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5N示踪技术探讨烟株对氮素肥料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施肥方法的15N示踪技术研究得到:烟株各部位总氮含量以叶片>茎>根>顶杈,烟叶叶片总氮积累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规律。不同施肥方法的氮肥利用率、总氮含量以肥料1/3基施2/3追施处理较高,2/3基施1/3追施处理居中,全部条施处理较低。氮肥利用率以栽后100 d左右较高。通过15N的原子百分超的测定结果得到烟株全氮中来源于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是随着叶位的升高而降低,来源于土壤氮的比例随着叶位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施肥方法的肥料氮比例以肥料1/3基施2/3追施处理较高,2/3基施1/3追施处理居中,全部条施处理较低。  相似文献   

2.
应用15 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烤烟在不同的轮作方式下对氮素肥料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烟株各部位总氮含量呈现叶片>茎>根,烟叶叶片总氮积累量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规律;通过15 N的原子百分超的测定结果得到,烟株全氮中来源于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不同部位的分布随着叶位的升高而降低,来源于土壤氮的比例随着叶位的升高而增加;不同轮作方式的氮肥利用率以烤烟—小麦轮作处理较高,为23.71%,烤烟—油菜轮作处理与烤烟—空闲轮作处理居中,二者分别为23.04%和22.3%,烤烟—黑麦草轮作处理较低,仅为18.11%,烤烟较好的轮作方式为烤烟—小麦轮作和烤烟—油菜轮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适宜南方多雨烟区的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以粤烟97为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的基追肥比例对烤烟产量、质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施氮量设5、9、13 kg/667m2 3个水平;基追比例设10∶0(全部基施)、7∶3、3∶7三个水平;以不施化肥处理为参照,计算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降低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但能提高烟碱含量;施氮量增加,施氮方式对氮素利用率无显著影响;氮施用量及化学氮基追比主要影响上部叶的化学成分;在南雄烟区,以9 kg/667m2的施氮量结合7∶3的基追比例进行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对烤烟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烟株氮肥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氮肥不同基施与追施比例(T1.全部氮肥作基肥;T2.氮肥80%作基肥,20%作追肥;T3.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对烟株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增加氮肥追施比例能提高后期烤烟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烤烟整个生育期,施氮处理的烟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基本表现为随氮肥追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且均高于对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在烤烟整个生育期以T3处理最高。移栽后45d,T1处理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移栽后60~75d,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基本随着氮肥追施比例的增大而增加。【结论】追施氮肥保证了烟株后期生长对氮肥的同化能力,改善了烟株的光合特性,其中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为最佳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华烟06为试验材料,设置基于SPAD仪的烤烟实时氮肥追施的精量施肥方式(SPAD阈值为43)和农户惯用施肥方式两个处理,探讨两种施氮方式对烟株不同部位叶片的植物学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SPAD仪的烤烟实时氮肥追施的精量施肥方式显著增加了各部位叶片的叶面积和比叶重,烤后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显著增高,分别为93.46%、16.34元/kg和42 773.2元/hm2,烤烟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农户惯用施肥模式,分别增加了53.03%和40.3%。  相似文献   

6.
 在烤烟大田期进行32P同位素示踪试验研究得到:烟株对磷素营养的吸收,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增加趋势,移栽后第1次取样(40 d)的吸收量较少,磷肥利用率也较低;移栽后100 d的吸收量较多,磷肥利用率也较高。3种不同施肥方法处理中,磷肥利用率、烟株干物质重量、烟株中吸收自肥料的磷素所占百分数以所有肥料条施处理较低,2/3基肥1/3追肥处理居中,1/3基肥2/3追肥较高。  相似文献   

7.
皖北烟区烤烟施肥技术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在皖北烟区,采用一次性单行条施全部氮肥易导致在旺长前地上部分生长过旺,下部叶前后半片厚度差异明显,肥料淋溶损失大,肥效降低,烟田明显无后劲。同时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移栽根系受肥料灼伤的风险。采用单株定量侧穴施肥,基施和追施相结合,因肥料局部集中县烤烟生长前期降水不足导致烟株早期生长缓慢,肥效明显向延迟。采用基施(NH4-N)和追施(NO3-N)相结合基肥为单株定量环穴施肥,与剪叶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山东褐土传统农业种植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增产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以氮肥分3次均施增产效果最好,施肥比例为1∶3∶2的处理增产效果次之,氮肥不做基施、只追施两次的处理小麦产量最低。从产值和纯收益分析结果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的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2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不施氮肥处理的产值和纯收益最低。分析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可知,氮肥分3次施用高于氮肥分2次施用的处理,施用比例为1∶1∶1的处理高于施用比例为1∶3∶2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施肥方式对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施肥方式对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棉花上优化氮、磷、钾配比和基追比例,测定棉花干物质、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结果]在氮肥全部滴灌追施和50;钾肥初花期之后滴灌追施的情况下,磷肥65;基施和35;初花期之前滴灌追施(优化处理)比磷肥全部基施的棉花干物质提高17.35;,产量增加5.80;,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13、8.41和7.67个百分点.初花期之前滴灌追施氮肥和磷肥,初花期之后滴灌追施氮肥和钾肥的滴灌配方肥处理干物质量显著小于优化处理,但两种滴灌配方肥处理的棉花养分吸收量和产量与优化处理相当,都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结论]棉花初花期之前滴施氮和磷、初花期之后滴施氮和钾能够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施氮方式对木薯养分利用和土壤有效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施肥效率,在田间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纯N)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1)、50%基施+50%苗期追施(T2)及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T3)3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056干物质积累、养分利用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且均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2处理;施氮可以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积累量,其中以T3处理的氮、磷、钾积累总量最高,其次是T2处理;木薯收获时,T3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大于T1、T2处理;木薯收获后,种植地各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因施氮方式而异,其中T3处理各有效养分含量变化均小于T1、T2处理。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氮肥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是木薯生产较理想的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氮肥基追肥比例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施比例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处理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均高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且该处理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氮肥全部基施处理增产13.5%.因此,在当地马铃薯生产中氮肥60%基施、40%追施的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肥料运筹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啤酒大麦专用肥和新动力配施后不仅能够改善啤酒大麦的农艺性状和酿造品质,而且能够显著增加啤酒大麦的籽粒产量,提高氮磷利用率,其中苗期适量追施氮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部基施。以基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 kg/hm~2、追施新动力150kg/hm~2处理的啤酒大麦籽粒产量和氮磷利用率最高,产量达8 186.7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3 860.0 kg/hm~2,增产率89.2%;氮、磷肥利用率分别为33.55%和19.23%,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0.04百分点和5.22百分点,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整治烟田无机氮肥管理对烤烟氮素综合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整治烟田无机氮肥的最佳施氮量,优化氮肥管理措施,通过设置不同梯度施氮量试验,研究了无机氮肥施用量对烤烟生长、烟株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氮量下,整治烟田的氮素平衡和施氮经济效益,提出了采用便携式叶绿素仪指导氮肥管理的关键施肥时期叶部SPAD阈值。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治烟田烤烟的长势、氮素累积分配、氮素利用率、烤烟经济性状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烤烟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现"报酬递减"规律。综合施氮量对烤烟氮素利用状况、经济性状以及烟田氮素平衡的影响,认为整治烟田推荐施氮量为90 kg/hm2。根据最佳施氮量下移栽时间与烟株不同叶位的SPAD值间的关系,认为烤烟移栽后21、51 d第3叶位叶片的SPAD值正常范围分别为(28.8±3.5)、(26.4±4.7);移栽后81 d第9、15叶位叶片SPAD值正常范围分别为(35.3±3.6)、(40.8±3.7),可用以指导整治烟田的氮素养分管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表现最佳,产量最高,达8 668kg/hm2。氮素用量减至80%的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分别为8390kg/hm2和8 512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产量均没有达到1%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中,33.3%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1%,可见适当的施肥方式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8%和49.5%,均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5.
氮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基追肥比例对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的农艺性状各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相比,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好于全部基施。相同施氮量不同氮基追肥比例下的经济性状比较,产量以氮肥基∶追=1∶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85.2kg/hm2即N3(1∶1)产量达3 265.5kg/hm2;从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析,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之间相比以基∶追=3∶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60kg/hm2即N2(3∶1)处理产值达38 085.0元/hm2,上等烟比例达25.8%,均价为13.95元/kg。相同基追比例下,N3水平与氮肥37.5kg/hm2即N1水平之间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而N2和N3水平间差异则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施氮量以60kg/hm2,施用方式以基∶追=3∶1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武粳15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330kg/hm2.基蘖肥:穗肥为5:5~6:4能获得较高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在施氮水平为300kg/hm2情况下,基蘖肥:穗肥为5:5的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水平对晋单84不同叶位叶片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85-1289
由于不同叶位叶片含氮量存在较大差异,确定各生育期最能代表植株氮营养状况的叶位,是利用叶片反射光谱进行玉米氮营养状况精确诊断的前提。采用不同施氮处理对晋单84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不同叶位叶片含氮量、植株含氮量、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以第6叶位(最上部完全展开叶)以及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以第12叶位(穗位叶)叶片含氮量与植株含氮量的相关性最好,这3个叶位分别作为3个生育期的植株含氮营养指示叶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各生育期相同叶位叶片含氮量也相应增加,而且氮营养指示叶位叶片的含氮量受增施氮肥的影响较低叶位更大,增施氮肥能够增大指示叶位与其他叶位叶片的含氮量差异,即叶位差距越大,含氮量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18.
以云烟87为试验品种,通过对不同基追肥比例、施氮水平、不同肥料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试验,探讨了烤烟优质适产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基追肥(以氮素计算)比例以60%∶40%较适宜;施氮水平以施纯氮142.5 kg/hm~2较好;移栽前20 d起垄施基肥,并配合施用烟草有机肥,硝酸钾全部用作追肥于移栽后30 d内分3次施完、硫酸钾于栽后结合大培土一次性施下最好;施肥方法以双沟条施最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双沟条施费工费时,一般采用宽沟(15~20 cm)条施。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氮肥底施与追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庄浪县旱寒区旱地梯田,采用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研究了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佳,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次之。马铃薯折合产量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和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较高,均为39 208.3 kg/hm2;氮肥80%底施、20%追施处理次之,为3 5587.5kg/hm2;氮肥100%底施处理居第3位,为32 725.0 kg/hm2;氮肥20%底施、80%追施处理的折合产量最低。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建立了产量(y)和底施肥比例(x)回归方程:y=-4.563 5x2+545.77x+22 900,R2=0.855 8,经解析,最佳底施氮肥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59.8%。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贵州黄壤烟区稻烟轮作模式烤烟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稻-烟轮作试验,于烤烟季采用~(15)N示踪法探究不同生长期烤烟各器官氮素含量、累积量及来源比例,明确土壤和肥料对烤烟氮素营养的贡献及各器官的氮素来源。【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施氮处理烤烟的根、茎和叶氮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相同施氮条件下,烤烟不同部位的氮含量均为叶﹥根﹥茎,各部位氮含量均以N_(270)处理最高;烤烟根、茎和叶片氮素累积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均在移栽后95 d达最大值,不同处理烤烟氮素累积量均以N_(270)处理最高,根、茎、叶和植株最高氮素累积量分别达0.94、1.13、2.93、5.0 g/株;不同施氮处理烤烟根、茎和叶吸收的肥料氮素占总氮素的比例均以N_(270)处理最大,N_(180)处理次之,N_(90)处理最小;土壤氮素比例呈相反趋势,表现为N_(90)﹥N_(180)﹥N_(270),且烤烟吸收的土壤氮素大于肥料氮素,随着生育期推进,各处理根、茎和叶吸收的土壤氮素比例逐渐增大,肥料氮素比例逐渐减小。【结论】贵州黄壤烟区稻烟轮作模式下,烟株吸收的氮主要来源于土壤,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烤烟吸收土壤氮素比例增加;稻烟轮作模式下烤烟施氮素要考虑水稻季施用氮肥的后效和烤烟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