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鸡消毒,就是在鸡自进舍至出栏的整个饲养期内,定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鸡舍内环境和鸡体喷雾,以杀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运用这项技术,不仅能直接杀灭隐藏于鸡舍内环境以及鸡体表的病原微生物,而且有利于控制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提高舍内湿度和阻止病原扩散。本文结合笔者近10年来在生产中的体会,对怎样提高带鸡消毒的效果谈几点看法。一、全面地对鸡舍清洁消毒进鸡前2~3周,把鸡舍地面、屋顶、墙壁和养鸡设备、用具上的粪便、灰尘等认真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把养鸡设备、用具移入鸡舍内,按每…  相似文献   

2.
鸡舍在进鸡前虽然经严格消毒处理,但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一些传染病,这是因为鸡体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人员、设备、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舍。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创造良好的鸡舍环境,抑制氨气产生,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种鸡场空舍期工作主要是通过对鸡舍内外环境及设备的清洗、消毒和维护,以清除鸡舍及设备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链,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鸡舍的清理、  相似文献   

4.
<正>种鸡场空舍期工作主要是通过对鸡舍内外环境及设备的清洗、消毒和维护,以清除鸡舍及设备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链,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鸡舍的清理、冲刷及消毒工作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带鸡消毒是集约化养鸡场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鸡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鸩舍在进鸡前虽然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但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一些传染病,这是因为鸡体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病原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人员、设备、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台。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创造良好的鸡舍环境,抑制有害气体的产生,杀灭鸡舍内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肉种鸡空舍期是指自鸡群淘汰之日起,到下批进鸡前,一般准备期为8周。空舍期的中心工作是清洗和消毒鸡舍以清除鸡舍及设备上以及周围环境、全部家禽和人类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尽最大可能消除上批种鸡遗留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链,减少对下批种鸡健康、福利和生产性能的风险。空舍期的管理要  相似文献   

7.
李骁驽 《中国家禽》2001,23(17):26-26
带鸡消毒不仅能直接杀灭隐藏于鸡舍内环境以及鸡体表面和呼吸道中的病原微生物,而且有利于沉降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提高湿度和阻止病原扩散。本文就怎样提高带鸡消毒的效果谈几点看法。1 全面对鸡舍清洁消毒进鸡前2~3周对鸡舍进行全面地清洁消毒:首先,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和灰尘,清扫干净养鸡设备和用具上的垃圾和灰尘。然后,用高压水枪把地面、墙壁、屋顶、设备和用具冲洗干净。最后,进行全面消毒。密封鸡舍,可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8毫升福尔马林、14克高锰酸钾熏蒸48小时,熏…  相似文献   

8.
带鸡消毒是指用消毒药液对鸡舍、笼具和鸡体进行喷雾消毒,以杀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带鸡消毒既能有效杀灭鸡舍空气中浮游的各种细菌病毒,降低鸡舍内漂浮的尘埃,又可杀灭垫料中的微生物,减少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净化鸡舍内的空气,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禽流感、鸡新城疫、支原体病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另外,带鸡消毒能还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肉种鸡空舍期是指自鸡群淘汰之日起,到下批进鸡前,一般准备期为8周。空舍期的中心工作是清洗和消毒鸡舍以清除鸡舍及设备上以及周围环境、全部家禽和人类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尽最大可能消除上批种鸡遗留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链,减少对下批种鸡健康、福利和生产性能的风险。空舍期的管理要点主要有制定程序、淘汰种鸡并进行鸡舍清理、鸡舍的冲洗与消毒、监督检查和育雏准备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竹丝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过程,记录了竹丝鸡的育雏管理措施并指出了育雏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在生产实践中能够更好的抓住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1育雏期的管理1.1育雏前的准备1.1.1消毒对鸡舍及鸡舍里的一切设备、用具进行冲洗、消毒,杀灭鸡舍内的一切病原微生物。1.1.2其它工作进鸡苗前一周熏蒸消毒完毕后在鸡舍周围撒上石灰,育雏前1d对鸡舍进行预温(将鸡舍内的温度升到35℃)准备好常用药品、饲料及必要的记录本和报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