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养蜈蚣     
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主治小儿痫风、搐脐风、痔漏、蛇伤等许多疾病。一、生活习性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可达体重的3/5,约1.2克。饥饿时则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蜈蚣的特性。蜈蚣还有冬眠习惯,立冬前后,气温下降,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二、繁殖蜈蚣是卵生动物,生长到4年才能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2.
1 生活习性 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可达体重的3/5,约1.2g,饥饿时则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蜈蚣还有冬眠习惯,立冬前后,气温下降,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cm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2 繁殖 蜈蚣是卵生动物,生长到4年才能产卵繁殖。每年的5~7月是产卵盛期,夜间产卵,每次产卵50~70粒,约25d后,受精卵…  相似文献   

3.
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约1.2克。饥饿时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立冬前后,蜈蚣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冬季的严寒和食物短缺对于温带地区非冬眠哺乳动物的生存是极大的挑战。恒温动物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产热(非颤抖性产热)是一种高效迅速的产热方式,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小型哺乳动物(包括冬眠动物)的体温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动物受到寒冷等信  相似文献   

5.
(1)春季逐渐增饲料.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冬眠的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到15℃时,有少量蜈蚣出蛰活动,此时可喷洒一些带有营养物质(如奶粉、葡萄糖等)的温水,让其饮用.  相似文献   

6.
蜈蚣是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科的动物.体扁而细长,成体体长9~20厘米,宽0.5~1.2厘米.蜈蚣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治风毒疮肿、恶血聚积、小儿惊风和痉挛等,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 蜈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各地均有分布,常见的有少棘蜈蚣(金头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mutilans)为药用蜈蚣,该种体形大,性温和,行动较缓,分布较广,适合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7.
饲喂肉狗要抓好五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中国中西部经济动物养殖与资源种类 (二)节肢动物门 6、甲壳纲的经济动物有:河虾、沼虾、河蟹等2目2科3种。 7、多足纲的经济动物有:少棘蜈蚣、多棘蜈蚣、膜棘蜈蚣、地蜈蚣、石蜈蚣等3目3科5种。 8、蛛形纲的经济动物有:东亚钳蝎、链蝎、藏蝎、沁全蝎、东全蝎、十条腿蝎、蜘蛛等2目2科8种。  相似文献   

8.
1 绿霉病6月中旬到 8月底 ,由于饲养环境气温高、湿度大 ,以及食物易发生霉变 ,蜈蚣容易受到绿霉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病变早期为关节部皮肤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 ,后逐步扩大 ,继而体表失去光泽 ,腹部下面出现黑点 ,食欲减退 ,行动呆滞 ,最终因拒绝摄取食物消瘦而死亡。防治 :(1 )清除霉变食物 ,喂新鲜活食 ,保持养殖池内的卫生 ,并进行消毒灭菌。(2 )调节养殖池内的温度、湿度 ,保持通风散湿。 (3 )对发病的蜈蚣可用青霉素 0 .2 5 g,加水 1 kg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 (4)可用食母生 0 .6 g,土霉素 0 .2 5g,氯霉素 0 .2 5 g,共为细末 ,同 …  相似文献   

9.
1.做好防逃工作。蜈蚣是多足动物,攀爬能力极强,池养必须用玻璃镶嵌四壁,笼养则要用尼龙网封闭喂养,稍有不慎,一夜之间可跑个精光。2.必须定时喂食。人工养殖蜈蚣,因是集群性喂养,如果不定时投喂食物,蜈蚣因饥饿就会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蚯蚓和黄粉虫都是蜈蚣爱吃的食物,每天晚上必须投喂一次。3.做好临产蜈蚣的隔离繁殖工作。母  相似文献   

10.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养殖蜈蚣占地少、成本低、不误工、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容易管理。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各种昆虫、蜗牛、田螺、青蛙、泥鳅、鱼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植物性饲料。在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泥鳅、黄鳝及鱼内脏,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适当加喂配合饲料。蜈蚣从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脱皮11次,每脱皮一次就增长1厘米左右,经3年左右才达性成熟。在15℃以下开始冬眠,人工养殖可控制温度.延长生长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二、养殖方法1.建池: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  相似文献   

11.
蝎子抗病力强 ,适应性广 ,面积大小都可养 ,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途径。1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为食肉动物 ,怕风、怕水、怕强光 ,对农药尤为敏感。喜欢栖息在向阳、潮湿的乱石、墙缝里 ,昼伏夜行 ,冬季冬眠。喜欢吃蚊子、苍蝇、飞蛾、蚂蚱、蚯蚓、蜘蛛、蜈蚣、土鳖虫、螳螂等小动物。同时也吃碱土 (厕所及墙根粉下的土 )和磨道 (驴拉磨 )粪土及麸片、小谷等 ,如喂麸片、小谷时一定要与碱土 (1 0 %左右 )搅拌后再喂。蝎子在缺乏食物 ,尤其缺乏肉食的情况下 ,有自相残杀的劣习。2 蝎子的繁殖 蝎子也是靠雌雄交配后繁殖的。一般雌蝎肚大 ,颜…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有关部门召开的特种动物养殖信息交流会上获悉,蜈蚣、全蝎、水蛭、蛇等4种有毒药用动物养殖前景看好。 (一)蜈蚣 又名川足、百足虫,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过去,蜈蚣来源多以捕捉的野生蜈蚣为主,由于近几年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人们滥捕滥捉,野生蜈蚣资源越发枯竭,造成货源短缺、价格上涨。目前,全国各大药市收购价均有所上涨。为此,药界人士认为,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人工养殖蜈蚣已势在必行。 (二)全蝎 属药食兼用的动物昆虫,其药用成分蝎毒有治疗各种顽症的功效。近年来野生全蝎的供求矛盾日趋突出,我国不少省区已有人工养蝎专业…  相似文献   

13.
1.做好防逃工作 蜈蚣是多足动物,攀爬能力极强,池养必须用玻璃镶嵌四壁,笼养则要用尼龙网封闭喂养,若稍有不慎,一夜之间可跑个精光。 2.必须定时喂食 人工养殖蜈蚣因是集群性喂养,如果不定时投喂食物,蜈蚣因饥饿就会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1 黑熊的饲养管理1 1 笼舍设备 根据日照市海曲公园的情况 ,3只熊一起饲养 ,室内笼舍 1 5m2 ,室外运动场面积为 2 4m2 ,笼舍坚固 ,通风良好 ,光照充足 ,排水性强。夏季笼内有戏水池 ,每天 1 0~ 1 7h在笼舍内设置长流自来水 ,供其降温、玩耍。冬季室内不取暖 ,保证避风 ,垫防寒保温茅草即可。1 2 食性和饲料熊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动物 ,食性非常广 ,几乎无所不食 ,故人工饲养要尽量做到饲料多样化。由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熊的冬眠习性基本消失 ,活动减弱 ,食量减少 ,故食物质量应予提高。粮食类 :米粥、窝头 (玉米粉 +麦麸 +豆…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分布     
(一)动物分布的原理[甲]动物分布的限制动物的迁移也有限制,现分四方面来讲:(1)地势的阻碍,例如广阔的沙漠足以阻止需要大量湿气的种类,使其不能前进。水栖种类的分布常为居间的陆地所阻。(2)物理化学条件(包括气候条件)例如:气温的高低,雨量的多寡,风的强弱和方向等对于动物的分布,均具有相当的形响。(3)食物的条件:动物不是直接就是间接地都须依俈植物生活,地面上有各种不同的植被。在各种植物群  相似文献   

16.
<正> 蚕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能顺利地进行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但在食物短缺、气候寒冷的冬天,蚕就不可能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只有成功地渡过这个不良环境,才能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蚕卵是不向外界摄取食物的,再加上滞育的卵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因此,以滞育卵越冬是蚕战胜不良环境的巧妙手段,这是蚕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的遗传特性。滞育和冬眠夏蛰是不同的生态现象。冬眠和夏蛰是在动物的任何发育阶段和时期、  相似文献   

17.
冬眠是动物界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在寒冷并且缺乏食物的冬季,冬眠能够帮助动物节约大量的能量。冬眠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在冬眠期和非冬眠期差异显著。本文总结了冬眠动物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间的显著差异、冬眠期间动物肠道微生物变化与肠道免疫系统变化的联系,以期为今后冬眠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及邻近省份,从深秋(10月中旬前后)至春季及初夏(2-5月份),甲鱼都会冬眠。甲鱼的最适宜生长水温是24~30℃,当水温降至18℃时,甲鱼基本不吃食物,还有活动。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就基本冬眠。有的养殖户误认为甲鱼不吃不动就不用管理了,这样往往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还必须掌握甲鱼冬季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乌苏里蝮蛇在无冬眠和冬眠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乌苏里蝮蛇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冬眠组环境温度3~7℃,相对湿度30%~50%,无冬眠组人工控制环境温度21.5~24.5℃,相对湿度45%~70%,并提供正常的食物和水源,同时测量每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体重、体长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凌云 《江西饲料》2001,(2):37-38
随着对蜈蚣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饲养蜈蚣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门路。蜈蚣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每到夏季,随着温度的增高和湿度的增大,若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有时甚至会出现死亡。为减少夏季蜈蚣死亡和发病率,务必做好以下管理措施:1 充分供给饲料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价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随着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蜈蚣最喜欢的食物是昆虫,蝇、蚯蚓、黄粉虫等。2 饮水要充足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