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明宜香优2115山区水田直播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直播条件下播种期、密度、追肥量对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区水田直播,随着播种期延后,株高降低,穗长变短,有效穗减少,实粒数与结实率、产量均降低,以4月10日播种的产量723.8 kg/666.7m~2为最高,4月20日播种的产量702.2 kg/666.7m~2居第二位;以密度12500穴/666.7m~2时产量794.8 kg/666.7m~2最高,密度15000穴/666.7m~2的产量739.7 kg/666.7m~2居第二位;追肥量以24 kg/666.7m~2时产量785.3 kg/666.7m~2为最高,产值2827.08元/666.7m~2,投入产出比3.23达最高;追肥量达到32 kg/666.7m~2时,产值2179.08元/666.7m~2,投入产出比降低到2.43;因此,宜香优2115在遵义区域直播栽培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10~20日,最适宜密度12500~15000穴/666.7m~2,最佳追肥量为16~24 kg/666.7m~2。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河套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张杂谷19号'产量的影响,以新抗旱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种植方式(干旱无膜、干旱覆膜及灌溉无膜)和5种密度(4.5万、9万、13.5万、22.5万、45万株/hm2)对'张杂谷19号'稳产和丰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溉条件下,'张杂谷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724.36 kg/hm2。而干旱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同样获得较高产量,与正常灌溉条件下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9万~ 45万株/hm2时,产量普遍提高到7700 kg/hm2以上,最高可达8654.33 kg/hm2。河套地区'张杂谷19号'播前灌溉1次足水、地膜覆盖及种植密度9万~45万株/hm2,可以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吉林地区谷子单产水平,2011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14.77%。张杂谷5号在公顷保苗37.5万株时相比其他品种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公顷产量达7 022.40 kg。该杂交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米质优良,在吉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谷子杂交种单株优势强,适宜的留苗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宁春4号为参试品种,比较沼肥做基肥和追肥不同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做基肥和追肥均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做基肥最高增产达到10%,做追肥最高增产幅度达到8.7%.产量增加的同时,产量构成因素粒质量、粒数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多.建议沼肥做基肥时适宜施用量为1 000~2 000 kg/666.7 m~2,做追肥时适宜施用量为1 800~2 000 kg/666.7 m~2.  相似文献   

5.
以济谷16为试验材料,设孕穗期追施尿素0、5、10、15、20、25、30 kg(666.7m~2用量)7个水平,抽穗后每隔7天测定不同追肥处理济谷16顶四叶的叶绿素含量,成熟期测定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追肥水平间相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追肥水平间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株干草重、千粒重差异均不显著;各追肥处理均提高了产量和单穗粒重,其中以666.7m~2追施尿素10 kg,单穗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比不追肥对照增加17.31%和13.0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对于666.7m~2单产水平在350~400 kg的谷子,孕穗期追施尿素10 kg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限制我国雨养旱作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013在张家口雨养旱作区,研究了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3号在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和15.0万株/hm2)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较为充足条件下,张杂谷3号的主要供水来自于0~100 cm土壤,稀植栽培条件下,其平均产量为6 787.78 kg/hm2,较对照常规品种冀张谷5号(平均产量5 518.43 kg/hm2)增产23.00%以上,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以达到24.10 kg/(hm2·mm),是对照的1.26倍。在张家口雨养旱作区,适宜稀植张杂谷3号杂交谷子。  相似文献   

7.
为发挥谷子在大田生产中的优势,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在延安旱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18.0万株/hm~2时,谷子产量最高,为7 847.40 kg/hm~2。因此,在延安部分地区大田生产中,张杂谷10号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谷子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非常严重的情况下,6个参试品种中有3个品种比对照长农35号增产,增产幅度为1.6%~10.7%,其中,张杂谷10号产量居首位,平均为7 017.0 kg/hm2,比对照增产678.0 kg/hm2,增产率10.7%;抗旱性、抗倒性强,对黑穗病、白发病等主要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张杂谷5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6 604.5 kg/hm2,比对照增产265.5 kg/hm2,增产率4.2%;抗旱性、抗倒性较强,高抗白发病。张杂谷10号和张杂谷5号这2个品种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产量性状好,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全膜双垄覆盖沟穴播条件下谷子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六盘山区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条件下,以陇谷6号为对照,对7个引进谷子新品种进行品种鉴选试验,就其生物学性状、抗逆性以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陇谷11号、晋谷29号等为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其在旱作雨养条件下平均产量超过4 500 kg/hm2以上;且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张杂谷3号表现最好,产量达5 328.55 kg/hm2,增产幅度达到13.6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张杂谷5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4个密度水平(75 000、150 000、225 000、300 000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张杂谷5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在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型,150 000株/hm~2密度下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00.82 g/株,穗部干物质质量为79.94 g/株,叶、茎运转率为24.73%、26.82%,叶、茎对籽粒的贡献率为8.55%、14.87%,产量为7 477.37 kg/hm~2,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3个种植密度,150 000株/hm~2为张杂谷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鸡腿葱新品种莱葱一号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播期、定植密度、追肥水平和培土次数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莱葱一号在山东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适宜定植密度为666.7m2种植22 223株;适宜追肥量为666.7m~2施复合肥(N-P-K为15-5-20)70.0 kg、尿素18.2 kg、硫酸钾17.5 kg,分别于8月上旬、下旬和9月上旬分3次施入;适宜培土次数为2次,分别在8月上旬和9月上旬各1次。  相似文献   

12.
为发挥谷子(张杂谷10号)在大田生产中的优势,开展田间试验为张杂谷10号在延安旱地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本试验通过五种不同的密度处理,结果表明,1.2万株/亩的密度栽培时,其产量最高(产量为523kg/亩),因此,推广张杂谷10号在延安部分地区大田生产中以1.2万株/亩的密度种植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以抗倒性不同的3个谷子品种冀谷31(高抗)、冀谷20(中抗)和张杂谷8号(不抗)为试材,均设土壤施用硅肥0(CK)、300、450、600和750 kg/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施用硅肥对拔节期和抽穗期夏谷根系生长(单株根鲜重、单株根条数)以及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硅肥施用量范围内,施用硅肥对3个谷子品种拔节期、抽穗期的单株根鲜重和单株根条数,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谷子品种对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单株根鲜重及单株根条数均有极显著影响,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在拔节期,3个谷子品种的单株根鲜重顺序为张杂谷8号冀谷31冀谷20,其中,张杂谷8号和冀谷31与冀谷20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单株根条数顺序为冀谷31张杂谷8号冀谷20,其中,冀谷31和张杂谷8号与冀谷20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抽穗期,3个谷子品种的单株根鲜重顺序为冀谷31张杂谷8号冀谷20,其中,冀谷31与张杂谷8号和冀谷20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单株根条数顺序为冀谷31张杂谷8号冀谷20,其中,张杂谷8号与冀谷31和冀谷20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冀谷31与冀谷20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试验施硅量范围内,抽穗期的单株根鲜重和单株根条数均多于拔节期。  相似文献   

14.
研究张杂谷9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可以为其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指导。2011~2012年在张家口地区,从播期、密度、密度与氮肥互作3个方面,进行了张杂谷9号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张家口地区,张杂谷9号的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不同的生态区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播期,其中,暖区和较暖区可在5月中旬播种,冷凉区则须提前至4月中旬~5月初播种;旱地(仅靠自然降水)的适宜留苗密度为12万~18万株/hm~2,水浇地的适宜留苗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密度为18万~24万株/hm~2时,采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施氮量分别为75、150和150 kg/hm~2,或者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施氮量分别为75、0和300 kg/hm~2的施氮方法,谷子产量均能够达到6 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有机水溶肥料料在棉花上施用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次用250 ml/666.7m~2兑水30 kg叶面喷施2次,棉花产量达到152 kg/666.7m~2,比清水对照增产11.8 kg,增产率8.4%,增收165.4元/666.7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玛纳斯县板蓝根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药性分析检测。结果发现,在玛纳斯县使用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板蓝根产量可达415~424 kg/666.7m~2(干重),各项药性检测指标均符合或高于标准。因此,板蓝根适宜在玛纳斯地区大面积推广,产量可达415~424 kg/666.7m~2,经过经济效益分析,纯收入可达1 600元/666.7m~2,比主栽作物棉花纯收入增加600元/666.7m~2。  相似文献   

17.
在平凉旱塬区对引进张杂谷系列6个谷子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张杂谷1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4 400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谷增产11.68%;张杂谷5号折合产量较高,为4 120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谷增产4.57%。2个品种生育期适宜,抗性强,田间表现好,可在平凉旱塬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冷凉区覆膜谷子不同杂交种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山西冷凉区(年活动积温2 600℃)地膜覆盖条件下,对谷子不同基因型杂交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结果差异显著,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与张杂谷10号的分蘖成穗较高,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张杂谷5号的1个基本苗成穗3.82个,张杂谷3号出籽率达81%;分蘖成穗与收获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张杂谷5号、张杂谷10号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达11.72,11.77 kg(/mm.hm2),说明种植谷子杂交种不会引起土壤水分的亏缺。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部分谷子杂交种"库"、"源"失调,生育后期易脱肥,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以张杂谷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施肥量,设6个水平(拔节期沟施KCl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副处理为留苗密度,设5个水平(22.50万株/hm2、26.25万株/hm2、30.00万株/hm2、33.75万株/hm2、37.50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留苗密度对张杂谷8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旨为建立谷子杂交种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施肥量对穗长和穗直径有显著影响,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大;留苗密度对穗长、穗直径、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影响不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谷子穗长、穗直径和产量增加;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加,穗长和穗直径减小,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增加,其中密度在30.00万~37.50万株/hm2范围内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施肥和密度互作试验产量结果,认为在冀中南夏播最利于发挥张杂谷8号产量潜力的栽培方式为:在30.00万~37.50万株/hm2留苗密度下,拔节期施KCl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施尿素225 kg/hm2。  相似文献   

20.
灌浆期喷施赤霉素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外源赤霉素对谷子灌浆的影响,并为激素调控籽粒的粒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浆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测量灌浆进程中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晋谷21号的株高、叶面积明显高于张杂谷5号,茎粗和产量明显小于张杂谷5号。叶面喷施赤霉素可以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张杂谷5号表现为GA3GA4GA2GA1CK,晋谷21号表现为GA2GA4GA3GA1CK。30 mg/L的GA对张杂谷5号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20 mg/L的GA对晋谷21号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