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荷斯坦奶牛乳中脂肪含量一般为3.2%-4.0%,是奶牛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鲜乳与乳制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常作为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样奶牛养殖户也希望通过提高牛奶的质量(目前主要是乳脂率)来增强自己牧场的发展空间,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提高牛奶乳脂率的主要途径是严格选种选配、调整日粮结构、改善营养平衡和科学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
牛奶中的脂肪在鲜乳与乳制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常作为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依据。影响奶牛乳脂率高低的因素很多,除了遗传和饲料是两个因素外,饲养管理也很重要。在当前养牛生产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牛乳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讨论中国乳制品产业链条中奶牛养殖者与乳制品企业间"稳定牛奶价格"问题及其对中国奶牛行业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了对比法、数字法、举例法等等方法结果和结论:中国乳制品产业链条中存在奶牛养殖者与乳制品企业间"稳定牛奶价格"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专家通过试验发现 ,在奶牛饲料中加入香草 ,挤出的牛奶不仅减少了腥味 ,而且含有香味。如果加以推广 ,这种“香草牛奶”有可能成为牛奶市场的新宠。试验是在两组奶牛中进行的 ,一组奶牛饲料中加入肉桂 ,另一组奶牛饲料中加入紫苏。结果这两组奶牛挤出的牛奶中分别含有肉桂和紫苏的若干成分。试饮“香草牛奶”与普通牛奶后 ,发现“香草牛奶”没有牛奶腥味 ,且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其口味明显好于普通牛奶。奶牛饲料中加入香草能改善牛奶质量@李兵  相似文献   

5.
奶牛生产方式是影响奶牛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晏家坪奶牛养殖小区、甘肃农业大学实验奶牛场、兰州市个体养殖户三种不同类型奶牛场的牛奶乳脂率及酸度指标分析,表明不同生产方式下牛奶质量差别较大,以相对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奶牛养殖小区牛奶质量最好,个体养殖户牛奶质量较差。因此,在奶牛生产中,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是保证牛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酪蛋白占牛奶总蛋白80%,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生理功能。A1和A2型β-酪蛋白是牛奶中两种主要的β-酪蛋白遗传变异体。牛奶A2型β-酪蛋白和人乳中的β-酪蛋白结构和消化特点相似,对人体更亲和,也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开发A2型牛奶对增加乳制品品种、细分乳制品市场、提高乳制品档次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牛奶β-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中国荷斯坦牛群β-酪蛋白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A2奶牛和A2牛奶的检测、以及A2乳制品开发现状,并对新疆开发A2牛奶及乳制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正在筹建牛奶质量检测中心,由与买卖双方均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进行牛奶质量检测;昆明市目前还有约22%的奶牛由散户饲养,昆明市计划今后每年扶持新建4个奶牛合作社,争取在4~5年内使昆明市奶牛全部进入奶牛合作社,实现全部机械化挤奶,同时取消合作社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收奶站。大理州政府提出,投入1000余万元的云南省牛乳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大理,目前正在建设中。  相似文献   

8.
影响牛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因素及调整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蛋白质和乳脂肪的含量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牛奶作为高营养食品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追求牛奶产量和乳脂率,而对乳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并不十分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乳制品生产的要求,乳品加工  相似文献   

9.
体细胞含量与牛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随着我国奶牛业和乳品工业的发展.牛奶和乳制品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优质的乳制品是以优质的原料乳为基础的.没有优质的原料乳.就不可能生产好的乳制品。体细胞含量(SCC)是衡量原料乳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牛奶质量的好坏.而且可以推测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状况及奶牛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牛奶中的脂肪在鲜乳与乳制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常作为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依据。影响奶牛乳脂率高低的因素很多,除了遗传和饲料是两个因素外,饲养管理也很重要。在当前养牛生产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牛乳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11.
《新疆畜牧业》2011,(2):40-40
美国是世界上奶品产量最大的国家。2007年,其原料奶产量达1856亿磅,连续6年呈增长态势。奶牛总头数达到915.8万,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是2万多磅。牛奶总产值达354多亿美元。2007年,美国奶品出口也创最佳纪录,出口值达到30亿美元,增长63%。美国人均年消费液态奶品约178磅,消费其他奶品合计130万镑。在日常美国人生活中,牛奶及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其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喝一杯牛奶,因而人们对于牛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加之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进而就对奶牛的健康状况及牛奶的品质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如今,奶牛的饲养模式在不断的增多,不同的饲养模式对奶牛的健康状况及牛奶品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先就我国奶牛饲养的三种模式进行简单阐述,而后就不同饲养模式对奶牛健康状况和牛奶质量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产奶量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经济性状,而牛奶成份的含量水平则是牛奶的真实价值。随着奶牛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各国已不再一味追求产奶量,而是要求高的蛋白、脂肪以及干物质的总含量。美国过去40年牛奶的干物质含量逐渐降低,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近年已开始对干物质含量的选择,并收到显著效果。我省在种公、母牛的选择上长期存在重视产奶量轻视干物质的偏选倾向。为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摸清影响牛奶成份变化的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止。本文仅就环境因素和奶牛自身生理特点,来探讨牛奶干物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一、奶牛养殖者与乳制品企业间稳定牛奶价格的存在 按照价格规律,商品价格应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按照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经济规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反之,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因此,几乎所有商品的市场价格都是变化波动的,例如鸡蛋、猪肉价格的变动等等。而在中国奶牛养殖业中,奶源提供者(奶牛养殖者)与乳制品企业之间的牛奶价格却相对稳定。在变化不定的市场条件下,却有“稳定牛奶价格”,这一现象既违背价格规律(按照价格规律,当饲料价格上涨,牛奶单位价值增加,牛奶的价格也应上涨;反之,当饲料价格下降,牛奶单位价值减少,牛奶的价格则应下降);又违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规律(按照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规律,当牛奶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牛奶价格下降,反之,当牛奶的供给小于需求时,牛奶价格上涨)。那么.奶牛养殖者与乳制品企业问“稳定牛奶价格”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笔者认为这一稳定价格问题是在以下的经济背景下产生并得以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奶牛数量增多和规范化养殖技术的提高,奶牛已普遍使用机械化方式挤奶。采取正确的挤奶操作程序和方法对维持奶牛健康、改善牛奶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机械化挤奶设备复杂,操作要求较高,在应用中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多数的乳品企业对收购牛奶是按质定价的,故此,了解饲料成分与牛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对奶牛养殖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牛奶的化学成分1.1一般牛奶的化学成分如下:水分86%-89%干物质11%~14%脂肪3%~5%蛋白质2.7%~3.7%乳糖4.5%~5%无机盐0.6%~0.75%以上成分中多为复杂的化合物。1.2正常的牛奶化学成分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各成分也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蛋白质,而乳糖的变化较小。因此在牛奶检验时,可根据各成分的含量以鉴定牛奶的质量和真实情况。1.3牛奶的密度是不同成分相互影响的总和,不同的成分其…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的话: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成分含量的高低,是牛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其含量是奶牛饲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期将周鼎年先生翻译的“如何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一文刊出,供参考。《中国奶牛》编辑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奶牛饲养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HACCP体系的实施也保证了优质、安全的牛奶生产。但中国奶业要向现代奶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以及如何延长奶牛的泌乳期,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液态奶还是固态奶,乳糖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研究中的去糖牛奶采用最新发明技术,能有效去除牛奶中的乳糖,使奶中的总糖含量低于0.5%,其它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达到国家对无糖食品的指标.以本产品为原料可配制成多种低糖和无糖乳制品,外观、口感和营养价值与原乳配制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三聚氰胺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并探讨饲粮中三聚氰胺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试验选择9头泌乳中期[泌乳日龄(DIM)为(160±21)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添加0.1%(MEL1组)、0.5%(MEL2组)和1.0%(MEL3组)三聚氰胺的饲粮(干物质基础)。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三聚氰胺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乳中尿素含量随着三聚氰胺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乳中三聚氰胺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MEL1、MEL2和MEL3这3个组的含量分别为5.48、28.32和51.96mg/L,乳中三聚氰胺产量分别为66.00、420.05和745.20 mg/d。饲粮中三聚氰胺向乳中转化的效率在3个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转化率为(0.51±0.10)%。在停喂三聚氰胺后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迅速降低,在停喂后第3天三聚氰胺残留量均低于0.05 mg/L。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泌乳奶牛日粮添加三聚氰胺可显著提高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但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