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为害性枣炭疽病俗称焦叶病、烧茄子病、苦枣病。果实近成熟期发病,感病后的果实提早脱落,未落病果味苦,失去食用价值。一般年份该病可导致产量损失20%-30%,重发年份损失高达50%-80%,是枣园致命性病害之一。2 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2.
枣缩果病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学平 《落叶果树》2003,35(6):51-52
以5年生梨枣为试材,应用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和硼肥进行防治枣缩果病的试验。初步认为,在果实未熟期枣缩果病由真菌侵染所致,在果实成熟期主要由细菌侵染所致,缺硼会加重缩果病的发生。害虫危害有利于细菌侵染,后期应使用杀虫剂。采用花前喷硼肥,再于果实生长中、后期使用真菌杀菌剂加细菌杀菌剂加杀虫剂喷雾防治枣缩果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在各枣区均有发生。果实近成熟期发病,常提早落果,品质下降,严重者失去经济价值。该病除枣外,还可侵染苹果、桃、杏等树种。1症状1.1果实果实发病后,在果肩或果腰受害处,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  相似文献   

4.
<正>枣缩果病俗称雾抄、雾掠,是我国北方枣树的一种严重病害,严重发生可减产30%~50%,诱使果柄形成离层,果实瘦小且提前脱落,果肉发苦,糖分下降,直接影响枣果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赞皇大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枣锈病又名枣雾,是枣区主要病害之一.除为害枣外,还为害酸枣.此病在我国枣区分布普遍.由于枣锈病为害叶片,在果实近成熟期,受害叶片开始大量脱落,导致枣果在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时即失水皱缩、果实干瘦、甜味大减并发生落果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控制这一病害发生蔓延,作者于2002~2003年,对此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梨枣缩果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红秀 《落叶果树》2002,34(3):27-27
梨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 ,染病枣果中部一面萎蔫 ,皱缩畸形 ,病部变红 ,病果早期脱落。近年来 ,在运城市各梨枣产区大面积发生 ,产量损失一般为 1 0 %~ 3 0 % ,最多达 5 0 %。目前对枣缩果病的发病原因认识不一 ,有的报道认为可能是细菌侵染所致 ,笔者用 5 0 0~ 80 0倍DT和抗枯宁 5 0 0倍液进行防治 ,但效果不明显。根据调查 ,我们认为梨枣缩果病是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依据有三 :第一 ,枣果之间不传染 ,不是侵染性病害。第二 ,矮化密植枣园发生严重。梨枣是运城市近年来发展面积最大的品种 ,且均属矮化、密植、早果早丰栽培模式。在早…  相似文献   

7.
 ‘元氏1号’是从河北省太行山‘婆枣’产区选育出的抗枣缩果病、裂果病的优良枣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13.7 g,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0.7%,最高可达34%,可滴定酸0.64%,酸甜适口,鲜干兼用。果实有核,核内种仁饱满,含仁率91%。在河北省太行山枣区10月中旬成熟,丰产稳产,抗缩果病、裂果病,适于在河北省太行山枣区及其他枣适生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正1症状枣炭疽病主要侵害果实。果实受害后,最初在果肩或果腰处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后连片,呈红褐色,引起落果。病果着色早,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能长出许多黄褐色小突起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分泌粉红色物质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病果味苦,不能食用。轻病果虽可食用,但均带苦味,品质变劣。果实初期一般不脱落,但在后期或病斑较多时往往易腐烂而脱落,少数干缩为僵果挂在树上。发病严重时损失高达50%~80%。2发病规律枣炭疽病菌随风雨飞溅传播或昆虫如蝇类、蝽象类、叶蝉类等带菌传播。此外,刺槐也可染病并携带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霜霉病是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主要的葡萄叶部病害,它不仅侵染叶片,还侵染果实。葡萄感病后,可导致叶片早期脱落,果实品质变劣,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1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发病,初期呈现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展为淡黄色多角形病斑,直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疮痂病又叫溃疡病,是近几年流行的病害。它侵染冬枣叶、枣吊、枣头等部位,致使枣吊断裂,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花蕾不能形成,叶片大量脱落,直接影响坐果率。经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郑继法教授及滨州市植保站刘俊展研究员研究鉴定,认为细菌性疮痂病病原菌为3种类型:1)黄  相似文献   

11.
<正>1枣缩果病症状枣缩果病是我国各大枣区果实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后,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剖开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病斑外果皮收缩。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提前脱落。果实瘦小,病斑果肉色黄、发苦,糖分总量下降。感病后,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脱落。感病期若阴雨连绵或遇上间断性晴雨交替及高温高湿天气,该病往往会暴发成灾,造成毁灭性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细交链孢菌侵染枣果实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白熟期‘蜂蜜罐’枣的果实为材料,人工接种细交链孢菌,分别在接种0.5、1、2、3和4 d后取样,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病原菌诱导的差异表达的c DNA消减文库。【结果】PCR鉴定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200~900 bp。随机挑选2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BLASTx在Gen Bank Nr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118个Unigenes。对这些ESTs进行功能分类发现细交链孢菌侵染下诱导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细胞内的多种代谢和应答过程,其中包括抗病/防御类、信号传导途径类、新陈代谢类、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类及细胞结构的组成等,尤其以抗病/防御类基因所占比例最大(27.17%)。【结论】通过SSH研究了缩果病病原侵染果实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到一些与枣缩果病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及今后筛选防治枣缩果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早期落叶病是苹果生长期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侵染性病害,易感品种也可侵染叶柄及果实,主要有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灰斑病及轮斑病等,其中以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危害性最大。近年来,该病在陕西宝鸡地区苹果园发病率较高,年年都有发生,雨水较多的年份往往偏重发生,7-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大量提早脱落,  相似文献   

14.
正危害冬枣的病害种类较多,下面笔者列举一些常发病害,并总结经生产实践的有效防治措施,供果农参考。1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侵染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处,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浸状点,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后连片,呈红褐色,引起落果。防治措施:(1)彻底清扫果园,清除落地的枣吊、枣叶、僵果,摘除树上老枣吊,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集中烧毁。(2)秋季追施有机肥,花期  相似文献   

15.
枣缩果病俗称“束腰病”。近年来随着秋季降雨量的增多,在我县枣区大发生。枣果受害后,未熟即脱落,不能食用。发病轻者20%~30%枣果脱落,严重者全树枣果落光,病果铺地,惨不忍睹,已成为我县枣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掌握此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笔者从2003年以来,对此病进行观察和  相似文献   

16.
<正>枣树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该病大流行时,轻者红枣减产,重者绝产绝收。1症状该病是枣果着色期发生的病害,主要危害枣果,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枣缩果病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实以后,一般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和脱落几个阶段,但也不完全如此,枣果生长前期发生缩果病,病  相似文献   

17.
马莲小枣炭疽病与缩果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症状与危害炭疽病侵染枣果后,枣腰最容易受害,最初变为淡黄色,进而出现水渍状斑点。斑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连片呈红褐色,造成果实早落。早落的果实枣核变黑。天气潮湿时,在病斑上形成黄褐色的小斑点,病果果肉变褐,味道发苦,重者在晒干后仅剩下果核和丝状物连接果皮,不能食用。炭疽病枣果果肉糖分低、品质差,多数不  相似文献   

18.
答安徽省定远县读者王光荣枣果炭疽病和褐斑病是我国红枣主产区枣树的重要病害,且呈现严重的流行趋势,流行年份病果率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现将其病害的发生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便枣农朋友进行病害鉴别和防治。1枣果炭疽病1.1症状特点炭疽病主要危害枣果,俗称烧茄子病。病果发生部位一般在果肩或腰部,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黄褐色斑点,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后连片呈红褐色,最后果实提早脱落。早落的果实枣核有变黑现象,病果果肉变褐、含糖量低、味苦、品质差,重者不堪食用。多数炭疽病…  相似文献   

19.
1症状 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壳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浆烂型烂果病。表现为枣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20.
枣缩果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褐腐病、干腰缩果病、雾抄病、烧茄子病等.近20多年来,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研究结果之间很不一致,对致病病原目前尚未统一认识,其侵染和侵染后的相互关系、发病的内因等,尚待继续研究.近几年来,运城枣区发病有上升趋势,成为影响红枣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