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园综合体利用茶园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开展旅游项目,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在发展茶园旅游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茶园综合体应完善茶园综合体产业结构和设施配套,重点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从而实现茶园传统经济模式向新兴产业的转化,让茶园旅游市场走出一条高品位、差异化、特色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人们对茶园需求不仅局限于采摘茶叶,而是观光科普、互动娱乐的新型旅游形式,所以要调整茶园结构,合理规划设计,茶园由单一的生产基地功能,转变为游乐性丰富的观光园。茶园景观设计离不开园林设计相关内容,无论是在茶园的种植还是功能分区等方面,都需遵照景观设计相应的原则。从茶园景观的概念、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研究以及开发和管理研究入手,梳理茶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低产茶园是指单位面积内,茶叶产量相对较低的茶园。它主要包括衰老茶园和未老先衰茶园。就目前来讲,凡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千克干茶的茶园均属低产茶园。 对低产茶园的改造,主要应从改园、改冠及改植换种、改善管理等方面进行。其中,改园是基础,改冠及改植换种是关键,改善管理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茶园病虫害,对其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园的病虫防治的基本原则与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刻结合百色茶园管理实际,指出茶园生态环境失衡与茶园栽培技术落后是当前茶园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加强茶园栽培技术,完善茶园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对策,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咸宁市1977~2007年的茶园面积变化数据收集,利用动态度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对茶园面积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利用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从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咸宁市茶园面积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咸宁市茶园面积总体上呈现萎缩趋势。在空间上,咸安区和崇阳县茶园面积萎缩最快,通山次之;嘉鱼、赤壁市和通城县的茶园面积变化相对较慢,嘉鱼县反而略有上升。影响咸宁市茶园面积变化驱动力因子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其中茶园经济效益低、茶叶内部结构不合理、深加工技术差等起主要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咸宁市茶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小叶种丰产茶园树冠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茶园的甜冠高度与茶叶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密植免耕茶园树高与茶叶疸关系不浣茶的二级分枝密植茶园的一级分枝数分别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主干粗细和一、二级分枝粗细,却没有多大变化差异,密植茶的蓬宽,覆盖度、单位面积上生产枝密度、叶层厚度1、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已采芽叶数和萌动分别与产量显著和极正相关。通过直线回归方程得出密植茶园丰产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无公害茶园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无公害茶园的施肥原则、常用肥料,以及无公害茶园施肥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仿古茶园是指仿照古茶园特点(如环境条件、品种密度等)建设和管理的茶园。目前普洱市已建成 10万余亩仿古茶园。仿古茶园建设为普洱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命力,使古茶这张名片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为茶区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本文从仿古茶园选择、留养茶树的选择、仿古留养茶树的修剪、仿古茶园环境维护.仿古茶园耕作、仿古茶园施肥、仿古茶树茶叶采摘、仿古茶园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使仿古茶园建设和管护者能以借鉴和应用,也能在同行内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介绍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包括园址选择、茶园规划、茶园建设等方面内容,并对常规茶园向生态茶园转换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为茶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茶园复合栽培的农学与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复合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古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森林土壤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与氮磷钾养分分析和土壤微生物类群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在4.30~4.75之间,南糯山茶园和景迈山现代茶园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森林土壤,布朗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也显著高于现代茶园,并且各茶园土壤的CEC均显著低于森林土壤;3座茶山古茶园土壤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现代茶园;茶树种植年限对茶园土壤pH值,CEC和各养分质量分数没有一致性影响规律;茶园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普遍高于森林土壤,并且微生物的总数量:现代茶园高于古茶园,但各微生物数量与茶园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植茶和植茶年龄的增加并未加剧茶园土壤酸化,茶园土壤酸化可能与土壤钾素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与现代茶园相比,古茶园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低强度生产模式和较小干扰栽培管理是古茶园土壤肥力持续利用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将为现代茶园土壤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园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近些年,茶园景观的规划建设发展迅速,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效能。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阐述茶园景观的相关概念,并从茶园景观概述、茶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茶园景观营建与管理3方面综述茶园景观的研究进展,对茶园景观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于2021年以南平市建阳区12个乡镇、街道的17家茶企中选择30个代表性的茶园土壤为对象,全面调查了解建阳区茶园土壤健康状况,以期为建阳区茶园土壤合理安全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本文作者对30个代表性的茶园土壤耕层进行采样,并检测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pH、交换性铝、交换性氢、CEC、土壤容重及耕层土壤重金属Cd、Cr、Pb、As、Hg,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茶园土壤的肥力、结构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建阳区茶园酸化土壤(pH<5)占比90%,不适宜茶树种植的严重酸化土壤(pH<4)占10%,阳离子交换量中上水平仅占10%,土壤结构偏紧以上占76.7%。土壤有机质整体状况较为良好,磷元素丰富,应加强外源氮、钾元素,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土壤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养分呈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与多个养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在安全范围内,铬与铅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砷呈显著正相关。从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要求看,建阳区茶园土壤酸碱度、结构和肥力仍有待改良及...  相似文献   

15.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一种植的常规茶园和天然林下的古茶园茶叶萌芽期小气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古茶园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蔽,减弱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冠顶光照强度远小于常规茶园和旷地;并且造成古茶园昼间的树冠附近热力效应呈现负值,降低了茶树近旁气温;而夜间的热力效应呈现正值,起到保持茶树近旁的气温的作用.常规茶园由于没有其他树木的遮蔽,其光照强度与旷地接近,导致白天茶树近旁气温高于旷地,而夜间低于旷地,显示了不同种植方法对茶树近旁气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水汽压常规茶园昼问高于古茶园,而夜晚低于古茶园;相对湿度则是昼间常规茶园低于古茶园,夜晚高于古茶园.由此可知,古茶园光照较弱、昼间平均气温低、夜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较小,湿度适中,适合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体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茶叶品质的提高,乃是古茶园能够长期维持较好品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对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后,增加了茶园植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有利于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可避免某一种害虫的大发生。种草园与不种草园相比,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类群的数量比例明显增加,对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8月,在茶叶生长茂盛期对云南省腾冲县蒲川乡3种不同茶园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茶园共发现60种昆虫。生态茶园的昆虫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普通茶园,而优势度指数则低于普通茶园。茶园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紧密相关,多样性越丰富,其稳定性越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茶园害虫的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源 《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75-175
通过介绍茶园建设技术,包括园地选择、茶园规划、茶园地垦辟和茶苗种植等内容,以为贵阳市高标准茶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遮荫管理对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不同遮荫管理下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是有差异的,其群落种数之比依次为1∶1、1∶1.25和1∶1.57,个体数之比依次为1∶0.97、1∶1.04和1∶1.03;其中,高遮荫度茶园与无遮荫茶园中主要天敌蜘蛛的个体数量表现出差异显著性;高遮荫度茶园中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数量显著相关,对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控制作用尤其明显。结果表明,茶园禁用农药且茶园中植物相丰富,形成遮荫环境,有助于涵养天敌,增加蜘蛛等天敌数量和种类,有利于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暴发。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茶园的概念与要求、生态茶园试验研究与推广、生态茶园到有机茶园的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同时对云南茶区生态茶园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