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分别检测速溶茶的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速溶茶咖啡碱的加标回收率为96.7%~99.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7%,准确度和精密度均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且检测效率也相对较高。此外,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速溶红茶、速溶绿茶及速溶乌龙茶的咖啡碱含量,得出这2种检测方法结果间的数据转换系数分别为0.767、0.596、0.827。  相似文献   

2.
吉林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方法并研究吉林人参中木质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经典的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人参木质素特征吸收峰在268nm。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适合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结论:吉林省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份的人参所含木质素的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茶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分析方法通常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的实验手续一般比较繁琐,影响因素较多,分析速度也较慢,难以适应现代研究工作的需要。应用伏安法测定茶叶咖啡碱,迄今未见报道。作者采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咖啡碱,对咖啡碱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了各种茶叶样品处理方法,找到了咖啡碱测定最佳体系,应用于不同品种茶叶咖啡碱含量的测定,结果良好。试样处理好后,几分钟内即可测出结果。方法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价廉,可作为茶叶中咖啡碱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朗伯--比耳定律,利用排除法,确定太阳散射光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铝是人体非必需的无害元素,但茶叶中的铝含量高于一般食品,且随着茶叶成熟度的下降,铝含量不断增加。人们担心过量饮茶会导致铝在体内聚集,对脑神经造成障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饮茶是否有益健康。茶叶中的铝主要来自土壤、水源和空气等,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就已将铝作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铝测定方法很多,有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等。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中铝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为4.784 mg/g,加样回收率为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2.0%.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查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的一种手段,适用于大豆及其保健品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锰是茶树体内某些蛋白酶和氧化酶的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和咖啡碱的形成,因此它是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必要的微量元素。茶树体内锰含量多少无疑要影响其生理代谢和发育,影响茶叶品质。为了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测定茶叶中的锰含量,我们研究应用了目前发展较快、用得较广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组成复杂、干扰严重的样品也易消除干扰,得到比较满意的精度。一、仪器与试剂 1.设备:WYX-40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锰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  相似文献   

8.
四种豆子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波长、不同乙醇浓度、实验室条件等对大豆异黄酮测定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找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最佳条件,测定提取的黄豆、红豆、绿豆、黑豆中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并对其含量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相似文献   

10.
发酵处理对大豆中总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力剑  黄芸  詹文红  窦玉红  魏春娥 《大豆科学》2007,26(4):588-590,596
以大豆及其发酵制品--淡豆豉为试验对象,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与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784 mg/g、9.884 mg/g,结果表明发酵处理使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刺玫果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刺玫果中总黄酮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芦丁在8~48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108x+0.1647(r=0.9998);刺玫果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87%,刺玫果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1.820mg·g~(-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刺玫果中总黄酮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刺玫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西洋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茶叶中的邻苯基苯酚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甲醇:水(7:3)作为萃取剂,萃取方法选择超声波萃取法,萃取出茶叶中的邻苯基苯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邻苯基苯酚标准曲线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对萃取剂,缓冲液,最适宜p H值等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邻苯基苯酚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加标回收率在90.1%耀91.2%之间,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该研究为通过超声波萃取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测定茶叶中邻苯基苯酚,并且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反应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绿原酸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绿茶、古丈毛尖、依波绿、油茶等四种茶叶的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波长为328nm,线性方程为C=0,4625A 0,0017,相关系数r=0,9998,回收率为92.849%,绿茶中含绿原酸最高,达0.22%;油茶最低,为0.10%;二者相差2.2倍。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为了研究我国红碎茶品质水平和全国四套样的地区品质特点,今年年初,我们受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的委托,对来自广东、广西、上海、云南、湖南等省茶叶公司提供的红碎茶样,以及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的茶样,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化学鉴定和感官审评。全部样品,包括国外样均系一九七八年产品,国内样全为高档。测定多酚类(改进乐文泰尔法)、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分光光度法),咖啡碱(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化学成分,并根据中国茶科  相似文献   

16.
郭炳莹 《中国茶叶》1990,12(3):24-25
测定茶叶中咖啡碱的方法已有大量报道,仅比色测定法就有十多种之多,此外还有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重量法等等。但通观所有的分析方法,均是样品提取后都要经过若干纯化步骤,因此不仅操作复杂,而且试剂用量也较大。例如,醋酸铅紫外分光光度法(国标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NY525—200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肥中全磷含量,通过对测试过程中随机效应与系统效应的分析,计算出两种效应对测试过程中所导致的不确定度,并评估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该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在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工作中有较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摘乌牛早、南山白毛及紫娟等3个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为原料,分别直接烘干及加工成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分析茶叶中的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及其加工的茶类产品中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不同.南山白毛绿茶(NL)儿茶素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人参中总皂苷含量的测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按照《GB/T 19506-2009》附录B的实验方法,对人参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检测,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并对各分量进行合成。结论实验室使用该方法对人参中总皂苷含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3.78%,误差范围小,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20.
甘蔗果酒多酚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Folin-Ciocalteu比色法(F-C法)、Folin-Denis比色法(F-D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同方法测定甘蔗果酒中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含量较纯的多酚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回收率可达99.80%,无需显色,测定过程方便快捷;对于组分复杂的多酚物质,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造成测定结果偏高,采用F-C、F-D显色法测定更为适宜,二者回收率都在6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