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种间杂交品种‘金艳’及其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和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果实生长发育特征。【方法】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保存的种间杂交品种‘金艳’、父本中华猕猴桃雄株对应的雌性品种‘金桃’和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为试验材料,定期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淀粉、还原糖、总糖和总酸的含量,运用Exce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艳’果实单果质量的变化与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相近,呈现3-4次增长高峰,而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单果质量变化呈典型的双"S"型曲线;‘金艳’与2亲本果实的硬度和酸含量总体趋势是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只是‘金艳’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硬度整个发育中有3个明显的峰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只有2个峰值;‘金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变化曲线与两亲本相同,前期趋于稳定,至成熟前的2个月开始进入迅速增加阶段;‘金艳’和2亲本一样,均于谢花后约55 d果实开始积累淀粉,‘金艳’于谢花后165 d达最大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均于谢花后155 d达到最大值,以后迅速下降,回落到谢花后55 d的水平;比较同一品种果实的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变化,显示了2者的消长关系,在淀粉前期积累阶段,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变化小,而到淀粉后期降解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含量迅速上升。【结论】种间杂交品种‘金艳’果实生长发育变化更偏向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而果实质量远超过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酸含量远低于毛花猕猴桃‘6113’和中华猕猴桃‘金桃’,具有典型的超亲效应。  相似文献   

2.
毛花猕猴桃     
<正> 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别名毛桃、毛阳桃、毛冬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据我们分析测定,每100克鲜果中含维生素 C644.32—926.50毫克,相当于温州蜜柑的26倍多,为中华猕猴桃的1.5—9.3倍左右。毛花猕猴桃为藤本,老枝无毛,皮孔明显,幼枝密生银灰色柔毛  相似文献   

3.
毛花猕猴桃果实是一种营养素高度集中的天然产物,是一种极好的营养食品原料,其果实理化性状及加工适应性均表明果实适应非整果型加工,尤其适应果汁饮料加工。为此我们进行了毛花猕猴桃果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解决果实最佳采收期、热烫、草青味脱除、色泽调理等几个工艺技术难题,现将几年来工艺技术研究结果汇总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原料毛花猕猴桃果实采自宁化、顺昌两县山区。二、分析方法1.总糖:铁氰化钾滴定法(以转化糖计)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套袋对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白色单层袋和外黄内黑单层袋在花后30 d对毛花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果实生理成熟期取样测定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各指标。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均能有效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提高果实硬度;白色单层袋显著提高了果实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外黄内黑单层袋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套袋处理均使果实叶绿素a和叶绿素b降低,外黄内黑单层袋处理的叶绿素下降更多且使类胡萝卜素下降;套袋对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及干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建议毛花猕猴桃生产中,采用白色单层袋进行套袋。  相似文献   

5.
2个猕猴桃观赏新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娇是我们1985年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雌性优良品种武植3号作母本、以毛花猕猴桃(A.eriantha)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猕猴桃雌性观赏新品种。超红是我们1988年以毛花猕猴桃(A.eriantha)优良单株作母本、以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添加少量毛花猕猴桃(A.eriantha)花粉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猕猴桃雄性观赏新品种。2个新品种5—10月多次开花,花瓣玫瑰红色,艳丽。江山娇花、果并存,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5.0g,最大单果重39.0g,果皮深褐色,密生灰色茸毛。超红花量大,花粉多,花粉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6.
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武功山境内的7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果实表型性状、SSR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布的猕猴桃属品种测定标准对供试材料的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参照猕猴桃遗传连锁图谱,选用分布于中华猕猴桃基因组中的70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0对引物中,21对引物成功扩增出多态性片段。随机采集的7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中,其果实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分为果实圆形和椭圆形混合组、果实椭圆形组以及果实圆柱形组。21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共检测出127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在2 ~ 12之间,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6.04个等位位点。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5306 ~ 0.9252。GS值在0.65水平上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划分成Ⅰ、Ⅱ和 Ⅲ 共3个组,这与果实表型性状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些遗传变异丰富的种质资源可为猕猴桃育种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华特’是从野生毛花猕猴桃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1997年在温州泰顺毛花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中发现了果实性状优良的株系。1998年3月取优良株系枝条高接到毛花猕猴桃植株上。2000年‘97-4’嫁接株结果表现出果实大的特点。2001年扩繁和生产性试种。2003--2005年观察其结果性状稳定,果实整齐,丰产性好,果实大,抗病,耐高温。2005年将其定名为‘华特’.2008年获得中国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CNA20050673.0。  相似文献   

8.
<正>华特猕猴桃原产地在浙江泰顺,又称白猕猴桃、毛花杨桃、白藤桃、白毛桃,为野生毛花猕猴桃,经实生选育而来。属木质藤本,长5~9 m。茎枝髓大,白色,片状,叶缘有刺状齿。5—6月开花挂果,花开粉红,花香四溢。庭院种植极具观赏价值。果实长柱形,裹着厚实的白色茸毛。如不搭架果实见不到太阳,茸毛即变为棕色。果皮极易剥离,剥后整个果肉呈深绿色,口感以甜为主,酸甜适口。单果质量82~94 g,最大130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更好地对江西省境内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资源进行评价。【方法】对野生毛花猕猴桃118份资源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级。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包括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干物质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7项指标,根据K-S正态性检验及频率分布对数量性状进行分级。【结果】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3.65%;可溶性固形物最小,为11.91%。经K-S正态性检验,大部分性状呈偏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5级数量性状分级标准,每个等级提出2份不同区域种质作为参照。【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毛花猕猴桃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中华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抗性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除耐寒力比毛花猕猴桃强外,耐高温、耐涝、耐旱和耐土壤酸度的能力均比毛花猕猴桃差。用毛花猕猴桃作砧木,可以增强中华猕猴桃的抗性,扩大栽培区,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易剥皮新优系"YH-3"母树来源于江西省宜黄县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优株,系从野生毛花猕猴桃群体中的自然变异选育而成。该优系具有花瓣粉红,果面白毛,果肉墨绿,易剥皮,维生素C含量高等显著特征,表现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丰产稳产,果实均匀,商品果率高,果实10月下旬成熟,耐热抗旱,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毛花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间果肉色素的变化规律及呈色原因。【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为试材,进行果肉色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果实发育阶段果肉色度稳固上升;叶绿素含量在盛花后95 d之前基本维持在60 mg·kg-1,盛花后110 d达到最小值(47.7 mg·kg-1),而在盛花后140 d快速上升至整个时期最大值(92.0 mg·kg-1),采收时下降到73.0 mg·kg-1;整个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盛花后110 d之前表现稳定,后期先上升再下降,于盛花后140 d达到最大值(26.3mg·kg-1),采收时下降至21.2 mg·kg-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与叶绿素a、叶绿素b、色度呈极显著相关,且2者之间亦呈极显著相关。【结论】整个果实发育阶段高含量的叶绿素是毛花猕猴桃果肉持续呈现绿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猕猴桃(Actinidia Lindl.)的起源和分布中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黄宏文等,2000;FergusonHuang,2006)。毛花猕猴桃(A.eriantha)是中国特有的极具开发潜力的野生资源,果实易剥皮,维生素C含量高,自然分布区域较窄,绝大部分处于野生状态(汤佳乐等,2014)。目前,商业栽培的猕猴桃品种普遍不易剥皮,易  相似文献   

14.
 以抗坏血酸(AsA)含量变异丰富的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种群为试 验材料,对其叶片和果实中的AsA 含量与SSR 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SSR 分子标记技术和 群体结构分析,可将70 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材料分为4 个亚群;GLM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P < 0.01 水平上检测有7 个SSR 标记与叶片和果实AsA 含量紧密相关,各标记对叶片和果实AsA 含量变异的解释 率在0.082 5 ~ 0.175 5;MLM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P < 0.01 的水平上共检测到有6 个SSR 标记分别与 叶片和果实AsA 含量紧密相关,各个标记的解释率在0.073 6 ~ 0.154 6 之间。发现了与叶片及果实中的 AsA 含量关联的优异SSR 标记位点(UDK96-040、UDK96-053、UDK97-408、UDK97-414 和Ke227)。  相似文献   

15.
选择野生毛花猕猴桃优株进行栽培试验,嫁接成活率高.移栽定植观察的结果表明,完全可以人工栽培.生长良好,开花结果正常.最大单果重可达55g以上.毛花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比中华猕猴桃高2—10倍,加工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王圣梅 《落叶果树》2010,42(5):65-66
'超红'是1988年以果大、维生素C含量高,花为粉红色的毛花猕猴桃为母本,以中华猕猴桃花粉添加适量毛花猕猴桃花粉为父本进行杂交,从杂交一代选育出的新品种,比毛花猕猴桃的花色更艳丽,花冠增大,花瓣数增多,观花期长,经无性繁殖和多点区试,表现性状稳定,于2007年通过了湖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江西省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并发掘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种质,为野生猕猴桃资源保育及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2017—2018年对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进行收集与评价。结果表明: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其中以野生毛花猕猴桃居多,占收集种质的78.88%。2年共收集161份野生猕猴桃种质,其中毛花猕猴桃雄株77份、雌株50份;中华猕猴桃雄株6份、雌株14份;长叶猕猴桃雄株3份、雌株11份;野生猕猴桃种质分布海拔跨度为636~1 041 m,雌雄株交叉分布。从供试野生猕猴桃种质中挖掘出20份单花药花粉数均大于6 000个、雄蕊数均大于120枚、花粉活力均高于80%的优良授粉雄株种质;3份大果型种质,其单果质量为20 g以上;3份高干物质类型种质,其果实软熟后干物质含量均大于17%。该研究可为后期优良种质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及环剥结果枝和喷施ABA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5日红阳猕猴桃果实中已检测出花青素,7月27日-8月22日花青素含量增长速度最快,9月4日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环剥结果枝能显著增加果实花青素含量,且在环剥宽度为结果枝直径1/3~1/1范围内增幅随环剥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ABA也显著增加果实花青素含量,且在500~3 000 mg·L-1范围内,处理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方法】以江西主栽的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以及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和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体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品种其含量差异显著,尤其'赣猕6号’总酚含量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十几倍。对抗氧化活性检测发现',赣猕6号’比其他两个品种具有较强的FRAP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赣猕6号’清除·OH和·O2-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金魁’FRAP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而'红阳’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能力分别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猕猴桃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比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具有更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和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为猕猴桃优良品种的推广、野生资源发掘、新品种选育、天然抗氧化保健药物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加速发展猕猴桃人工栽培的苗木需求,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硬枝(扌干)插的生根成苗率,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于1981年—1982年进行了中华猕猴桃的软毛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 C.F.Liang)和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的硬枝露地(扌干)插试验已取得良好效果。不同试验组合的中华猕猴桃生根成活率达86~100%,毛花猕猴桃生根成根活率达96~100%。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