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菖蒲,以雅著称,与菊花、兰花、水仙并称"花中四雅",是一种极具文人情愫的植物,其株型小巧秀丽,叶片碧绿清新,用其制作小品陈设于室内的案头、几架、窗台、书桌等处,自然清雅,富有韵味,是文房桌案雅玩的上品。植物中以"菖蒲"命名的种类很多,用于制作小品的主要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菖蒲;鸢尾科的庭菖蒲等。  相似文献   

2.
正庭菖蒲庭菖蒲(Sisyrinchium rosulatum)为鸢尾科庭菖蒲属草本植物,株高15cm-25cm,须根纤细,茎细下部有分枝,节常呈膝状弯曲;叶狭条形,互生或基生;花序顶生,花色有淡紫、灰白、蓝等颜色,喉部黄色,花期4月~5月。庭菖蒲的繁殖以播种和分株为主。  相似文献   

3.
鸢尾属五种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以鸢尾属的鸢尾、马蔺、黄菖蒲、花菖蒲和溪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5种植物的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5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完全相同。5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鸢尾马蔺黄菖蒲花菖蒲溪荪。  相似文献   

4.
正书房的案头上有几株菖蒲,平日里一直相伴于我;读书写作累了,抬起头,就可以看到它,一丝丝绿意,凝神注目,一下子就放松了许多。我爱菖蒲,因为菖蒲有灵性,有香气,淡淡的,清清的,很绵长;而且有韵味,有一种出尘之志的雅致。在我心里,菖蒲比一般植物又多了一份思念,一份慰藉,滋润着我的心灵和生活。菖蒲有自己的精神,它如梅不畏严寒,如兰空谷幽放,如竹清雅澹泊,如菊特立独行。苏轼眼中的菖蒲极具"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之品格。当下喜欢养菖蒲的人很多,写菖蒲的人也不少,我想,我的这篇文章,就从回忆菖蒲谈起吧。  相似文献   

5.
以菖蒲、鸢尾、芦苇、香蒲等4种植物为试材,比较了4种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污水中NH4+-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试验前后生物量及氮磷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影响植物净化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植物在快速生长时期的净化效率高于稳定时期的净化效率。4种植物对污水中NH4+-N的最大去除率表现为香蒲鸢尾菖蒲芦苇,去除率分别为98.3%、98.2%、97.7%、96.8%,对污水中TP的最大去除率表现为香蒲菖蒲鸢尾芦苇,去除率分别为96.7%、96.4%、95.9%、95.2%。植物对污水中NH4+-N和TP的去除率与植物地下部的生物量有关,地下部生物量大植物吸收的氮磷多,植物的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6.
以花叶芦竹、睡莲、黄菖蒲、水生美人蕉4种湿地植物为试材,研究了4种湿地植物在水涝胁迫过程中的各种生理生化的变化,以期比较4种植物的耐涝性。结果表明:黄菖蒲和花叶芦竹耐涝性较差,睡莲耐涝性指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细胞膜透性要强于水生美人蕉。  相似文献   

7.
胡舒  肖昕  贾含帅 《北方园艺》2012,(17):97-100
为了筛选出用于处理工业石油采出水的人工湿地植物,以石油采出水中主要成分之一的石油作为研究对象,对8种在含油污水浇灌条件下生长的常见耐寒湿地植物的株高和分蘖数进行了测量,并设置用清水浇灌的对照组,研究了8种湿地植物对含油污水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清水浇灌和含油污水浇灌条件下,不同湿地植物的生长情况普遍存在差异。在2种浇灌条件下,芦苇、黄菖蒲和海寿花的株高生长量均较大,其均值分别为43.45、34.58和25.10cm;海寿花和香蒲的分蘖均较快,分蘖数平均值分别为8和4.5;其它植物生长受含油污水影响显著,甚至枯萎死亡。综上,芦苇、黄菖蒲、海寿花和香蒲对含油污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用于处理工业含油废水的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上,可优先考虑芦苇、黄菖蒲、海寿花和香蒲。  相似文献   

8.
<正>养菖蒲的本质在于什么?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养菖蒲的目的无非就两种:一种目的是通过养植菖蒲获取物质财富,菖蒲作为商品媒介被不断买卖,赚取中间差价;另一种是,通过精心养护菖蒲,使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获取心中难得的安静,达到养心的目的。在笔者看来,第一种目的,无可厚非,也正是有了菖蒲商人,才能让更多的朋友通过购买获得菖蒲,也算是  相似文献   

9.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了峨眉山4种菖蒲挥发油及水提取液对3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以期为合理使用峨眉山菖蒲植物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挥发油提取液对3种致病菌抑菌作用表现为茴香菖蒲石菖蒲水菖蒲,金钱菖蒲仅对大肠杆菌有弱抑菌作用。其中茴香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均为31.25μg/mL,抑菌效果最强;茴香菖蒲、石菖蒲、水菖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弱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各异。除石菖蒲水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有弱抑菌作用外,其余水提取液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蒲友最关心的是怎么养护菖蒲,很简单,先养活再养美。首先看清自己的客观条件,毕竟菖蒲是南方的原生植物,要在北方养好菖蒲是很难的。菖蒲对通风要求高使得室外庭院更适宜养护菖蒲。因此只有立足于自身环境的短板,我们才能更好的养菖蒲。对于菖蒲固有的客观因素就是植物都有自己的性格,菖蒲喜透气透水,要求环境通风保  相似文献   

11.
在植物界,或者说整个生物界里面,变种是广泛存在的,很多变种到最后往往比原种更著名,玉蝉花(Iris ensata)和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要先说明的一点是,花菖蒲和菖蒲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花菖蒲属鸢尾科,菖蒲则为天南星科,两者的差别就像大象和长颈鹿那么大。因为花菖蒲在日本被叫做"Hana  相似文献   

12.
<正>菖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秦前就有作为药用及辟邪驱毒的记载。六朝《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每逢端午节,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将菖蒲悬挂于门框,作驱邪纳福之用。而"伍清泉、侣白石、忍苦寒、安淡泊"的菖蒲精神,更成为文人雅士的行为准则。思月书院,位于深圳罗湖区东门步行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三百余年历史,沧桑的岁月,沉积着丰富的文化底  相似文献   

13.
谢荣耀 《花卉》2017,(13):31-32
菖蒲盆艺同盆景艺术一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都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菖蒲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人继承发扬并玩至极致.当今,菖蒲文化又在我国各地逐步兴起,并呈方兴未艾之势.菖蒲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是旧时文人案头的清供雅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复兴,追求人的素质和品位提高,讲究生活品味和情趣,已逐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不仅是文人雅仕,包括城市中生活较为稳定的平民百姓也有了精神层面的爱好和追求.因此,菖蒲与盆景的复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14.
徐晔春 《花卉》2017,(1):36-39
201年春,因工作需要去西藏墨脱进行植物调查,一路上,走走停停,随处可见数十米高大树的树干上附生了大量兰花,如双叶厚唇兰、眼斑贝母兰、金石斛、独蒜兰等,有的一个树干上就有多种兰花共存.在一些小路上,树上掉落的兰花也比比皆是,在这里,似乎让人忘了兰花是珍稀植物的概念.附生兰引入庭院,可有效利用空间,打造一个花香满庭的“空中花园”.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地区常用的39种观赏性挺水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地上部氮、磷含量及其生物量,结合特定的人工浮岛制作方法,估算比较各种植物对氮、磷的移除潜力.结果表明:对磷的移除能力位居前列的为慈姑、窄叶泽泻、泽苔、大慈姑、千屈菜等;对氮移除能力位居前列的为泽苔、紫芋、水生美人蕉、野芋、灯心草、千屈菜等,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植物氮、磷含量外,需要同时考虑植物的耐水性、抗虫能力等其它因素.试验表明,泽苔和菖蒲较为适合在人工浮岛上种植.  相似文献   

16.
邬秉左 《花木盆景》2003,(11):10-12
鸢尾属植物(iris)因其奇特的花型、丰富的花色而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虽多为野生种,但随着园艺事业的蓬勃兴起,通过引种、驯化、杂交,栽培种和品种已越来越丰富,应用愈来愈广泛。其中花菖蒲(I.ensata)就是鸢尾属植物中育种较早、园艺水平较高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研究了湿地植物鸢尾(Iris pseudacorus)、菖蒲(Acorus calamus)、茭白(Zizania aquat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生活污水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氮(NO2--N)、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学耗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净化效果基本表现为鸢尾菖蒲芦苇茭白;4种植物对BOD5、CODCr、TP和TN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对NH4+-N和NO2--N的去除效果,鸢尾、菖蒲和芦苇对BOD5、CODCr、TP、TN、NH4+-N和NO2--N去除率明显高于茭白;各种植物的总生物量为555.7~1 899.1g/m2,除了鸢尾地上地下生物量比(A/U)小于1,其它比值均大于1;4种植物地上部分N和P的浓度高于地下部分,平均N、P积累量分别为11.38g/m2和0.98g/m2,地上部分N、P平均积累量分别占61.31%和73.13%。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地植物N、P积累量与浓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5),生物量可作为筛选适合人工湿地植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植物界,或者说整个生物界里面,变种是广泛存在的,很多变种到最后往往比原种更著名,玉蝉花(Iris ensata)和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要先说明的一点是,花菖蒲和菖蒲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花菖蒲属鸢尾科,菖蒲则为天南星科,两者的差别就像大象和长颈鹿那么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移栽在相同环境中的系统观察和不同水分与温度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黑龙江产水湿生鸢尾玉蝉花(Iris ensata)、燕子花(I. laevigata)、乌苏里鸢尾(I. maackii)和原产欧州的黄菖蒲(I. pseudacorus),认为乌苏里鸢尾与黄菖蒲无论形态特征或发育节律都极其相似,在园林应用上可视为黄菖蒲.玉蝉花宜种子繁殖,燕子花与黄菖蒲宜根茎繁殖,且更喜水.三者均为北方城市水湿生环境好的绿化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溪荪鸢尾(Iris sanguine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东方蓼(Polygonum orientale)、灯心草(Juncus effusu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5种典型水生植物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5种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总氮(TN)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对TN的去除起到了良好效果,高浓度处理中溪荪鸢尾、黄菖蒲、东方蓼、灯心草和芦苇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67.2%、41.0%、45.1%、49.7%和38.7%;低浓度处理中分别为69.4%、58.7%、67.5%、68.4%和68.4%;在第14天溪荪鸢尾与东方蓼组水体中TN浓度已由15mg/L分别降到0.11mg/L和1.10mg/L。高浓度处理下,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TN的去除能力不同;同种植物对低浓度处理中的TN去除效果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