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2019年“二类清查”数据为依据,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分布、林种结构、起源、森林年龄结构、森林的树种组成等森林资源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近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比对以探讨森林资源动态。结果表明,全州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及活立木蓄积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客观说明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双增长”,但在森林经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继续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森林经营策略,提高全州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浅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宝应县于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对辖区内的林地、林木按二类调查的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林地面积、蓄积、林种、树种、龄组结构及森林覆盖率等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关措施,形成合理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最新(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概述了黄龙山次生林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并与上期(199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比较,分别从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林种、树种、龄组结构等方面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对今后森林经营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湖北省近期 ( 1999年 )的二类调查结果 ,列出主要数据 ,概述该省的森林资源现状 ;并与前期 ( 1985年 )的二类调查数据相比较 ,从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林种、树种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 ;还着重对其资源分布、森林结构、林分质量、林业发展潜力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以钦南区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对象,从林地面积、森林蓄积等方面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变化分析。从森林资源分布、森林覆盖率、森林结构、森林质量等方面详细地评价了钦南区森林资源状况,并针对森林资源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参照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关于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方法,对回民区有林地小班森林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回民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2,生态功能等级处于“中”水平。中龄林和近熟林森林生态功能达到“中”水平,天然林生态功能指数高于人工林,自然保护林生态功能指数最高,阔叶纯林与针叶纯林生态功能指数最高,混交林较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平坝县1985年、1995年和2005年连续3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2013年平坝县林地变更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平坝县的林地面积、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均稳步提高,森林资源保持了高速度增长;但也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整体质量和森林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森林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进森林分类经营等措施,以期保障平坝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间过长、资源数据变动大等因素对编制邱北县1996年2000年森林采伐限额,确定合理年伐量的影响,以“连清”调查的蓄积与二类调查蓄积的比值为修正系数,以1981年进行的二类调查结构为依据,对其森林面积、蓄积和生长量等资源数据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结果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邱北县修正后的资源数据与“连清”调查数据验证比值达0.808。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2010年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通过对林地资源各地类面积构成现状、森林质量、生态功能的分析与评价,揭示了影响与制约森林生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分析森林经营活动对森林资源结构的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吉文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及经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内蒙古吉文林业局1997年和2007年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数据资料,在分析2007年森林资源总量、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资源质量、森林生态状况以及森林资源权属的基础上,对1997~2007年的10 a间各类林地面积、各类林木蓄积量、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资源结构、森林资源质量、森林资源数量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家庄市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对石家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评估及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石家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84.98亿元/a;从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看,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分布严重不均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平山县、辛集市、灵寿县、赞皇县、晋州市和赵县等森林资源丰富的6个县(市);从各项服务价值构成来看,调节气候服务价值最大,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排序为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游憩。根据石家庄森林资源现状和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分析和预测了20年间石家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表明随着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的提高,生态服务总价值和人均生态受益价值都将得到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潜在生态功能,在今后应加强森林保护,扩大森林贫乏区造林面积,丰富造林树种,通过森林结构调整提升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生态林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3个代表区域生态林现状,阐述了人工生态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通过间伐造林试验,提出了适合本区特点的生态林间伐方式、适宜树种、整地方法和改造途径,建议对嫩江流域生态林采取封育措施,减少人畜破坏,消除土壤板结层,恢复土壤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充分发挥生态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乌海市治沙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乌海市治沙林场的森林资源特点,参照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关于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方法,评价了乌海市治沙林场的森林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有林地树种丰富,起源均为人工,有17种优势树种,林龄较低;林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1,生态功能等级处于“差”,成熟林生态功能指数最高,为0.44,发挥的生态功能最好,针叶纯林与阔叶纯林的生态功能最低,在以后的造林过程中,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对提高生态功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四川森林资源的概况、现状以及近60多年森林质量的动态变化特点:近20多年来,森林资源迅速发展,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快速增长,尤其以人工林建设为最。但是,森林质量大大下降,良种化程度低;造林密度不合理,普遍偏密;树种组成单一,纯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生长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非常突出。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的建设,实施分类经营,突出生态建设;实行工程化造林,培育目标定向化;优化林分结构,改造残次林分;制定集体林经营方案,建立示范区;坚持政府扶持,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合理经营和保护现有次生林资源等措施,结合森林资源产权的流转,共同提高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从森林质量和生态状况2个方面对森林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乔木林面积蓄积、纯林和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变化以及龄组结构、径级结构、郁闭度等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质量逐年提升;对森林健康状况、天然林自然度、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状况得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凸显。资源评价认为:滇西北森林资源富集,林分质量较高;植被区系类型复杂独特,科研价值高;区位关键重要,生态功能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6.
川西地区处于长江上游及其源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由于森林集中过伐,植被遭到破坏,森林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削弱。为恢复川西地区绿色森林屏障,笔者提出将川西地区纳入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形成合理的林种、树种结构,发挥涵水保土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使川西地区实现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消长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最近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分别为1989年和2009年完成,两期调查都获取了详实的森林资源数据。通过全面对比调查结果,从林地面积、林种结构、林木蓄积、龄组结构、树种组成和森林资源质量等6个方面客观反映了全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现状,并深入分析了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和林种等主要因子的变化原因,总结了全省森林资源的变化特点:①...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中段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太行山中段生态工程中树种选择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适时适树、适的适树的原则。遵循该原则,研究了太行山中段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及各宜林类型组可选择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要求更加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混交林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通常认为,相对于纯林,混交林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产力、增加碳储量,具有更高的生态韧性(抵抗力与恢复力)。但混交林是否必然优于纯林,且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汇、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混交林绝不是简单的树种组合与排列,其结构与生态过程相对复杂。文中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分析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储量、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林经营管理5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关于混交林与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多样,总的结论是,若要得到混交林的积极效应,不能单纯增加树种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树种特性、生态互补、林分结构以及立地和环境的影响。我国混交林研究主要是通过造林实验对比分析生长效果,选择较优混交造林技术。文中最后提出我国混交林研究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对混交林的科学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0.
广西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珠江防护林体系于1996~2000年、2001~2010年分二期建设,共完成营造林49.10万hm2,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使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的生态功能得到增强.文中总结了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建立示范点,带动工程建设等成功经验,分析了工程用地限制条件太严,工程造林树种、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林效益低等问题.藉此,提出了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营林投入,放宽工程用地限制条件,增加造林地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