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业》2016,(6)
正灰霉病是指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主要危害植物花、叶片和果实的一类真菌性病害。果蔬类作物经常发生灰霉病的有黄瓜、番茄、葡萄、草莓、豌豆、韭菜等。果蔬低温高湿时尤其容易发病,严重时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灰霉病发生条件灰霉病的病原灰葡萄孢以空气为传播媒介,能  相似文献   

2.
灰霉病是我国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果实、花及花蕾、叶、叶柄及匍匐茎。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3.
重寄生放线菌F46和PR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重寄生放线菌F46(Streptomycessp.)和PR(Streptomycessp.)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镜检可以观察到F46和PR在灰葡萄孢菌丝上产生附着胞、缠绕靶标菌丝,使靶标菌丝畸形等现象;诱发接种后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苹果、草莓、番茄采后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在低温下的防效优于高温,提前诱发接种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4.
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措施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灰霉病(Botryis cinerea Pers)是弱寄生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菌科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有性阶段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Botryotinia fucheliana de Bary)。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该病的致病菌灰葡萄孢菌可侵染几百种植物的花、果及绿色组织部分,主要为害葫芦科和茄科蔬菜,对菜豆、韭菜、洋葱也有为害。灰霉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灰葡萄孢毒素对产后蒜薹的致病性及其毒素基因的检测方法,本研究运用蒜薹灰霉病强致病菌株灰葡萄孢霉BC-3,通过蒜薹悬滴接种法、系统侵染法和毒素浸渍法,测定灰葡萄孢毒素对蒜薹薹条和薹苞组织损伤及细胞叶绿素降解的活性。结果表明,灰葡萄孢毒素是导致产后蒜薹灰霉病的重要因素,可造成蒜薹组织细胞损伤、叶绿素降解,并可由输导组织传导造成蒜薹组织系统侵害。同时建立了灰葡萄孢毒素Bc BOT2基因特异性检测方法,可用于其引起的蒜薹灰霉病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6.
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啶菌恶唑对由灰葡萄孢引起的黄瓜、番茄、韭菜、草莓、莴苣、元葱、菜豆等多种蔬菜灰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啶菌恶唑是辽宁省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啶菌恶唑对由灰葡萄孢引起的黄瓜、番茄、韭菜、草莓、莴苣、元葱、菜豆等多种蔬菜灰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菌有很高的杀菌活性,离体测定E  相似文献   

8.
刘峰 《现代农业》2002,(3):16-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棚室(大棚、日光温室)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使灰霉病成为棚室蔬菜中一种重要的病害.该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莴苣、草莓等多种蔬菜.  相似文献   

9.
由灰葡萄孢霉引起的蒜薹灰霉病是贮藏期蒜薹的重要病害之一。灰葡萄孢霉可以产生真菌毒素,为明确灰葡萄孢霉的最佳产毒培养基和培养时间,本研究从蒜薹主产区采集的蒜薹灰霉病病样上分离到灰葡萄孢霉强致病菌株BC-3,通过黄瓜种子萌发生长法、叶片圆盘法、蒜薹悬滴接种法及系统侵染法4种方法测定灰葡萄孢霉毒素对黄瓜和蒜薹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蒜薹灰葡萄孢霉毒素为非寄主选择性毒素,最适产毒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淀粉酵母培养基,培养时间为12~18 d。  相似文献   

10.
葡萄孢属(Botrytis spp.)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导致作物歉收与严重经济损失,使用诸多措施也难以根治的植物侵染性病害。灰霉病可致植物多个器官发病,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叶片、花瓣、果实发病尤为严重。生物防治是防控灰霉病最具有潜力的途径。本文对生物防治灰霉病的手段进行综述,介绍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微生物与植物源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生物防治的利弊,以期为灰葡萄孢菌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棚室(大棚、日光温室)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灰霉病已成为棚室蔬菜的重要病害.该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莴苣、草莓等多种蔬菜,如防治不及时,可减产10~30%,严重的则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衰老花瓣在草莓果实灰霉病中的作用以及草莓花瓣脱落早晚与果实灰霉病发病的关系,为果实灰霉病的防控和抗(耐)灰霉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1:以草莓品种‘甜查理’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摘除至少2 000个果实表面的衰老花瓣,以不摘除花瓣的处理为对照。保持塑料棚内高湿度8 d后,调查不同处理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病率。试验2:分别在2013、2014和2015年3月草莓盛花期,对11个草莓品种的田间花瓣脱落动态进行调查,每个品种选择20朵刚现蕾的花,记录现蕾后第7、14、21和28天果实上残留的花瓣数量,计算花瓣脱落率;于果实灰霉病发病高峰期,调查不同草莓品种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分析现蕾后第7天花瓣脱落率与果实灰霉病发病率的相关性。试验3:对33个草莓品种现蕾后不同天数的花瓣脱落率与果实上残留花瓣数量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试验开始前棚内的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病率为4.2%;利用自然雨雪天气保持塑料棚内高湿度8 d后,摘除果实上残留衰败花瓣的处理,果实灰霉病的平均发病率为7.3%,对照小区果实灰霉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5.3%,大部分果实均从与花瓣接触的地方开始感染。在不同试验年份,草莓品种之间的花瓣脱落趋势始终一致。所有草莓品种在花朵现蕾后,随时间延长,花瓣脱落率不断提高,但是不同草莓品种的花瓣脱落速度却有显著差异。不同年份草莓品种‘晶瑶’在现蕾后7 d的花瓣脱落率分别为99.0%、79.8%和94.4%,显著高于‘晶玉’(61.0%、24.0%和62.5%)和‘甜查理’(26.0%、3.8%和31.9%)。2013年调查的5个草莓品种的果实灰霉病发病率与花朵现蕾后第7天花瓣脱落率显著负相关 (P<0.05);2014年调查的6个草莓品种,2015年调查的11个草莓品种的果实灰霉病发病率与花朵现蕾后第7天花瓣脱落率都显著负相关 (P < 0.01)。对33个草莓品种的调查发现,不同草莓品种现蕾后第7天花瓣脱落率与果实上残留花瓣数量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衰老花瓣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果实的主要途径,摘除草莓果实上衰老花瓣可显著降低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现蕾后第7天的草莓花瓣脱落率与果实灰霉病的发生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利用这种避病性,在选育抗灰霉病草莓品种时可优先考虑花瓣脱落早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对草莓灰霉病的生态防控,利用对峙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K13,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K13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条件为:在初始p H值8.0的高氏一号培养液中,28℃下持续振荡培养6 d。K13能显著抑制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抑制率为55.93%;其还能够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产孢、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培养滤液2倍稀释时抑制率分别可达72.53%、65.43%和59.83%。显微观察显示,该拮抗放线菌可引起草莓灰霉病菌菌丝扭曲、畸形、断裂,甚至解离。以上结果表明,放线菌K13对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生防菌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病原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百合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柯赫氏法则从东方百合索邦灰霉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索邦灰霉病叶片病斑上分离获得灰霉病病原菌(标记为CX1),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CX1菌株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CX1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0℃,最适光照环境为光暗交替(12 h光照/12 h黑暗),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5~6,产孢的最适pH为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硫酸铵.[结论]引起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依据百合灰葡萄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除使用化学和生物防治外,还可通过改变栽培环境、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密植、轮作等农业措施来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和产孢,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徐州市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方法]2014、2015年在徐州不同草莓保护地采集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样品,经单孢分离得到93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检测的抗性菌株比例高达53.76%,且以低抗菌株为主,占35.48%。徐州市不同区县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不同,其中铜山区、贾汪区、睢宁县、沛县已出现高抗菌株。[结论]徐州市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已产生不同水平的抗药性,以低抗菌株为主,且抗性菌株较普遍,应合理更换或轮换使用与嘧霉胺无交互抗性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室内毒力.[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常见草莓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处理7 min后抑制率都可达到100.00%;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1.670 min,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胶孢炭疽菌的LT50分别为2.673、4.204和4.668 min.[结论]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杀灭草莓病原真菌,在草莓真菌病害防治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葡萄灰霉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一、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葡萄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实,有时也危害叶片和新梢。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果实在近成熟期感  相似文献   

19.
黄瓜灰霉病俗称“化瓜”,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对黄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20%~30%。大棚黄瓜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常导致灰霉病的严重发生和快速流行,造成损失惨重。1发生特点长江流域3月中旬以后,大棚温度在10~15℃之间,加上春季  相似文献   

20.
为提供番茄灰霉病的早期诊断技术,应用其病原菌灰葡萄孢种特异片段P729分子标志,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室和大田现场标本的评价。结果显示番茄灰霉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在实验室具有特异、稳定和可靠的特点。比较6种抽提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B效果理想。应用建立的分子诊断方法可从0.2μg灰葡萄孢菌丝中获得阳性扩增,具有相当高的灵敏性;大田样本的检测结果说明该方法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