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介绍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分析广西特色农业对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需求和广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有利条件,提出广西加快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型多功能变型拖拉机发展的探讨谭影航广西上思县农机校小型多功能拖拉机(多功能变型车)是广西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机械。它一机多用,适合农村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运输,深受山区农民的欢迎。有逐步取代三轮农用车和手扶拖拉机的趋势。一、小型...  相似文献   

3.
苏发豪 《河北农机》2024,(2):166-16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前提。农业是农村的首要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既能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能逐渐缩小农村与城镇之间的贫富差异,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的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质的提升,但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持续优化农村的发展对策,克服困难,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本文以广西地区为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广西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广西地区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广西很多地区因水源工程不足及灌溉设施不配套导致农业灌溉严重缺水,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近几年,广西通过小农水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和社会投资等项目,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示范灌溉工程,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周边群众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为发展富有广西特色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抢农时、抗灾害、强化劳动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活跃流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广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和联结作用,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针对制约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正确制定我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和实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广西的农业机械化事业,由于紧密联系我区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相对剩余、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较大的实际,逐步走上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量力而行、有选择地稳步发展的道路,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到2000年底,广西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67.94万kW,比1978年增长368.99%,平均每千公顷耕地拥有0.553万kw;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09.06亿元;拥有各种类型拖...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抢农时、抗灾害、强化劳动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活跃流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广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和联结作用,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针对制约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正确制定我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和实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广西的农业机械化事业,由于紧密联系我区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相对剩余、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较大的实际,逐步走上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量力而行、有选择地稳步发展的道路,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到2000年底,广西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67.94万kW,比1978年增长368.99%,平均每千公顷耕地拥有0.553万kw;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09.06亿元;拥有各种类型拖...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当前广西农机化发展的问题,得出广西农机化的发展应当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机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广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会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叙述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及其对广西农业、农机化发展带来的影响,阐明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农机产品贸易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并提出了广西农机化对接东盟,发挥广西农机化的优势,增强广西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桂中地区地貌与广西大部分地区基本相似,山岭连绵,山区广大,岩溶广布,平原狭小,丘陵错综,这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存在着特定的难度。本文以桂中地区来宾市的区定贫困县武宣县为例,就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突破贫困县农机化发展薄弱点提出初浅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农业提水灌溉解决黎塘地区供水广西宾阳县水电局关键词灌溉,供水,效益广西宾阳县是个水资源贫乏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885m3,低于全区人均水平。水资源严重不足,制约着全县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工业重镇黎塘,受水的制约更为严重。该镇现有8.6万...  相似文献   

12.
从资金投入上看桂林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王东平(广西桂林地区水电局建设管理站542400)1简述桂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全地区现有耕地面积共21.636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15.897万hm2,在这些灌溉面积中,种植水稻的面积为14.9...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灌溉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根据广西区横县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体制改革中成立农业灌溉用水户协会以得的经验和效果,研究分析了一些地区成立农来灌溉用水户协会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成立农业灌溉用水户协会重点解决的问题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的现代化不可或缺,而广西的农业发展却大大落后于其他省份,农业机械化普及质量和效益不高,大大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探究影响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本文结合广西当地具体情况,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研究总结得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月不息,山移地转,当人类跨入2002年之际,一本植根于广西农村大地,作为全区农机管理者的参谋,农机工作者的益友的全新刊物——《广西农业机械化》展现在你的面前。从这新的一年开始,刊物主办单位变更为广西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本刊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此时此刻,我们《广西农业机械化》杂志社全体同仁,向长期以来所有关心。支持本刊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春风化雨润万物。七十年末,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西农业机械化》如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一年四季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省份。为了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需要,国家在“九五”期间就开始鼓励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高科技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热带经济作物作为外向型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已成为该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随着热带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梁梦冰 《南方农机》2023,(11):96-99
【目的】提升广西火龙果品牌,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方法】运用两微媒体、电商平台、口碑软件等,促进品牌的建立和宣传;提升火龙果产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制定与实施火龙果产业相关标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出了创新投入方式、增大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宣传等广西水果产业的发展措施。【结果】以火龙果的品牌发展建设推进广西水果产业链的发展,将广西水果品牌建设、水果产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推动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近年水稻机械化生产推广的实践和思路,对我国南方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宣,找准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切入点,走选择性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道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全面推进南方水稻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接2014年第2期)2006年1月12日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下发《关于印发〈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总结了"十五"期间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成就,分析了现阶段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珺  王宏伟 《农业工程》2019,9(9):147-149
阐述了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思考了广西未来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型农业的优化路径,并提出了扩大宣传、加强技术指导以及优化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