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尾叶桉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17-14719
通过对广东珠三角地区尾叶桉人工林野外样方调查,时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开展研究,分析了尾叶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尾叶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速生桉、马尾松、湿地松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义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9):170-173,181
以广西国营沙塘林场的速生桉、马尾松、湿地松3 种人工纯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底,研究不同类型林 分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院研究区不同类型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速生桉人工林物种种类和 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立地原有植被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区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Margalef 丰富度指数总体比灌木层小,速生桉人工林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层不明显,灌木层的物 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草本层;连栽具有降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提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雾灵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雾灵山固定标准地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植物群落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地下芽植物种类次之,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缺乏。②植物群落乔木层层片结构差异明显,天然次生林层片结构复杂,以落叶阔叶中高位芽层片和小高位芽层片为优势层片;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以落叶针叶大高位芽层片为单优层片,层次结构简单。③雾灵山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④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⑤天然次生林的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最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生长型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巨桉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巨桉人工林外生菌根(EC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为菌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以赣南地区6个不同林龄的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鉴定分析巨桉根系EC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本研究共得到1 929个OTU,隶属于2门2纲10目22科30属。革菌属(Thelephora)、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棉革菌属(Tomentella)为研究区内优势菌属,总相对丰度超过80%。三大优势菌属在不同林龄林分中分布情况明显不同,相似性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也显示,不同林龄林分EC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 a和7 a林分ECM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表现为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较高;3 a和6 a林分ECM真菌物种数量差异大,3 a和9 a林分ECM真菌种类差异大。表明巨桉人工林ECM真菌群落主要由3种丰度较高的优势菌属与多种低丰度菌属共同组成,林龄是影响巨桉人工林ECM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金塔沙漠不同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金塔沙漠不同类型的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金塔生态环境脆弱,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共有植物种26个,分属10科24属,主要以胡杨、沙枣、梭梭、花棒、假苇拂子茅、黑沙蒿、小果白刺、骆驼刺、沙拐枣、柽柳为优势种,反映了沙漠植被的特征。2)金塔沙漠人工林有乔木林和灌木林2种类型,乔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胡杨(柽柳、芦苇)×沙枣(花棒、黑沙蒿)群落、胡杨(假苇拂子茅)×沙枣(芦苇)群落,灌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柽柳(花花柴)×小果白刺(骆驼刺)群落、梭梭(河西菊)×沙拐枣(芦苇)群落。3)乔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物种组成稀少,其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均高于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灌木层的小,呈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集中程度较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灌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也较低,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比草本层的小,Simpson指数比草本层的大,反映出灌木层物种的集中程度偏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抽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研究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较丰富,区系组成结构较复杂,植物群落的科种、科属、属种多样性依次增加。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但乔木层与灌木层相比,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块状和扩穴连带2种抚育措施对尾巨桉人工林乔木层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动态影响,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3 a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2种抚育措施下的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均显著,扩穴连带抚育处理的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最高; 2种抚育措施的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存在差异,块状抚育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 2种抚育措施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的均是块状抚育处理。因此,以尾巨桉生长量为主因子时,建议采用扩穴连带抚育;以林下植被为主因子时,建议采用块状抚育。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高原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3种不同密度的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差异,构建两者间耦合关系模型,探讨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经营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具有差异,高密度(3 400~4 600株·hm-2)林分的角尺度显著大于中密度(2 200~2 800株·hm-2)、低密度(1 400~2 100株·hm-2)林分;低密度林分的混交度、平均胸径和冠幅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林分。2)不同密度林分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其自身显著正相关;低密度林分中,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3)不同植物群落具有不同特征,中、高密度林分物种多样性对群落贡献较高,低密度林分群落植物空间分布合理,生长状况良好。4)通过改善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生长状况,可以提升中密度林分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而在高、低密度的林分中,则需采取其他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曾斌  刘瑞敏  翟学昌  刘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77-4879,4882
分别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中龄林和成熟林植物种类较丰富,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幼龄林草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人工林恢复状况评价以及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共有37种,包括灌木8种,草本29种,灌木层以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②刺槐人工林林下α多样性小于天然次生林,与油松人工林之间的差异较小。③刺槐人工林林下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大于灌木层;刺槐林与天然林的β多样性大于刺槐林与油松林的。④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相似度不高,不同刺槐林样地之间物种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草本层。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生长繁殖空间,物种多样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抚育管理等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对桉树人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显著,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抚育管理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极显著,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抚育管理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群落学调查,根据30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桉树工业原料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350 m2的样方内,桉树工业原料林林下物种丰富度的排序为草本层>灌木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为4~16,草本层为10~22。按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指数的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的变化范围 0.639 1~0.859 9, Shannon-Winner指数为1.142 5~2.260 8,草本层Simpson指数的变化范围0.096 5~0.816 8,Shannon-Winner指数为0.311 4~2.022 9。基于Simpson指数的均匀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均匀度的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林下灌木多样性影响显著。粗放经营桉树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分别是对照黑荆林(CK)的59.1%、79.76%、70.3%;一般经营为CK的90.9%、98.81%、89.2%;中等集约经营为CK的77.3%、85.71%、81.1%;高度集约经营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物种丰富度、Simposon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下降,其值分别为CK的90.9%、97.62%和94.6%。采用抚育和施肥结合的高度集约经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四川省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情况,本文研究了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类群数量和类群组成。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地细菌生理类群数量巨大,最多时达到6·996×106个/g,组成合理,类群丰富,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总体上以好气性固氮菌、根瘤菌、氨化细菌和有机磷分解菌为细菌优势种群;同农耕地和青冈次生林地相比,有明显的数量和种类组成的优势。巨桉人工林地放线菌90%以上是链霉菌属,链霉菌属各组成类群特点为数量大,种类全,且有一定的土壤层次变化。巨桉人工林地真菌的种类不多,青霉属和曲霉属在所有样地和土层中都有出现,且为所有样地和土层的优势种群。巨桉作为优良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和脆弱生态系统恢复树种,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对象,研究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人工林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坡耕地<Ⅱ1<Ⅱ2<Ⅱ3,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说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会造成土壤养分降低,但这种情况可能随着栽种年限的增加有所缓解;同时,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随栽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宇  张健  杨万勤  吴福忠  冯茂松  刘泉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23-7624,7630
根据野外5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可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巨桉人工林群落层次结构包括3种类型:"巨桉+灌木+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74.1%)、"巨桉+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22.2%)、"巨桉"型(占所有样方的3.7%)。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洪雅县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系与根外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具有较强的根系效应,R/S值处于1~2间;3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明显,蔗糖酶、脲酶活性夏季最高,春季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种酶活性垂直分布规律一致,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活性降低;巨桉人工林在试验区内未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许多因子都优于青冈次生林;根系土壤酶与根系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除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速效K呈负相关外,其余生物因子与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