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14年应用诱捕法,在丽江市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云南松林对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4月是华坪、永胜两个试验点松褐天牛成虫的始见期,5月为玉龙试验点松褐天牛的始见期,6月为丽江市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高峰期,10月为玉龙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11月为华坪和永胜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在丽江市海拔2 000~2 600m的云南松林内,松褐天牛均有分布,随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引诱量随之减少;林缘松褐天牛的引诱量明显高于林内;环境温度条件是影响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海拔800m处通过松褐天牛危害木段林间罩网接入花绒寄甲寄生试验,结果表明:2014年5月28日释放的花绒寄甲卵对松褐天牛平均寄生率为75%,明显高于2015年5月10日的45.5%;2015年5月20日释放的花绒寄甲成虫平均寄生率为69.3%,高于5月30日的51.1%。为提高当年花绒寄甲释放的寄生效果,在泰安地区生产上规模应用花绒寄甲,在海拔800m左右松褐天牛发生的林分,卵首次释放时间可在5月下旬末,成虫在5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饵木诱集观察法、样木解剖调查法和诱捕器诱集调查法,对松墨天牛在恩施市海拔400~1 200 m处的发生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恩施市发生期为4月下旬末~10月中旬;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高峰期逐渐推迟,海拔400~600、600~800、800~1 000 m、1 000~1 200 m天牛羽化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不同海拔高度该虫均为1年发生1代,都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但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不同,低海拔400m处各虫态的发生期要比高海拔1 200 m处提前30 d左右。恩施市为典型的盆地气候,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差异显著,防治适期不一,该研究为该市松墨天牛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危害,选择3种不同引诱剂在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对松褐天牛实施诱捕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最佳引诱剂。试验结果表明,3号诱芯APF-1诱捕效果最好,与其它2种诱芯诱捕效果有显著差异,最大平均诱捕数量达8.8头/诱捕器。7~8月防治松褐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蛀虫种类、主要松蛀虫成虫活动期、种间种群数量比率和种内种群数量垂直分布比率 ,2 0 0 1年 5种松蛀虫成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不同监测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比率。研究结果表明 ,黄山风景区繁衍着 14种松蛀虫 ,主要松蛀虫有 5种 :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松树皮象。其种群数量比率分别为 6 1.6 %、2 7.0 %、5 .5 %、3.8%和 2 .2 %。松墨天牛成虫最高分布区为海拔 16 5 8m的天海景点 ,海拔 318m的白亭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 ,达80 .9% ,诱获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为 2 5 .3粒  相似文献   

6.
南岳高山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海拔800~1000m的南岳高山华山松上松墨天牛种群74%为1a发生1代。26%为2a发生1代。建议把防治工作重点转移到研发取食引诱剂上面来;清理枯死木仍然是当前防治松墨天牛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收集湖北省远安县2019—2020年2个年度不同区域松褐天牛诱捕量数据,利用APF-1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诱捕与监测,采用GIS空间统计,引入核密度分析与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对松褐天牛空间密度分布进行估算和可视化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个月,时间区域为5月1日—10月15日,一年只发生1代,成虫羽化初始期为5月,高峰期为6—8月,盛末期终于10月15。高峰期受海拔影响而推迟,盛末期提前,虫口密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少。研究区域松林范围内普遍存在松褐天牛的分布,核密度分析结果反映区域虫口密度分布聚集性特征,克里金插值结果反映虫口密度连续区域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松褐天牛在松林中的分布不同地理位置区域存在差异,虫口密度以高海拔密度低,低海拔密度高。松褐天牛具羽化周期长、区域分布不均、隐蔽性等特点,难以达到彻底防治。  相似文献   

8.
黄山风景区松蛀虫及携带线虫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山风景区的松蛀虫及其携带线虫的潜能进行了监测研究。辖区内繁衍着15种松蛀虫,主要有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褐幽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L.)和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Voss)。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是黄山风景区内的危险性松蛀虫。松墨天牛最高分布区为海拔1658m的天海景点,海拔320m的白亭景点和700m的温泉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和较高,分别达80.9%和11.3%。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机率和平均携带数量分别达61.3%和3622.0条。褐幽天牛分布于北海、西海和光明顶3个1590~1720m的高海拔景点,分别占种群数量的21.8%、24.4%和25.6%。褐幽天牛携带线虫机率和平均数量分别为51.2%和5128.6条。  相似文献   

9.
作为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最重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已成为控制松材线虫病的重点。明确松褐天牛各虫态在不同地区寄主树干上的分布,对因地适宜地释放天敌昆虫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解剖受害马尾松,结合林间调查,系统地研究了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和蛹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主要分布在树干的2.5 6.5 m范围内,刻槽数量与树干高度和胸径显著相关;松褐天牛幼虫数量与树干胸径关系不显著;多数蛹室位于侵入孔正上方,少数蛹室位于侵入孔下方,两种蛹室数量差异显著;两种蛹室与侵入孔中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93 cm和4.39 cm,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并建立了松褐天牛幼虫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垂直分布模式图。本研究表明了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寄主树木大小的关系,为释放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江西省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选取马尾松林地,悬挂松褐天牛诱捕器,对诱捕效果进行观测,分析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引诱剂类型及松褐天牛诱捕器最佳悬挂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5月上旬和6月上旬松褐天牛活动最密切;两种引诱剂诱捕雌性松褐天牛数量显著高于雄性;在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的影响下,各松褐天牛诱捕器诱捕数量差异显著,诱捕器悬挂在松林的南坡、东南坡、西南坡等向阳面、通风处,诱捕效果最佳,不同悬挂位置诱捕效果:山脊>防火线>林缘>水域周边;在海拔高度200~300 m之间诱捕松褐天牛数量最多;两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引诱效果,F8增强型引诱剂每套诱捕51.44头,APF-1型引诱剂每套诱捕32.61头.  相似文献   

11.
以引种的‘香玲’核桃为试材,对襄阳市保康县不同海拔区域的核桃生长结果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年限下,引种的‘香玲’核桃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在海拔700~800 m呈现最大值,单株冠幅面积和单株结果数量在600~700 m呈现最大值,700~800 m产量最不稳定,病果率在海拔600~700 m最低;在海拔8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树体平均高度、树体平均地径、单株冠幅面积和单株结果数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保康县600~800 m区域是最适宜‘香玲’核桃引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山周边松林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相对虫口数量,探索松墨天牛相对虫口数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在黄山周围中低海拔区域选6片马尾松林设立29个收集点,采用APF-1型松墨天牛化学诱剂和ZM-60型诱捕器诱捕天牛,统计1个月内诱捕数量。以各收集点诱捕天牛数量同7个环境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表明,松墨天牛相对虫口数与林龄、林分郁闭度关系最为密切,与坡位、混交比关系也较密切,而与海拔高度、树高、坡向3个因子关系不很密切。诱捕结果还显示,黄山周围南大门和浮溪林区天牛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市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张家界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已基本摸清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张家界地区目前松褐天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管氏肿腿蜂及其携带球孢白僵菌进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接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的接蜂量(虫蜂比1∶2~1∶5)下,松墨天牛龄期越大,被寄生效果越低,对3龄幼虫的平均寄生死亡率为90%,4龄虫平均为77.5%,5龄虫平均为52.5%。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约1×107个孢子时,对4~5龄松墨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100%;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木段内的松墨天牛幼虫寄生感染死亡率为87.13%。  相似文献   

15.
闽北不同海拔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闽北林区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海拔(160 m、367 m7、85 m、868 m、976 m)林地,进行美国火炬松的引种试验,通过15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海拔对闽北引种火炬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海拔高度的火炬松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生长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海拔火炬松的生长表现为:A868>A976>A785>A367>A160。但闽北引种火炬松的存在较为严重的松梢螟危害,其中以低海拔地区的松梢螟危害更为严重。不同海拔火炬松生长的差异与松梢螟危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云南紫胶适生气候分区、评价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2009—2011年在江西省庐山,应用福建省林科院研制的FJ-MA-02引诱剂进行诱捕松墨天牛成虫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庐山发生期为4月下旬末—9月上旬;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高峰期逐渐推迟,海拔220、550、800 m天牛羽化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旬。通过清除松树枯死木、悬挂诱捕器、施放白僵菌等综合技术措施,3个试验点松树枯死木数量2011年与2009年同比下降了62.0%、60.8%、62.3%。说明引诱剂是监测和控制松墨天牛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不同海拔高度青皮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海南岛不同海拔高度青皮为优势种的群落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共计调查临时样方13个,总面积2 800m2,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对青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及群落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青皮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青皮成树(DBH≥5cm)重要值和群落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相反变化趋势;不同海拔高度青皮成树株数各径级分布均呈倒J曲线分布,但差异较大,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倒J曲线越趋于平缓;成树青皮株数、比例和断面积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青皮平均胸径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14—2015年在霞浦县松城街道马尾松纯林内101~200m、201~300m和301~400m~3个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4个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相同的配套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不同海拔高度的诱虫数量,分析霞浦县内松墨天牛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和设置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2014年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201~300m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极显著(P0.01)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301~400m的诱捕器;2015年设置在201~300m之间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P0.05)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301~400m的诱捕器。霞浦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最佳海拔在201~300m之间。  相似文献   

20.
重庆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重庆1 a发生1代,主要以3~4龄幼虫在受害马尾松木质部的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11月初幼虫开始越冬。各地区因海拔和特殊地理环境的不同,成虫羽化时间稍有差异。松脂掩埋和寄生是导致卵不孵化的主要原因。幼虫蛀入前是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达到48.6%)。种群趋势指数I=18 239.13/1214=15.02。通过对重庆地区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的研究,以期对有效控制松墨天牛的发生危害和松材线虫病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