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泽 《花卉》2018,(14)
当前我国营林水平得以提升,人工混交林作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经人工培植形成的森林,相较于单一化营林方略,人工混交林能充分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性,有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生物群落,避免水土流失,提高林地经济收益,本文通过对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林业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卉》2018,(22)
营林技术是控制森林的建立、增长、组成、健康和质量以满足不同需求和价值的做法。一般而言,营林技术是种植和抚育森林作物的科学和艺术,基于对森林的了解,即对森林树木和林分的生活史和一般特征的研究。更具体地说,营林是控制森林的建立、组成、构成和生长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对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人工混交林培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星 《花卉》2020,(24):229-230
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树木掺杂种植的方式是混交林营造的特点,利用这种人工营林的方式有利于改善营林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混交林营造,可以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丰富的林业资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营林技术在防止林业病虫害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营林技术防治病虫害上,要提高所选树种的免疫力,采用混交林方式,减少病虫繁殖和发展,清理已受害林木,重新嫁接、截去高干,采取适当的育林封山技术,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平  杨昕 《现代园艺》2014,(16):166-166
营林工作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日常生活等都十分重要,而营林技术水平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营林工作能否实现其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其它各种附加效益。所以,我们需要对营林技术措施进行讨论,希望借此能够提高营林技术的效率,提高营林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研究祖山林区不同海拔混交林类型特征、物种多样性现状,解决传统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连续5a外业调查资料,对祖山林区不同海拔的混交林类型进行了划分,并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Shannon-Wiener指数法等对各混交林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祖山林区不同海拔混交林类型划分为针针混交林类型、针阔混交林类型、阔阔混交林类型,其中针针混交林类型分为3种,针阔混交林类型分为7种,阔阔混交林类型分为15种;混交林类型中除鹅耳枥径级分布为瑞利分布外,其他优势树种的径级分布均为正态分布,相关拟合指数为0.906 9~0.981 6,总体拟合效果较好;在林分空间结构格局中,优势树种中针叶树种为平均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367~0.453,而阔叶树种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512~0.592;混交类型为强度混交、极强度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913~1.000,混交林类型中乔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较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037~1.595,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为1.002~1.237。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林业发展飞速,采用混合种植的方式可改善生态环境,且有利于保护森林物种的多样性。本文首先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进行介绍,然后对人工混交林的应用优势以及营林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营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生产必须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营林上不去,山上增资源就是一句空话,必然制约山下增效益。实践还将表明:没有持续发展的营林,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林业。营林造林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目前,营林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了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供类似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文燕 《花卉》2021,(2):209-210
营林造林有助于优化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净化空气,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播种育苗是营林造林的关键环节,在营林造林期间合理选用播种育苗技术,有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满足营林造林多元化发展需求,使营林造林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为此,本文着重探究营林造林前涉及的准备工作,并细化分析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立忠 《现代园艺》2014,(16):167-167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营林工作越来越重视,这对营林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很大推动。但是,依然存在着对营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状况。有必要对营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并且据此提出有效加强营林工作重要性的有效措施,从而推进营林工作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岩 《花卉》2019,(20)
营林造林是一项造福社会的公益性工作,可以更好地预防水土流失,也能为社会建设提供木材资源,要促进营林造林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实现林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针对林业造林方法在营林造林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了解营林造林的问题,着手进行解决,旨在促进营林造林工作的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12.
姚克忠 《现代园艺》2014,(2):226-226
随着森林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森林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营林工程的开展,是人们试图缓解生态问题的一大尝试,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营林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营林建设工作的主要方法,并且提出一系列的营林管理措施,以保证营林建设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营林造林工作既有利于维护水土资源,又有利于防风固沙,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林木资源,只有做到营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营林造林工作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当前营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深入探讨了实现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对木材的巨大需求,优化营林的生产管理已迫在眉睫。我国对营林的生产十分重视,相关部门根据造林的实际面积拨下的资金也一直相对充足,但对于林木质量的重视程度却不够高。本文针对我国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只重视营林的生产而忽视林木质量的现状,对优化营林生产管理措施进行了思考,以期提高营林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华新 《花卉》2021,(4):230-231
林业营林造林技术应用对我国林业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我国林业建设效果。而在当前林业营林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林业营林工作的开展。所以,在资源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社会主题背景下,完成林业营林造林技术问题解决,实施合理的营林造林工作非常关键,也有利于保护我国林业资源和优化林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绿色生态和谐的社会,习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营林造林,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变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负担,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所以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焕卓 《花卉》2020,(10):168-16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林业工程近些年来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营林生产规模也是日益的扩大。然而,由于忽视开展营林生产管理工作,难以保障造林质量以及树木成活率,也就无法发挥出营林生产的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营林生产管理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探讨了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为推进提升营林生产管理水平以及推进林业工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田昌连 《现代园艺》2019,(12):228-229
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人们破坏环境,营林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环保事业的发展进程。在政策的支持下,营林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要进行创新和改进,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营林技术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增加管理工作效率。营林技术管理工作不仅推进环保事业,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总之,重视营林技术管理工作就是在为人类的子孙后代谋福利。同时,相关部门要给予营林技术管理部门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利于营林技术管理工作大力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建设中,我国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对社会各类污染问题进行严厉打击,便于维护当前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各类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发展中,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破坏较为严重,降低了环境质量。所以当前要全面开展高效科学化的营林造林工作,整合营林造林质量影响要素,拟定各类改进措施,推动我国营林造林工程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一龙 《现代园艺》2013,(24):234-234
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对林木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态建设项目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当前,对于营林生产来讲,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营林生产的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了在营林生产期间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处理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营林生产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