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竹类公园康养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林康养是一种利用竹林优势资源的特色康养保健发展模式,我国竹林面积广阔、历史文化悠久,在此基础上发展以竹林为主的竹类公园康养保健新业态已成热点。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竹林康养资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竹类公园内易引起人生理、心理反应的空气、气候、生物、景观等4种康养资源,总结了竹类公园康养环境效益和景观资源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当前竹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竹类公园培育保健型景观竹林康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在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公路景观环境规划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新课题,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高速公路景观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阐述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高速公路景观特点,提出了从景观美学价值、景观阙值、景观敏感度和景观特殊价值4个方面对高速公路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具体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以往高速公路绿化工作中出现的弊端,提出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的必要性;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划分为5类:①自然景观,②半自然景观,③农业景观,④郊区景观,⑤人工建筑景观;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框架,从美学质量、景观阈值、景观敏感度、特殊价值4个方面讨论了高速公路两翼的景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适宜度是一定土地单元的某种特殊利用方式与其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量度,适宜度评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目前,适宜度评价主要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城市区位适宜度评价、生态旅游环境适宜度评价、自然保护区规划、农林作物种植环境适宜度评价等方面。况平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角度总结了园林绿地适宜度评价方法,运用GIS技术对广西北海绿化用地环境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但迄今为止,以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从绿地景观美学功能角度进行园林绿地景观适宜度评价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竞红 《林业科技》2007,32(3):61-62
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构建要素,其景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质量.如何对拟建植物景观进行科学的设计,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行性.针对现阶段对植物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不多,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的现象,从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建立起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框架,以便为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昆明市10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存在不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和不同组别评价差别大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价值评价方法,对富乐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定性分析了富乐山森林公园的景观结构和特征;在依据评价标准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评价了富乐山风景区的风景质量和风景敏感性,并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将富乐山风景资源进行保护等级划分,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实现富乐山风景区的有效管理与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9.
株洲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株洲市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株洲城市绿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株洲市城市绿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泱 《广东园林》2007,29(6):53-56
简述当今世界土地被破坏的背景、景观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领域,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土地的循环利用和景观恢复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被破坏的土地的循环利用和景观重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晖 《福建林业》2023,(4):21-25
基于永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面积为184433.02 hm2,占总面积的82.72%,其中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占林地景观面积的84.27%。(2)乔木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竹林地和宜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乔木林地和竹林地斑块形状复杂,迹地的斑块形状简单;各类林地景观的聚集度高,均在90%以上。(3)研究区多由大的景观斑块构成,林地景观破碎程度较高,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简述当今世界土地被破坏的背景、景观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领域,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土地的循环利用和景观恢复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被破坏的土地的循环利用和景观重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分析东莞市森林景观改造规划区内森林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景观存在的问题,并对森林景观改造提出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原则、方法应用于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以及评价当中。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原则、方法的应用使城市的园林规划更完整、更具系统性,使得城市的园林设计更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使得在评价城市园林景观时更加科学。但是在城市园林保护方面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应用较少,为此应该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使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时应充分考虑到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保护。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防护林景观格局的研究能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景观分类、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景观格局与功能、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在防护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防护林景观生态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今后景观生态学在防护林的研究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州省福泉市2015、2019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将研究区内林地景观类型分为:乔木林、竹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及其他林地6类景观类型,并借助GIS、Fragstats等分析工具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福泉市2015~2019年林地景观斑块特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福泉市林地面积有所增加,乔木林和灌木林是福泉...  相似文献   

16.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连接度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对景观结构促进或阻碍生态过程的景观度量。景观连接度为森林景观结构与病虫害种群空间分布、栖息生境景观结构格局、扩散能力及途径等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基于昆虫和病原微生物对景观结构响应的生态学过程制定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方法, 符合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基本要求和原则, 为安全、有效、持续地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基础。简单介绍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特征、研究内容和生态学意义, 就国内外景观连接度应用于森林昆虫与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进而展望了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竹子纯林经营方式削弱了竹林水分循环作用,与乔灌木混交竹林相比,其水分循环是不完整的。竹林水分变化又影响到竹林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变化。通过对竹子纯林经营水分循环变化的研究,表明乔灌木对竹林起着“引水”和“提水”的作用,是其它各种人工方法都难以取代的,因此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从森林群落生态学的角度对竹子混交林的效益、保护、营建、培育等方面开展研究,大力提倡混交林经营。  相似文献   

19.
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优势度值法,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穿越自然保护区景观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了工程建设前后公路两侧各1 000 m评价区范围内景观格局情况。研究表明:工程施工前后评价区内景观优势度值未发生明显变化,工程建设对区域景观质量和完整性影响不大。因此,优势度值法可以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能够评价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直以来, 以GIS, RS及GPS为主体的3S技术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文中从讨论景观生态学目前热点问题的定义入手, 对3S技术近几年在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景观尺度研究及景观生态学实际应用等方面加以总结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景观生态学的原始资料采集处理、数据分析应用与成果的推广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