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解决土地退化治理过程中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土地过度利用的问题,采用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方法对土地退化进行治理分析,通过分析目前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研究与我国实际土地利用以及退化治理现状,探讨我国土地退化治理现存的问题,并分析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进而为我国土地退化治理过程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退化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2方面探讨了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机理,详细分析了土地石漠化的现状,阐述了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机理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防治土地石漠化的防范对策。将生态建设和开发相互结合,实施能源建设、植被恢复、生态移民等多种方式,分不同区域进行土地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三琴 《花卉》2019,(6):268-269
无论是土地侵蚀还是土地荒漠化,土地风险都会导致土地退化,影响农业生态和环境生态。本文分析了水土侵蚀和土壤沙漠化的原因,还讨论了保护土壤,水和沙漠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 《现代园艺》2014,(22):157-158
石漠化是与沙漠化完全不同的概念,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燥或半干燥地区,而石漠化则是发生在半湿润或湿润岩溶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自身和人类破坏活动等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出现花魔化景观的过程,这种现象对土地的危害极大,土地资源丧失严重,扩展速度较快,因而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有效遏制石漠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县级石漠化的综合治理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土地资源保护人员提供相关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导致东北平原北部的望奎县耕地黑土退化的相关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保持土地资源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能源紧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开发山区农业,完善农林复合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业高效,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农林复合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复合农林业经营规模化、效益立体化的具体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7.
郑青春 《花卉》2019,(16):175-176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突出表现在:人多地少、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包括大气、水源、土壤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形势严峻;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总体森林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退化草原面积比较大,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部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也面临着上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基本方略,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林业生态保护的地位作用赋予了新使命,特别在我国的“胡庸线”西部、西北部等半干旱生态脆弱地区,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当地的生态建设和地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菌种退化是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但究竟什么是菌种退化?为什么会发生退化?至今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概念不明确,认识不一致。一、什么是菌种退化菌种退化是群体中退化菌丝在数量上占一定优势后,表现菌种生产性能的下降。退化是一种变异,变异在生物发展中是绝对的,食用菌种退化是指菌株在形态生理方面退行性变化,具体讲是产量、质量的下降,整个菌株的孢子、菌丝、菌落、子实体发育缓慢,以至变态。菌种退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现象和菌种  相似文献   

9.
叶红 《花卉》2018,(16)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中容易形成的一种现象,会导致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的景观,已经成为一项十分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阻碍。对此,加强对石漠化形成原因的了解,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来解决石漠化问题,是有着重要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正>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职责。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结果又是过程,核心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阵地。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全球已经出现了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  相似文献   

11.
陆地上每个自然生态系统或生态区域都是由成土母质(岩)、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构成。每个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主导因子不尽相同。分析岩溶山区导致生态脆弱的生态要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以采取相应治理与保护、建设措施,才能为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东麓运用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不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而且能够以菌草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将适合该区域特点的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可供西部同类地区发展菌草业借鉴。  相似文献   

13.
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选择松软,通气性、排水性良好的肥沃壤土或沙壤土种植马铃薯,播种前耕翻整平土地,整地时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7m2施优质土杂肥(腐熟猪、牛、羊、鸡粪)5000kg以上或三元复合肥100~150kg。2选用良种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易感染病毒病,导致种薯退化,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要使用脱毒种薯。目  相似文献   

14.
黄岩是“中国蜜橘之乡”、“中国东魁杨梅之乡”,全国枇杷出口罐头加工基地。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水果的质量安全、果实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黄岩的水果业受到土地资源、生产方式、经济结构、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果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特别是黄岩蜜橘,面临着品质退化、竞争力下跌、知名度下滑、经济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5.
张建 《现代园艺》2012,(22):159-160
种苗植物是我国的主要植被,在我国土地的覆盖率较高。保护种苗植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在保护种苗植物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我国的植物物种保护,会导致一部分种苗植物的退化和消失。笔者认为,保护种苗植物有三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加强种苗植物的检疫和防疫工作;第二点是种苗环境的保护;第三点是科学的保护和培育。  相似文献   

16.
 对‘粤引无核荔’ (Litchi chinensis Sonn. ‘YueyinWuheli’) 正常果和退化果果皮的内源激素进行测定, 同时比较正常果和退化果结果母枝叶片中的碳水化合物。结果表明, 在谢花后56 d和66 d, 正常果果皮中的IAA /ABA、GA1 + 3 /ABA、iPAs/ABA值均高于退化果; 在谢花后56 d, 正常果结果母枝叶片的淀粉含量高于退化果; 在谢花后66 d, 正常果结果母枝的蔗糖含量高于退化果。认为退化果中IAA、GA和细胞分裂素与ABA的比值处于相对低的水平, 以及退化果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水平相对较低可能是退化果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菌种的退化、老化和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人,都十分关心菌种退化。据笔者所知,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菌种很容易退化,一种认为菌种不容易退化。为了便于研究和讨论,也略谈一些浅见,就教于同行们。 (一)关于菌种退化问题。变异是一切生物包括食用菌在内的普遍属性,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菌种变化的幅度有多大,特别是菌种经多少时间、传多少代,才会丧失实用价值。菌种变好当然就不存在退化的问题。所以一般都把菌种变坏叫做退化。不过,什么叫退化,至今却没有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土地面积有限,人均资源并不丰富。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我国总体竞争实力,必须节约土地和各项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将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地位,全力抓好落实。1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正在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引发了人类的深刻反思和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永善县退耕还林效益评价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峦 《现代园艺》2014,(6):127-128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工程措施。由于历史上不合理的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使永善县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护土壤、有机物质生产等也大大减弱。永善县为贫困山区县,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退耕还林政策到位好,群众积极性高,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形成了产业型经济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发展地方经济林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西走廊的甜瓜制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随着制种业的发展,甜瓜亲本繁殖带来的品种混杂、品种退化、病虫害传播等问题也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甜瓜制种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为甜瓜亲本繁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探讨了甜瓜亲本繁殖过程中的土地准备,定植后的温度﹑湿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