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大兴安岭落叶松常规育苗为2年出圃造林。随着育苗新技术的发展和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后对苗木的急需,原来常规育苗方法已满足不了大规模森林更新造林对苗木的需要,为此,我们于1988~1990年进行了大棚联作育苗试验,连续3年获得高产稳产。大棚联作育苗技术如下: (1)秋季播种,为使幼芽提早出土,延长生育期,保证第2茬苗木适期播种,于秋季土壤5cm处温度稳定在3~5℃、尚未结冰时播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sibiricaleded)是阿尔泰山林区生长的主要树种,约占林区的82%。它具有喜光,萌发快、深根、抗旱、耐寒、耐瘠薄、生长快、病虫害少等特性。由于缺少技术,落叶松当年造林成活率较低,各场造林积极性不高,制约了阿尔泰山林区落叶松进行大面积造林开展。经过多年造林实验、总结,要进行落叶松大面积更新造林,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技术要求。1出圃苗的选择和出圃前苗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1.1更新苗木应选择1-3或2-2,苗高在40cm~50cm移植苗为宜,苗木越大成活率越低,苗木过小延长管理年限,加大管护费用和抚育费用。1.2出圃苗,在前…  相似文献   

3.
出圃的苗木应达到枝条健壮、芽眼饱满、根系发达、侧根多、无病虫害。起苗一般在苗木的休眠期。落叶树种从秋季落叶开始到第二年春季树叶开始流动以前都可进行,秋季起苗应在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进行,起苗后及时载植,翌春能较早开始生长,而且成活率高。春季起苗最好在芽苞开放前进行,否则会大大降低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高寒山区仁用杏育苗的关键是砧木苗的培育。如果播种当年秋季砧木苗粗度能够达到嫁接标准,可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一样,两年培育良种仁用杏成品苗。采用家杏种子播种育苗,砧木苗高、径生长比山杏快,当年秋季基本上可以达到芽接标准;秋季播种优于春季播种,秋播苗木出土早、出土时间短,苗木整齐,且生长期延长,当年秋季94%的砧木苗可达到芽接标准;苗木摘心对促进砧木苗粗生长有很大作用,以速生期摘心两次效果最好;苗木速生期进行叶面喷肥效果显著,最佳选择为0.5%尿素+0.5%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甜橙柑橘苗育苗方法,从播种到苗木出圃一般需要3年,即1年育砧木,2年排苗嫁接,3年育苗出圃。育苗期长、费工、见效慢,不利于甜橙苗的快速繁育。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快速繁育甜橙柑橘苗技术,改3年育苗出圃为2年育苗出圃,改剪砧嫁接为带砧嫁接。实现了当年秋季播砧木种,春季排苗,秋季嫁接,第2年8—9月份出圃甜橙柑  相似文献   

6.
基肥是调节土壤养分、增加土壤肥力、缩短苗木培育期、提高苗木质量和成苗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不同基肥种类对促进苗木生长的情况,我们在吉林市松花江苗圃对落叶松播种苗圃地,用人粪尿等多种有机肥和  相似文献   

7.
《热带林业》2000,28(4):179-180
苗木出圃是育苗的最后一道工序,包括苗木调查与统计、分级、包装运输等内容。桉树苗木经过全光照培育(炼苗),待苗高至一定高度时可出圃造林,在出圃前15天再追肥一次。并且在出圃前10天将成活的苗再进行一次按苗木大小的分级排列整理。选择Ⅰ、Ⅱ级苗木出圃,余下较小的苗木再继续管理成合格苗。桉树扦插苗从开始扦插到苗木可以出圃造林在夏天约需60天,冬天生长稍慢约需70天。实生苗从播种至出圃需80~100天。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播种育苗前的种子处理林泽民,姜敏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多数成林皆为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属乡土树种,适宜本地区的造林绿化,无论春季造林,雨季补植,还是秋季造林都需要大量的落叶松苗木。为了能够培育出大量的优质壮苗,在落叶松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几项关键...  相似文献   

9.
冬枣腹接技术当年播种的酸枣和小枣归圃砧木苗生长缓慢,芽接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有相当一部分砧木苗达不到嫁接的粗度要求。对于这些砧木苗,河北省黄哗市农林局刘金峰翌春采用腹接法嫁接,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等优点。秋季出圃时,与前一年的芽接苗生长一致。其技...  相似文献   

10.
苗龄小议     
李基平 《云南林业》2005,26(2):19-19
苗龄,即苗木的年龄,在育苗造林活动中常以此来表明苗木的大小和培育时间的长短。据《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的解释,苗龄是“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苟龄单位”。按《造林学》的描述,1个年生长周期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硬化期等4个时期,如果某一树种苗木经历了这4个时期即为1年生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