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永定县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永定县近10a来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该区后期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2000,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结合1∶10 000数字地形图对永定县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永定县水土流失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北部、东南部两大区域;水土流失强度主要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为主,极强烈、剧烈侵蚀只在区域内呈点状、少量分布;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分布在300~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近10a来,永定县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减小、侵蚀强度下降的趋势。[结论]永定县水土流失范围较广,强度较大,治理时间长,因此近10a来的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在南方红壤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目前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也是开发建设项目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区域,因此应该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和治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城市水土流失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可分为建成区、开发建设区和郊区三部分 ,后两个区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辽宁省城市水土流失基本遵循原地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分类规律。若按人工再塑地貌形态分类 ,可分为堆垫侵蚀、挖损侵蚀、夷平侵蚀3种。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持续有效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全覆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林草植被得到持续保护和恢复,规划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到2020年底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9248.35 km2,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 300 km2的治理目标,目标完成率达114.4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收集到的55个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矿的水土流失特点,主要为造成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产生水土流失时间长和易诱发剧烈的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等,产生水土流失区域和防治重点区域为工业场地区、露天采场区、排土场区和尾矿库区。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湖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理思路和省委常委会第97次会议及水利厅党组专题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湖北水土保持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提出了贯彻落实措施:一是加强基础工作,把握水土流失治理空间均衡。加快编制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分级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搞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的治理和重点预防区域保护工作的顶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成效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回顾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江西省几十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为今后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目前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和相对成熟的一种技术,为研究其对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的影响,基于eCognition、ArcGIS软件和治理前后的两期遥感影像,对尖山河小流域北部水土流失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6年尖山河小流域北部土壤侵蚀整体呈现由强变弱的趋势,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前,强度侵蚀以上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6.89%,而在治理后,这一比例降为31.03%;治理后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均比治理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微度侵蚀面积显著增加.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重庆段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甚至影响到三峡工程的长久运行。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预防监督工作薄弱、监测预报系统尚不完善等问题。新时期,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系统、增加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后期管理,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为了加快全省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步伐,近年来,省有关单位进行了下列工作:编制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治理,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重点流失区的防治工作。在治理方向上,江苏省着重山丘地区的坡耕地改造,山丘、平原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及对开矿、采石单位的管理等项工作。经过努力,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并取得了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9%,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全省同级别侵蚀面积的69%。多年来,该地区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做出了艰苦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辽西4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加强与完善。今后工作重点:切实抓好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的落实与实施;抓好宣传工作,提高水保在全社会的地位;抓好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水土保持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发挥水土保持部门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土流失影响辨识与损失分类,选择与构建系列损失评估模型和价值计量方法,对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分区和分类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 887亿元,对国民经济影响显著,尤其是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乃至更广区域的影响较为严重,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远超流失区的直接经济损失;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强度均比1990年有所降低,但经济损失增加了83%。  相似文献   

12.
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就是土壤发生破坏和搬迁,按其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后果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良性侵蚀和恶性侵蚀两大类,通常所治理控制的就是恶性侵蚀,水土流失是由地球的外营力引起的,当外营力对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造成损失和破坏时,则称之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破坏和搬迁程度不同,数量不等,土壤侵蚀是绝对的,水土流失同是相对的,科学界定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含义,对于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与地貌侵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物质的侵蚀-搬运-堆积是地貌发育的主要过程。水土流失目前主要是指第一阶段即地貌发育的侵蚀过程。地貌的侵蚀一般被分为两类: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而人为侵蚀被认为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人类活动固然加剧了侵蚀过程的发生,但它是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符合自然侵蚀规律的。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水土流失的治理不仅仅是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应该是使人类活动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扮演因势利导的角色,使其向着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山地灾害主要以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为主(称崩滑流灾害).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安全,广泛破坏资源环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质构造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段)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集中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带、构造体系的结合部位、互相穿插交汇或复合等部位,特别是沿活动性深大断裂两侧更为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从地质构造来看,多为第三纪或中生代晚期形成的一些构造盆地,早期接受堆积,第四纪地壳运动上升而成为受侵蚀地区。岩性决定着地表的抗蚀性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新构造运动为流水侵蚀提供了潜能,二者共同作用,构成影响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地质背景的分析表明,水土保持应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地表的抗蚀能力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二是改变地表的坡度,减小水流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开展水土流失监测 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州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和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在三峡库区、渝东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万州区缺乏及时、准确、全面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给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监督执法、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增加了困难。经万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于1999年成立了万州区水土保持监测站,展开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并通过点面结合布设站点、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科学分析监测成果等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刚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5):40-44,45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普遍严重,城市更需要水土保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设活动,与自然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人为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可调控性等特点。应采取协调建设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抑制不合理的人为作用等措施,综合治理城市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灾害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泥石流灾害和严重水土流失,给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分析了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河流高含沙量对水资源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宝鸡峡灌区六个水库联合调节计算的结果表明:河流含沙量与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关系,指出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利用最根本的问题是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解决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渭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河川径流含沙量。同时,提出通过沙限的合理选取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的调节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