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低,线性相关系数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对饲料做了三个水平的添加回收(10μg/kg、50μg/kg和100μg/kg),加标回收率均在78.8%~117%。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可用于饲料中砷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银川平原饮用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银川平原饮用地下水中25种化学污染物饮水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合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饮用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致癌风险值介于国际上最严格风险尺度1×10~(-6)和最宽松风险尺度1×10~(-4)之间的地下水比例为50.6%,大于1×10~(-4)的地下水比例为14.5%,砷、铅、Cr(Ⅵ)、氟等无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大于苯、三氯乙烯、甲苯、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等有机污染物,其中,砷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率分别为47.3%、8.6%,远大于其他物质,是银川平原地下水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高砷地下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黄河近岸及冲洪积平原前缘地区,以天然成因为主,浅层水中砷含量高、波动较大,深层水中砷含量低且稳定;通过改进成井工艺、分层开采承压水和优化开采量等技术手段可实现对高砷风险水体的控制,加强污染源管理和水质监测预警是实现可持续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肠杆菌对蓼科植物镉砷污染土壤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浓度肠杆菌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上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生长、镉砷富集及抗氧化酶系统和非酶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接种肠杆菌显著提高水蓼和酸模叶蓼株高、株质量及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当接种浓度为3.4×107CFU g-1土时,水蓼和酸模叶蓼根际土壤pH降低了0.35个和0.28个单位,根茎叶中的镉和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4~2.74倍和1.21~2.51倍。接种肠杆菌还可以提高叶片中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GSH和PCs的含量,降低O-2和MDA的含量,缓解重金属的毒害。结果表明,接种肠杆菌能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来减轻镉砷富集对水蓼和酸模叶蓼的胁迫,从而提高水蓼和酸模叶蓼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环境中常见的毒性较强的4种砷形态(包括As(Ⅲ)、As(Ⅴ)、MMA、DMA)作为分析对象,建立了甲醇∶水(V∶V=1∶1)为提取剂,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PLC-HG-AFS)联用测定蔬菜中不同形态砷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同时将优化后的方法用于市场上常见的陆生蔬菜和水生蔬菜中砷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06,(12)
贝壳类水产品中含有较多的砷化物,由于这些砷化物都以5价形式存在,对人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如果在食用这些砷含量高的水产品的同时,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可使5价砷转变为3价砷.3价砷就是砒霜,服用后可能引起中毒.因此,在吃水产品时,不要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硅钙钾肥对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玉米吸收镉、砷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方法,以玉米品种迪卡008为实验材料,设置施用硅钙钾肥与不施2个处理,测定抽雄期、开花期玉米茎叶生物量、茎叶中镉砷含量、土壤中的镉砷形态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肥对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没有影响,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抽雄期和开花期施用硅钙钾肥处理的土壤比对照组高0.8个pH单位;施用硅钙钾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抽雄期和开花期土壤中镉可交换态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1.6%和24.3%.同时施用硅钙钾肥也能显著降低镉、砷在抽雄期和开花期玉米茎叶中的累积.研究结果将为硅钙钾肥的推广应用及在保证农产品安全方面提供依据,为受到镉砷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的修复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15.
去年某地曾有89头耕牛,因放牧时误饮含亚砷酸钙(消灭钉螺药剂)的沟水,发生中毒。但经抢救,除因病情严重及药械未能立即赶到,死亡21头外,其余68头都分别于三至六天内痊愈。现报道于后,以供参考。一、临床症状患畜饮用含亚砷酸钙的沟水后,经10—24小时便陆续出现病状:体温37.5℃—38.5℃,结膜充血发绀,鼻、耳、四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培养及室外盆栽实验 ,研究了砷在粘盘黄褐土、红壤 (高肥力、低肥力 )、水稻土上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砷浓度<30mg/kg时对土壤中纤维素的分解有刺激作用 ,砷浓度>60mg/kg 时对土壤中纤维素分解有抑制作用 ;砷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施入有机物料可以减轻砷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四季豆是对砷敏感的作物 ,砷浓度>30mg/kg 时产生明显的中毒症状 ;施入磷肥可加重砷对四季豆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恶性水肿是由梭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变组织发生气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性毒血症。 一、病原 恶性水肿的病原主要为腐败梭菌,水肿梭菌、魏氏梭菌、溶组织梭苗等也可致病或参与致病、腐败梭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其芽胞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物短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地下水和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砷(As)污染,这对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以及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地质活动与人为活动驱动下,砷在环境中不断转化,使得不同形态的砷引发了不同的环境效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移动性和毒性.土壤环境中砷的形态变化与其生物有效性密切相关,同时也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正1中毒原因1)喂食不当造成体内盐分过多。这是引发猪食盐中毒的主要原因,即经常喂食饭店剩菜、泔水等盐分高的饲料;饮用卤水、咸鱼水等盐分高的饮水;单次喂食酱渣、酱油渣、咸肉、咸鱼等盐分含量极高的食物;在饲料配比中盐分控制不当造成盐分过高;"盐饥饿"后直接喂食高盐分饲料;日常饮水供应不足。2)其他病理导致脱水,造成盐分比例过高。一些可以导致机体水分快速流失的病症,如急性腹泻、肠炎等,可在短时间内使机体流失大量水  相似文献   

20.
为砷(As)污染水稻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以及探索淹水条件下砷氧化菌修复As污染水稻土的可能机理。从全国各地As污染水稻土中筛选砷氧化菌,并进行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研究以及As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结果共计分离出6株具有砷氧化功能的菌株,其中一株扩增出砷氧化酶基因(aioA),命名为DWY-1,来自黄石As污染水稻土,经鉴定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 sp.),革兰氏染色显示为阴性,属于兼性自养和兼性厌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和厌氧条件下菌株DWY-1均可以将三价砷[As(Ⅲ)]氧化为五价砷[As(Ⅴ)],且厌氧条件下可将As(Ⅲ)氧化与硝酸盐还原过程进行偶联并从中获得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将菌株DWY-1接种到淹水As污染水稻土中,培育14 d后,孔隙水和土壤底泥中磷酸可提取态的As(Ⅲ)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73.0%和80.0%,总As含量分别降低32.6%和32.9%。综上,菌株DWY-1可作为修复As污染水稻土的潜在菌种资源;在淹水水稻土中,砷氧化菌可以耦合厌氧As(Ⅲ)氧化与硝酸盐还原过程并从中获得能量进行生长,此过程可作为修复As污染水稻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